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act
【特别提示】
在使用小米移动客户端之前,您应当认真阅读并遵守《小米移动用户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争议解决和法律适用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可能将以加粗字体显示,您应重点阅读。您同意本协议,即视为同意《小米帐号使用协议》和小米隐私政策。
当您按照注册页面提示填写信息、阅读并勾选“我已阅读同意《小米移动用户协议》”时,即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同意接受本协议的全部内容的约束。您承诺接受并遵守本协议的约定,届时您不应以未阅读本协议的内容等理由,主张本协议无效,或要求撤销本协议。
您在完成注册或登录程序实际使用本网站提供服务时,应当是具备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若您不具备前述主体资格,则您应当在您的监护人的参与下使用本款软件,您及您的监护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承担因此而导致的一切后果,同时小米保留注销或永久冻结您的账户、终止您使用小米移动服务的权利、删除或编辑内容或取消订单的权利。
一、协议范围
1. 本协议由您(用户)与小米移动服务的经营者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缔结,本协议具有合同效力。
2. 除另行明确声明外,小米移动提供的相关服务均受本协议约束。如果您不同意本协议的约定,您应立即停止确认程序或停止使用小米移动提供的服务。
3. 本协议内容包括协议正文、法律声明、及所有小米移动已经发布或将来可能发布的各类规则、公告或通知(以下简称“规则”)。所有规则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 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米移动可向您提供移动数据业务或其他服务。小米提供的服务的业务种类、时限、资费标准和范围等内容将在小米移动APP中公布。
5. 由于技术进步或者移动数据服务覆盖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导致本协议的全部或部分服务内容无法继续履行或者服务标准,小米移动有权调整服务内容和标准,并将提前 7天在小米移动的官方网站上公告。
二、入网要求
用户应使用国家给予入网许可标志的移动电话机或其他终端,申请开通新服务项目时,应配备具有相应功能的移动电话或其他终端,否则应自行承担相应费用及损失以及服务不能使用的情况。
三、用户的权利义务
1. 用户应保证入网登记资料真实、准确,并有义务配合小米移动对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合同有效期内,用户登记资料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小米移动更改。如小米移动发现用户登记资料不真实,影响合同正常履行,小米移动有权暂停或终止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以下简称停机)。
2. 用户服务密码是用户重要的个人资料,用户应妥善保管;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用户自行承担。
3. 用户承诺对网络服务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且行为符合下列要求:
(1)不传输或发表: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言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的言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
(2)不传输或发表任何违法犯罪的、骚扰性的、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恐吓性的、伤害性的、
庸俗的,淫秽的、不xx的等信息资料;
(3)不得传输或发表违背公序良俗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资料或言论;
(4)不得发布任何侵犯他人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或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的内容;
4. 在用户下订单购买小米移动客户端商品时,请用户仔细确认所购商品的名称、价格、数量、型号、电话等信息。用户购买的通话、上网或其他运营商服务,一旦付款将无法退货,如用户选择不再使用相关服务,可以选择注销相关手机号码或账户。
5. 用户理解并同意:小米移动客户上销售商展示的商品和价格等信息仅仅是要约邀请;您下单并完成相应订单付款后,方视为您与小米移动之间就您已付款的产品建立了合同关系。
6. 未经小米的书面同意,用户不得将本协议的全部或部分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方的,否则由此
产生的责任均由用户承担。
7. 为了方便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方便用户了解各类小米移动的业务服务和信息,用户同意小米移动可以以短信、小米推送、邮件等方式与用户就业务和服务进行沟通。
四、费用标准和费用缴纳
1. 用户承诺在使用小米移动的服务过程中,应在及时缴纳各项费用。因用户未及时缴纳足额费用导致的服务受限等后果和责任均由用户自行承担。小米移动将在国家电信资费主管部门允许的范围内设定资费标准、向用户明码标价,公告计费方式、缴费期限等信息。
2.如用户未能在约定期限内足额缴纳费用的,小米移动有权暂停用户的各类移动数据或语音服务。在用户缴清欠费后,小米将在承诺时间内恢复用户通信服务;如用户欠费停机满90日仍未缴清欠费和违约金的,小米移动有权终止提供服务(以下简称销号)。
3. 当用户欠费时,小米移动有权拒绝为用户开办业务(包括小米移动可提供的所有业务),直至用户补缴全部欠费(包括违约金)。
五、物流服务
1. 用户下单时须填写收货人、联系方式、收货地址等内容,用户购买的商品将按用户所指定的送货地址进行配送。因用户变更联系人或相关配送信息而造成的损失由用户自行承担。
2. 系统会根据不同订单类型而确定是否推送及显示送货时间,如有显示,则订单信息中列出的送货时间为参考时间,参考时间的计算是根据库存状况、正常的处理过程和送货时间、送货地点的基础上估计得出,不属于承诺到货时间,也不等于实际到货时间。用户知悉平台上的商品有可能存在缺货,或因缺货造成的产品送达迟延,用户理解并接受小米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3. 用户购买的商品,小米或第三方商家会通过物流公司把商品送到用户所指定的收货地址(配送范围外的除外),请用户按照小米的收货流程收取货品;当货品妥投给用户、用户的家人或用户指定的收货人或收货人的代理人,即视为用户完成收货,并认可收货商品不存在外观瑕疵、损坏或其他问题,用户应对收货人的行为及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承担连带责任。如须签字确认,请详细阅读相关条款后再签收。
4. 用户应准确地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送货地址及联系方式。因如下情况造成订单延迟或无法配送的,商家无需承担相关责任,并保留单方取消订单的权利:
• 送货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错误、不存在或不够详细;
• 送货人员两次通过预留的收货手机联系,无法接通或无人接听;
• 货物送达无人签收,由此造成的重复配送所产生的费用及相关的后果;
• 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交通戒严、罢工、骚乱、政府行为、突发战争等。
六、售后服务
小米移动APP平台的商品仅限于中国大陆销售,故小米仅在中国大陆地区向您提供售后服务;如您
携带在小米移动APP购买的商品出关,小米无义务提供任何协助出关的信息。
七、隐私保护
1. 用户同意,在用户使用小米移动各项务过程中,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在这类情况下,小米将采取措施,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
2. 小米的隐私协议提供了与小米收集的数据以及使用这些数据的方式相关的信息。当用户在设备
上使用小米移动APP时,小米将依据本协议和隐私协议的规定从用户的设备上收集数据。用户可以在以下网站上查阅隐私政策的相关信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 小米将按照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处理您的个人信息。按照法律规定,对于您的个人信息,您享有查询、更正、删除以及注销服务或帐号的权利,xxxxxxxxxxxx@xxxxxx.xxx,具体流程请参见隐私政策。
八、免责事由
1. 因下列情况导致用户无法使用小米移动APP时,小米不承担任何损害赔偿责任。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1)因电信运营商机房或通信网络出现异常导致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中断以及数据传输速度下降。
(2)因台风、地震、停电、洪水、战争、恐怖袭击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服务中断
(3)由于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服务中断。
(4)终端设备故障
(5)偏远地区无信号
(6)地铁、隧道、地下室、ft区、海上等无网络覆盖区域
2. 因用户使用小米移动服务或要求小米科技提供特定服务时,小米科技可能会调用第三方系统或第三方软件支持用户的使用或访问,使用或访问的结果由该第三方提供,小米科技不保证通过第三方系统或第三方软件支持实现的结果的安全性、准确性、有效性及其他不确定的风险,由此若引发的任何争议及损害,小米科技不承担任何责任。
九、协议变更
1. 小米科技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本协议条款,协议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相关页面上公布修改后的协议条款。如果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用户应主动取消此项服务。如果用户继续使用服务,则视为接受协议条款的变动。
2. 小米科技在本协议外以公告、使用手册、资费单页等书面形式公开做出的服务承诺,用户办理各类业务所点击同意的表单、业务协议等均自动成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冲突部分以补充协议为准,补充协议中未约定部分以本协议为准。
十、协议终止和解除
1. 因技术进步或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小米移动为提升服务质量对移动电话网络进行整体换代升级或国家政策变更而导致服务无法继续履行的,小米移动应该至少提前90日发布公告,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用户可就解决方案与小米移动协商,但不得要求小米移动继续履行本协议。
2. 当用户要求终止服务时,应在缴清全部费用后办理退网手续,费用余额(若有)按照小米移动的业务规定和双方约定进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小米移动有权单方解除协议,并保留追究用户的违约责任的权利:您提供的有效身份证件虚假、不实,可能给小米移动带来经营风险;您欠费停机后90日仍未缴清服务费用和违约金;该号码被司法机关认定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其它不当用途;小米移动收到政府部门通知,要求停止用户服务的。
十一、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
1. 所有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争议,本着互让互利的原则,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您可向电信管理部门申诉或向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投诉。仍无法解决争议的,双方均可向合同签订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2. 因本协议产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法律予以处理。如无相关法律规定的,则参照使用国际商业惯例和/或商业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