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基线调查合同任务书(TOR)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中国候鸟保护网络建设项目
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基线调查合同任务书(TOR)
合 同 编 号:Flyway-2021-TYWP513-011合 同 期 限:7 个月
预计开始时间:2021 年 10 月预计结束时间:2022 年 4 月
预 算:人民币壹拾贰万贰仟元整(¥122,000.00)
2021 年 9 月 26 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一. 项目背景
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EAAF)是全世界范围最大的迁飞区,北到北极圈,南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西到孟加拉,从生物学意义上将北冰洋、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联系在一起,涉及 22 个国家,
每年有约 250 种近 5000 万只水鸟在该迁飞区迁徙。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正面临着栖息地丧失退化、污染、非法狩猎、过度捕捞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使其成为全球九大水鸟迁飞区中受威胁最严重的一条。中国中东部地区是该迁飞路线上的关键区段,对于 33 种受威胁水鸟的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中国候鸟保护网络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全球环境基金第七增资期内,在我国生物多样性领域实施的赠款金额最大的单体项目,资金总额为9598.7 万美元,其中GEF 赠款893.2 万美元、配套资金8,705.5
万美元,项目于 2021 年 1 月正式签署,项目期为 2021 年至 2027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国际执行机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为国内项目执行牵头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项目目标是通过在中国建立一个强大、有韧性和管理良好的东亚
-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EAAF)湿地保护网络,确保全球重要迁徙水鸟的安全。
项目目标将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组分来实现:
组分一:加强国家和省级层面保护地系统规划、政策制定、融资体系和主流化;
组分二:在项目点开展有利于迁徙水鸟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的示范工作;
组分三:知识管理、意识提升、倡导性别主流化及监测与评估。项目四个示范点包括:1)辽宁辽河口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2)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项目将产生多重全球环境效益,重点聚焦 EAAF 关键水鸟及栖息地保护,新增约 20 万公顷的保护地。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项目将
对约 30 万公顷国际重要湿地加强管理,为我国有效履行《湿地公约》
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边环境公约作出贡献。该项目还将修复 6万公顷水鸟重要栖息地,直接和间接减少二氧化碳量排放,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二. 合同任务背景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为了实现项目有关能力建设和意识提升的目标,确保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影响。项目将针对 EAAF 迁飞区、国际重要湿地、4 个示范保护区的重点人群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以促进政策制定者、专业技术人员、保护区人员、社区和学生等群体提升生态保护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并积极开展和落实有益于湿地和迁徙水鸟保护的工作和行为。
为了评估项目在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 Altitude and Practice, KAP)的影响,计划开展KAP 基线调查工作。
该任务将贡献于项目产出和指标如下:
产出 5.1: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和迁徙水鸟的认识
产出 6.2:在示范点、国内及国际 EAAF 合作伙伴关系间进行有效信息和知识管理
产出 6.3:为项目管理制定和实施纳入性别主流化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指标 15:使用知识、态度和做法(KAP)调查表明,主要目标群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意识得到提高,包括:a)国家政策决策者; b)省和地方政府机构;c)项目点的当地社区。
三. 合同任务目标
完成国家层面、EAAF 迁飞区相关省份、国际重要湿地、四个示范点(辽宁辽河口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KAP 基线调查工作,并确定中期和终期 KAP 目标,覆盖人群包括 a)国家政策决策者;b)省和地方政府机构人员;c)技术人员; d)公众;e)项目点的当地社区。
四. 主要任务
在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的指导下,在各利益相关方配合下,严格遵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的各项要求和相关规定,完成如下主要任务:
1. 结合项目内容制定KAP 调查方案,包括所有问卷、访谈稿和其他调查工具;
2. 开展现场&线上调查、完成数据收集和校对工作;
3. 整理和分析数据,完成 KAP 基线调查报告。五. 预期产出
《项目 KAP 基线调查报告》(中文全文&英文摘要);注:
1)本合同的所有产出均需由各利益相关方认可;
2)本合同的所有产出归项目办所有,分包商应按照产出时间进度要求,及时向项目办提交;
3)如有成果宣传品,应在适当位置体现项目标识(LOGO),具体要求项目办负责解释。
六. 进度要求
产出&成果 | 完成时间 |
1. 初步确定工作方案 | 合同签署 15 日内 |
2. 完成 KAP 调查方案(包括调查范围、对 象、抽样方法等),完成所有调查工具,如问卷、访谈提纲等,得到项目办审核通过 | 2021 年 11 月 |
3. 完成现场和线上调查、数据收集和校对工 作 | 2022 年 2 月 |
4. 完成数据分析,提交《项目 KAP 基线调查报告》初稿(中文),完成征求意见 | 2022 年 3 月 |
5. 提交《项目 KAP 基线调查报告》终稿(中文全文&英文摘要),得到项目办评审通过 | 2022 年 4 月 |
七. 任务预算
本合同预算为人民币壹拾贰万贰仟元整(¥122,000.00),用于完成本合同的所有工作任务。
八. 资质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1) 拥有十年以上生态、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统计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项目;
2)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管理与服务、湿地管理、经济、人文与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
3) 在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参与过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合作项目经验者优先。
(二)课题研究小组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课题研究人员具有多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查和评估等工作经验;
2) 项目负责人应具有湿地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生物多样性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需提供相应证明文件);
3) 项目负责人应从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调查和评价等工
作 15 年以上,具有较强的学术和应用研究基础;
4) 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读写能力;
5) 项目负责人负责过生物多样性等国际合作项目的优先;
6) 项目成员应具有生物多样性、生态学、人文和社会等多元化学科背景(需提供学历和学位证明);
7) 项目成员至少 1 人具备与多个项目利益相关方协调工作的能力。
九. 实施分包依据的主要文件
国家林草局/UNDP/GEF“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中国候鸟保护网络建设项目”项目文件
项目 2021-2022 双年度工作计划(TYWP),活动编号:5.1.3完成项目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