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1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所在地区 广州市 启用现在校名时间 2003 举 办 方 ■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行业 □企业 □其他 建校时间2 2002 学校性质 ■公办 □民办 建校基础3 1957 年广东省冶金工业学校,1984 年广州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0 年南华工商学院西院。 通信地址 天河校区:广州市广州大道北 963号 白云校区: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新广从九路 980 号 邮 编 天河 510510/白云 510550 学校网址...
人才培养机制佐证明细
序号 | 名称 | 日期 | 类别 |
1 | 广州荔湾区巧匠摸具加工厂校 企合作协议 | 2016 年 12 月 | 校企合作 |
2 | 广州晖皓照明有限公司校企合 作协议 | 2017 年 3 月 | 校企合作 |
3 | 深圳易康信有限公司校企合作 协议 | 2017 年 11 月 | 校企合作 |
4 | 广州金闪熹灯饰有限公司校企 合作协议 | 2017 年 7 月 | 校企合作 |
5 | 佛山斯库家具有限公司校企合 作协议 | 2018 年 10 月 | 校企合作 |
6 | 广东xx技术公司--产教融合 发展合作协议 | 2018 年 10 月 | 产教融合发展 合作协议 |
7 | 广东银宝山新科技公司--产教 融合发展合作协议 | 2018 年 10 月 | 产教融合发展 合作协议 |
8 | 杭州谐德科技公司--产教融合 发展合作协议 | 2018 年 10 月 | 产教融合发展 合作协议 |
9 | 华中数控股份公司--产教融合 发展合作协议 | 2018 年 10 月 | 产教融合发展 合作协议 |
10 |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申报表 | 2015 年 9 月 | 特色专业 |
附件 4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申报表
专业名称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 580202
对应产业类型 第二产业 对应优先发展领域 先进装备制造
学校名称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 12959
学校举办单位 广东省政府
填表日期 2015 年 9 月 15 日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 制
2015 年
填 写 说 明
1. 申报表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xx。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 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 学校类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1.申报学校基本情况
1-1 基本信息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所在地区 | 广州市 | |||
启用现在校名时间 | 2003 | |||||
举 办 方 | ■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 □行业 □企业 □其他 | 2002 | ||||
学校性质 | ■公办 □民办 | |||||
1957 年xxxxxxxxx,0000 xxxxxxxxxxx,0000 年南华工商学院西院。 | ||||||
通信地址 | 天河校区:广州市广州大道北 963号 白云校区:xxxxxxxx xxxxxxx 000 x | x x | xx 000000/白云 510550 | |||
学校网址 | ||||||
法人代表信息 | 姓 名 | x x | 职 务 | 院长 | ||
职称 | 教授 | 传 真 | 000-00000000 | |||
办公室电话 | 000-00000000 | 电子邮箱 | ||||
联系人信 息 | 姓 名 | xx | 职 务 | 教务处处长 | ||
职称 | 教授 | 传 真 | 000-00000000 | |||
办公室电话 | 000-00000000 | 电子邮箱 | ||||
1-2 基本状态 | 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 (人) | 普高起点 | 14437 | 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生人数(人) | 0 | |
中职起点 | 571 | 全日制五年一贯制4在校生人数(人) | 0 | |||
0 | 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人) | 2230 | ||||
2014-2015 学年非全日制培训量(人 | 39892 | 教职工总数(人) | 890 | |||
2014-2015 学年非全日制培训主要类型 | 社会、企业人员,学校学生 | 专任教师数(人) | 647 | |||
现有专业数(个) | 43 | 已招生专业中 | “三校生”7专业数(个) | 8 | ||
2015 年招生专业数(个) | 40 | 五年制专业数(个) | 0 | |||
全日制普通高职招生就业相关数据 | 2013 年 | 2014 年 | 2015 年 | |||
招生人数 (人) | 普通高中招生 | 5002 | 5078 | 5141 | ||
“三校生”对口招生 | 209 | 426 | 526 | |||
“3+2”8招生 | 0 | 0 | 0 | |||
五年一贯制第 4 学年 | 0 | 0 | 0 | |||
其它 | 0 | 0 | 0 | |||
新生报到数/录取数(报到率) | 4849/5211(93.05%) | 5037/ 5504(92%) | /( %) | |||
毕业生人数(人) | 1688 | 3856 | 5135 | |||
98.10% | 99.14% | % | ||||
助学金覆盖率/奖学金覆盖率 | 10.5%/21.66% | 16.68%/15.2 % | %/% | |||
14.77%/10.71% | 14.96%/10.6 % | %/% |
1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校名的请一并填写
2指学校独立设置并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
3指高等职业学校的前身,即合并或升格前的学校
4指高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制培养,且整体设计并在本校系统实施 5 年培养方案的办学形式
5指普高、中职以外的在校生类型或来源
6按培训量计算,1 人每参加 1 天的培训计为 1 人日
7职高、技校、中专学生的统称
8指五年制高职中,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
9以每年 9 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数据为准
10依据本地(校)贫困生、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填写
(续 1)
1-3 办学经费 | 项目 年份 | 2012 年 | 2013 年 | 2014 年 | |||
总收入11( 万元) | 17324.07 | 20138.59 | 25709.39 | ||||
其中 | 学费总收入( 万元) | 7219.79 | 7219.79 | 6794.39 | |||
财政预算内拨款 | 10404.00 | 9308.84 | 10404.00 | 16438.03 | |||
8878.20 200.00 554.80 771.00 | 1.职业教育专项 | 1324.90 | 8878.20 | 10668.65 | |||
2.职业教育实训基 地中央专项 | 249.50 | 200.00 | |||||
3.基本建设 | 2870.00 | 554.80 | 4144.85 | ||||
4.其他 | 897.93 | 771.00 | 1624.53 | ||||
其他收入 | 2514.80 | 2514.80 | 2476.97 | ||||
总支出(万元) | 16660.13 | 15048.69 | 23169.69 | ||||
其中 | 征地(万元) | ||||||
房屋建设(万元) | 2770 | 554.80 | 5402.77 | ||||
设备采购(万元) | 879.60 | 1548.82 | 2355.87 | ||||
总额(万元)/生均(元) | 946.31/1075.87 | 1156.12/801.25 | 1676.91/1074.74 | ||||
教学研究(万元) | 71.97 | 587.61 | 1068.88 | ||||
师资建设(万元) | 5.58 | 134.82 | 183.04 | ||||
制度建设(万元) | 0.80 | 134.82 | 183.04 | ||||
其他支出 | 11985.87 | 11064.68 | 12481.05 | ||||
贷款余额(万元) | 36875.49 | 37000.00 | 34600 | ||||
49.52 | 46.02 | 41.80 |
11包括学费总收入、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和其他收入,分项填写
12包括实验实习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和聘请兼职教师费等
1-4 产学研合作 | 工作机构名称 | 校企业合作办公室 | ||||
成立时间 | 2008 | 专职人员数(人) | 6 | 2015 年度经费预算(万元) | 85 | |
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数(家) | 687 | 已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 100% | |||
合作企业参与教学 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 100% | 2135 | ||||
2014-2015 学年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人) | 729 | 合作企业向学校(准)捐赠的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 150.36 | |||
2014-2015 学年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的技术服务费(万元) | 565.51 | 2014-2015 学年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人日) | 3757 | |||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做法 | 人才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包括企业冠名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就业基地。 课程建设:校企共建特色课程,包括校企共建实训课程、精品课程、校企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人员实习培训: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员工培训。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校企共同培训参赛,企业提供岗位技能训练 共同承接项目、攻关技术项目:产教结合、技术服务、协同攻关。 | |||||
1-5 发展规划 | 所在地区或行业 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 装备制造业:模具、数控、汽车等装备制造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测量测绘、物联网 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信息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旅游、商贸营销、房地产、社区服务、设计、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等 | ||||
学校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 学生规模(人) | 15000 | 专业规模(个) | 50 | ||
学校发展类型定位 | □综合 □一产为主 ■二产为主 □三产为主 | |||||
重点建设项 目 | 1. 白云校区第二期建设项目 2. “校企合作产业园”建设项目 3. 专业、课程建设项目 4. 依托广东工贸教育集团,校企融合协同育人项目 5.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
14按顶岗实习量计算,1 名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 1 个月为 1 人月,实习半个月为 0.5 人月
2.申报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专业代码 | 580202 | |
专业所属大类 | 制造大类 | 专业所属二级类 | 自动化类 | |
对接的优先发展领域(单选) | □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船舶□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轻工□纺织□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高技术服务□养老服务□家庭服务□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城乡发展□社会管理□社区服务□基层文化建设□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 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产业□航空航天产业 | |||
专业设置时间 | 2008 年 | 全日制高职首次招生时间 | 2011 年 | |
2015 年实际招生数(人) | 162 | 2015 年新生报到率(%) | 95 | |
2014 年实际招生数(人) | 97 | 2014 年新生报到率(%) | 93 | |
2013 年实际招生数(人) | 94 | 2013 年新生报到率(%) | 91 | |
2015 年毕业生人数(人) | 107 | 2015 年初次就业率(%) | 99 | |
2014 年毕业生人数(人) | 77 | 2014 年初次就业率(%) | 97 | |
2013 年毕业生人数(人) | 0 | 2013 年初次就业率(%) | 无 | |
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人) | 353 | 其中“订单”培养人数(人) | 无 | |
8/1098 | 10/1325 | |||
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 46.7% | |||
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 60.2% | |||
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 243.08 | 现有实训仪器设备(台套) | 443/ | |
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 38.83 | 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台套) | 4/ | |
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 | 100% | 职业资格证书18获取比例 | 95.3 % | |
主要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 | ||||
1. 电工上岗证 / / 98% | 2.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电子类)/中级/23% | |||
3. 办公软件国家职业资格/ 中级 / 89% | … / / | |||
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 | 教学与工程实践交叉整合 | 合作企业数 | 18 | |
主要合作企业名称 | 北京森汉科技 | 广州地铁公司公司 | 广东华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深圳市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
合作起始时间 | 2012.4 | 2013.9 | 2014.9 | 2015.3 |
合作主要内容和形式 | 成立森汉人型机器人华南技术推广 和研究中心 | 校中厂工程项目合作 | 课程的实习 实训、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 | 课程的实习实训、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 |
15课时数,指 2014-2015 学年,学校的专任专业教师为本专业承担的课时总数
16课时数,指 2014-2015 学年,学校的兼职专业教师为本专业承担的课时总数
17指单价≥5 万元的仪器设备
18指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参与教学(人/课时) | 2/132 | 1/68 | 1/74 | |
2014-2015 学年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 | 9 人*0.5 月 | 45 人*0.5 月 | 31 人*0.5 月 | 22 人*0.5 月 |
2014-2015 学年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 | 3 | 15 | 21 | 18 |
2014-2015 学年接收就业学生数(人) | 0 | 9 | 2 | 1 |
2014-2015 学年专业为企业培训员工 (人日) | 0 | 0 | 0 | 0 |
企业向专业(准)捐赠或投入总额(万元) | 0 | 0 | 0 | 0 |
3.申报专业建设方案
3-1 建设背景(包括:申报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同类专业建设情况分
析、专业特色建设点(不超过 2 个)的确定依据等):一、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及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由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需要,供需关系随需求变化而上扬,当前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端顶尖技术人才迫在眉睫。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并鼓励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良好,属于稳步上升、需求旺盛的新型技术行业专业。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电气自动化行业领域也开拓得越来越广。而且,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岗位需求越来越大,将来从业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就目前来看,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一方面,现阶段电气自动化设备品种多样,门类齐全,从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需求数量惊人,从业人员的工资薪金也随其从业人员的市场需求量上扬,而且电气自动化专业精英人才目前我国社会上非常短缺,高精尖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严重不足,所以,电气自动化专业有很好的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科研人才也需大量培养,很多电气产品尤其是尖端科学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很多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所以科研机构逐步在全国各地广泛建立起来,专业科研人员队伍力量逐渐壮大。因而电气自动化专业市场发展很快。并且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发展状况广阔。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各个高职院校在课程开设、教材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大同小异,造成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
为因应中国制造的壮大和更新换代的需要,2015 年 5 国务院发布具有中国版工业 4.0 之称的《关于印发中国制造 2025 的通知》(国发[2015]28 号),通知指出:新一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响应国务院“中国制造 2025”的通知,2015 年 7 月 23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 年)》(粤府〔2015〕70 号)的通知,通知指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我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到 2025 年,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全省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
区。可见,智能制造对于经济大省,生产制造大省的广东来说是何其重要。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是实现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设备。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因此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方向)是大势所趋。智能化、仿生化是工业机器人的最高阶段,随着材料、控制等技术不断发展,实验室产品越来越多的产品化,逐步应用于各个场合。伴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多传感器、分布式控制的精密型工业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多,逐步渗透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并且由制造实施型向服务型转化。要想跟上未来工业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工业机器人必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发展形式。
二、同类专业建设情况分析
目前,广东省理工类高职院校大都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或相近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培养方法老旧。各个高职院校在课程开设、教材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大同小异,造成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在教学上和知识体系、课程开设方面还是采用传统模式,和以前的专科教育没有多大的区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手段、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新的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高职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应能及时掌握这些新设备的使用,这就要求必须及时更新实习实训设备,开设相应的课程。但是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也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改革培养方式。
三、专业特色建设点的确定依据
我校于 2011 年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自创办以来,十分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办学优势,凸显行业特色,结合学生个性,通过健全与完善专业指导委员会,吸引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建设成果,本专业近年来办学质量稳步上升,毕业生深得用人单位好评,办学规模不断扩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在总结近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机遇、新挑战,特申报“电气自动化技术”特色专业。本专业特色建设点如下: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
为适应国家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实践教学比例,这就要求必须对理论教学进行改革,本专业拟实施模块化课程设置,不再细分为若干门具体的课程,而是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为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核心知识模块和综合应用模块。基础能力模块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公共课;专业基础模块是学习本专业所必备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子元器件基础等;核心知识模块根据本专业的能力定位而设置的知识模块;综合应用模块是专业核心知识的综合应用。这样可让原来各自为政的细分课程变成一个整体,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针,使得相关课程的教学连贯,也节省了理论教学课时。
2、校企共育,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
为克服本专业实验实训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的缺点,我们与相关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将一部分实习实训放到这些企业进行,同时聘请这些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为实习实训的指导
教师。此外还业余时间,安排专任教师到这些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征求他们对于人才培养的意见,及时修改教学计划和知识模块的内容设置。本专业成立了智能控制研究所,与北京森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森汉人型机器人华南技术推广和研究中心,作为教师的研究基地,也可提供给学生实习实训用。
3-2 建设基础(包括:申报专业的师资队伍、实训实习条件、教学资源等教学条件情况;在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日常教学与管理、教学监控与评价、教科研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果;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专业综合实力在同行中排名情况等,目前特色培育和实践情况):
3-2-1 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支具有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 14 人。其中,高级职称 6 人,占 43%;中级职称教师 6 人,占 43%。
“双师”素质教师 12 人,占 86%;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 1 人,占 7%,硕士学位 10 人,占 7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序 号 | 姓名 | 年 龄 | 职 称 | 毕业于何校何专业 | 学 历 | 双师 | 备注 |
1 | xxx | 47 | 教授 | 华南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化 | 硕士 | 是 | 专业带头人 |
2 | xxx | 48 | 教授 | 广东工业大学 | 博士 | 是 | 专业带头人 |
3 | xxx | 45 | 副教授 | 华南理工大学 信号与信息 处理 | 硕士 | 是 | 专业带头人 |
4 | xxx | 44 | 副教授 |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与通信 | 硕士 | 是 | 专业带头人 |
5 | xxx | 58 | 高级工 程师 | 武汉理工大学 自动化 | 学士 | 否 | 骨干教师 |
6 | xx | 62 | 高级工 程师 | 华南理工大学 | 学士 | 否 | 骨干教师 |
7 | xxx | 42 | 讲师 | 中南大学 自动化 | 硕士 | 是 | 骨干教师 |
8 | xxx | 00 | 讲师 | 深圳大学 | 硕士 | 是 | 骨干教师 |
9 | xxx | 35 | 讲师 | 华南师范大学 | 硕士 | 是 | 骨干教师 |
10 | xx | 55 | 讲师 | 武汉理工大学 | 学士 | 是 | 骨干教师 |
11 | 唐xx | 50 | 讲师 | 中南大学 | 硕士 | 是 | 骨干教师 |
12 | xxx | 32 | 工程师 | 东北大学 | 硕士 | 是 | 骨干教师 |
13 | xxx | 27 | 助教 | 武汉科技大学 | 硕士 | 是 | |
14 | xxx | 30 | 助教 | 北京邮电大学 | 硕士 | 是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基本情况 二、实训实习条件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拥有电工电子实训室、智能控制实训室、变频调速实训室、电机与机床控制实训室、电工考证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等 6 个校内实训室和广州地铁公司、 广州市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xx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 18 个校外实训基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实训室情况表 | |||||||
序 号 | 学习领域课程 | 教学场地 | 主要设备 | 设备数量 | 场地 要求 | ||
1 | 电工基础 | 电工电子实训室 | 电工电子实训台 | 28 套/课程 | 56 座位 | ||
2 | 模拟电子技术 | 电工电子实训室 | 电工电子实训台 | 28 套/课程 | 56 座位 | ||
3 | 数字电子与 EDA 技术 | 电工电子实训室 | 电工电子实训台 EDA 实验箱 | 28 套/课程 | 56 座位 | ||
4 | 传感与检测技术 | 传感器实训室 | 传感器实训台 | 15 套 | 60 座位 | ||
5 | 变频调速技术 | 变频调速实训室 | 变频调速实训台 | 20 套/课程 | 60 座位 | ||
6 | 电机与控制技术 | 电气控制实训室 | 电气控制柜 | 15 套/课程 | 60 座位 | ||
7 | 单片机应用技术 | 智能控制实训室 | 电脑 单片机实验箱 | 60 套/课程 | 60 座位 | ||
8 | 可编程控制器与组态 应用 | 智能控制实训室 | 可编程控制实训台 | 30 套/课程 | 60 座位 | ||
9 | 自动生产线控制与使 用 | 自动生产线实训 室 | 自动生产线实训台 | 4 套/课程 | 56 座位 |
序 号 | 姓名 | 年 龄 | 职 称 | 毕业于何校何专业 | 学 历 | 备注 |
1 | xxx | 39 | 高级工程师 | 华中理工大学 机械控制自动化 | 博士 | |
2 | xxx | 35 | 工程师 | 华中科技大学 电气控制与自动化 | 博士 | |
3 | xxx | 27 | 工程师 | 湖北工业大学 | 硕士 | |
4 | xxx | 30 | 工程师 | 深圳大学 电气自动化 | 学士 | |
5 | xx | 45 | 高级工程师 | 湖南大学 车辆工程 | 硕士 | |
6 | xxx | 37 | 工程师 | 武汉大学 | 硕士 | |
7 | xx | 48 | 高级工程师 | 广东工业大学 | 学士 | |
8 | xx | 23 | 助理工程师 | 长春理工大学 | 硕士 | |
9 | xxx | 48 | 高级工程师 | 湖北工程学院 | 硕士 | |
10 | xxx | 37 | 工程师 | 武汉科技大学 | 硕士 | |
11 | 熊银苟 | 51 | 高级工程师 | 广州大学 | 学士 |
三、教学资源 ①本专业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建设情况良好,如下表所示。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 | ||||
课程名称 | 建设负责人 | 类别 | 备注 | |
数字电路与 EDA 技术 | xxx | 精品课程 | 省级 | |
电子 CAD | xxx | 网络课程 | 已验收 | |
电机与电气控制 | xx | 网络课程 | 已验收 | |
单片机应用技术 | xxx | 网络课程 | 已验收 | |
电工基础 | xxx | 网络课程 | 已验收 | |
传感与检测技术 | xxx | 网络课程 | 已验收 | |
②教学资源库 目前,本专业正在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已完成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3-2-2 教学改革成果 一、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 创新办学机制,创建校企发展共同体,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与北京森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森汉人型机器人华南技术推广和研究中心,与广州地铁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打造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构建教育培训、科研开发和成果孵化“三位一体”的功能体系。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特色专业群,按照“集约建设、集群发展、校企共建”的思路主动适应地方经济技术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建“一体化”全过程育人模式,增强人才培养契合度,依托校企发展共同体,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托校企双向融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开发教材,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全程参与。 推进校企文化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一是把企业文化课程、志愿服务等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相应学分促进职业素养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将企业职业规范融入到日常管理,进行渗透性教育促进学生基础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课程与教材 x专业开设了自动化生产线应用安装与维护、单片机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与组态控制、变频调速技术、电机与控制技术 5 门核心课程。本专业教师主编的课程如下表。 |
本专业教师主编的教材
教材名称 | 出版社 | 参与教师 |
《电工基础》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xx、xxx |
《Protel DXP 2004 SP2 实用教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xxx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化教程》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xxx、xxx |
《电工与电气控制技术》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xx、xxx |
《电子技术项目化教程》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xxx、xxx |
《数字电子与 EDA 技术》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xxx、xxx、xxx |
《PLC 应用与组态监控技术》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xxx |
《Protel DXP 2004 SP2 实用教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xxx |
x、日常教学与管理
(1)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队伍结构优良。
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在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全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设置了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处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成立了教学督导组,负责学院平时的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在教学单位,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人、教学秘书各负其责,积极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在学生管理方面,在学院一级,设立了学生工作处、团委、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在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学院的学生管理、共青团、招生、就业工作;在教学单位,党支部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的领导下、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各负其责,做好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2)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且执行良好。
为使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指导书、教师授课计划等教学基本文件齐全规范。多年来陆续出台了包括教学规范与管理、教学运行及管理、教学改革与科研、教学质量评价、师资队伍管理、教学设备管理、学生管理等七大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涵盖了教学管理和运行的方方面面,内容要求明确,切实可行。
同时,各教学环节建立了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学院分别在教学准备方面、课程教学方面、课程考试方面、教材选用与建设方面、实践教学方面、教学管理方面、教学质量监控七个大方面,都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质量标,。系部在教学运行中认真贯彻执行学院文件,系部领导进行定期检查,实施效果良好。
(3)教学档案资料齐全,分类科学,并采用信息化管理。
根据学院的具体要求,本专业教师所任课程,均有完备的教学档案(含理论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实训课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开设的相应课程均制订了课程标准,每位教师在授课课程
开设之前必须制订好授课计划,教师授课教案、课件,课程采用教材等教学档案资料及时提交归档。规范考试工作,按照院、系的有关规定,不论是考试课程还是考查课程均备有 A、B、C三套试题,并附有参考答案,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计划逐步把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建设成试题库,做到更规范、更科学、更有效地管理考核、考试工作。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教案、课件、试题等教学档案资料均刻录成盘,科学分类,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五、教学监控与评价
1. 重视教育质量过程控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体系,完善信息反馈系统,措施得力,教学秩序良好。
(1)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与检查制度
建立了健全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分别在开学初对教学准备工作、教学设备到位情况和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在期中对课堂教学、教学进度、教案、辅导、实训、作业等教学环节进行普查和抽查;期末对考试环节重点检查,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等。
(2)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开展:一是学院教学督导组监督指导,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听课、深入班级了解教学情况、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和反馈等,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各级领导定期或随机深入班级听课、了解教学效果,监控教学质量。
(3)系部教学工作例会和教学研讨制度
系部每两周召开一次系部教学工作例会,并规定每周二下午为教学例会(或教研活动)时间。教学工作例会在及时总结教学工作情况,解决教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教研室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通过讨论与交流,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4)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建立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指导教师由系部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担任,制定培养方案,定期进行指导交流。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在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交流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系部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5)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评教工作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开展:三是每位任课教师负责填写本课程的教学日志,系部和教务处反馈意见,保障教学正常运行;二是各教学单位每学期在期中或期末教学检查过程中,召开由各专业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对本班本学期所学的每一门课程进行评价,并对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所有学生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自己本学期所学课程进行评价打分;据统计,我系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评价达到良好以
上超过 95%。
(6)教师评教评学制度
教师评教分为互评和自评,学院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听课任务,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相互进行评价打分;二是课程考核结束时,每位教师要对任课课程进行教学总结评价,并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并在后续教学中予以改进。
(7)学生意见反馈
系办公室设立“测绘系意见箱”,随时收集学生和教师对学院教学工作及的意见和建议,意见箱由系办负责整理,并及时给予处理和回复。另外,学院和系部的网站均设有留言本和信箱,方便学生及时将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反馈到教务处和系部,便于及时解决和处理。
(8)反馈信息处理
为保证教学质量评价信息的有效反馈和实时调控,所采集的各种教学信息和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汇总到教务处统一分析整理后进行分类处理:一是属于学院宏观决策和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或全院共性的教学质量问题,提交主管院长、教学工作委员会或相关部门处理;二是有关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教学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向系部反馈;三是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的课程和任课教师,作为学年优质课教师推荐参评;四是具体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质量评价效果差的课程及任课教师,要求教学单位及时向教师反馈,并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五是教学条件方面的问题(如实训、多媒体、电脑、灯光、风扇、桌椅等等)由教务处与相关部门协调处理。
质量控制的结果,既是对教师个人教学工作和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学院年终考核,评比优秀教师、优质课教师的重要依据。教学检查与监控信息的收集、测评和结果的反馈,在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教师的质量意识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监督作用下,教学工作运行正常有序,教学效果评价良好,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据以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1)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关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是我系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本专业 2014 年的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率 100%,专业对口率达 81%以上。重视就业率的同时,我们也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系部坚持每年一次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据 2014 年调查数据统计,《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回收率达 100%,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部分”、“就业指导工作部分”、“学校的总体评价”等方面总体评价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调查表》回收率达 86.67%,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大于 90%,学生在“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工作态度”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生在自己的岗位上有较好的表现,在社会上广受欢迎。
(2) 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x专业教学评价除了包括各专业课程(含理论课、实践课和实训课)的课程考核之外,在毕业综合实习环节还融入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全面综合评价专业教学质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工学结合,办出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平,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3)重视社会人才需求调研,结合用人单位反馈,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在“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系重视社会人才需求调研,重视用人单位反馈,以职业能力要求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系部通过开展全方位人才需求调研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多方面的宝贵意见,并结合毕业生调查反馈及其求职中的经验,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改革和创新,力求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在当今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用人单位感叹无人可用的就业背景下,本专业毕业生将能把就业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仅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还可以反过来挑选企业,是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设置灵活、专业机制健全的教学体系分不开的。 六、教科研 1.近几年来,本专业教学团队主持的教科研课题如下表 | |||||
课题名称 | 来源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状态 | |
《电子 CAD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研究》 | 广东工贸职业 技术学院 | xxx | 2010.12 | 结题 | |
《基于模糊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 广东奥尔斯电梯 有限公司 | xxx | 2014.6 | 在研 | |
《真空断路器永磁机构智能控制系统的设 计》 | 广州新普利水处 理科技有限公司 | xxx | 2014.12 | 在研 | |
《高职院校电子电气类专业人才技能提升 的实践与探索》 | 省级 | 候益坤 | 2015.04 | 在研 | |
《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式实训室模式构建与 管理研究 》 | 省级 | xxx | 2014.10 | 在研 | |
《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机电一体 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考核评价研究与实践》 | 省级 | xxx | 2014.12 | 在研 | |
《数字电路及其 EDA 设计》精品资源共享 课程 | 省级 | xxx | 2014.04 | 在研 | |
《电子技术课程无纸化远程网络考试评价 系统研究设计》 | 广东工贸职业 技术学院 | xxx | 2013.01 | 在研 | |
《汽车电器系统诊断与维修》 | 省级 | xxx | 2015.02 | 在研 | |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 省级 | xxx | 2014.12 | 在研 | |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 | 省级 | xxx | 2014.10 | 在研 | |
《校企合作专业教学与课程对接的研究与 探索》 | 广东工贸职业 技术学院 | xxx | 2013.01 | 在研 | |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机制的 探讨与研究》 | 省级 | xxx | 2013.06 | 在研 | |
《高职院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合作 | 省级 | xxx | 2013.08 | 在研 |
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 ||||||
《中高职衔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开发研究》 | 省级 | xxx | 2014.01 | 在研 | ||
《电子信息技术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教学 改革实践和创新》 | 省级 | xxx | 2015.04 | 在研 | ||
《基于工作过程的三二分段课程标准研究 和开发》 | 广东工贸职业 技术学院 | xxx | 2015.01 | 在研 | ||
《中高职衔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 | 省级 | xxx | 2013.08 | 在研 | ||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 省级 | xxx | 2013.08 | 在研 | ||
《家用安防报警器的研制》 | 深圳市xx默电 子科技有限公司 | xxx | 2014.12 | 在研 | ||
2. 近几年来,本专业教学团队发表的论文如下表: | ||||||
论文名称 | 杂志社 | 作者 | 时间 | |||
基于哈飞赛马轿车车窗自动关闭系统的设计与 应用 | xxx | 2011.01 | ||||
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订单教育”模式实践 | xxx | 2011.02 | ||||
基于机器视觉的IC 芯片粘片机的精度测量研究 | 机床与液压 | xxx | 2011.11 | |||
并联焊头机构运行曲线的优化 | 机电工程技术 | xxx | 2011.11 | |||
Quantitative study of geometry glass curtain wall reflection of sunlight caused the visual masking effect | 《应用光学》 | 欧英雷 | 2014.09 | |||
Quantitative data simulation of the light heat-induced island temperature in a Solar-E glass curtain wall | IJAES | 欧英雷 | 2015.02 | |||
On Solar Cells Built-in Pavement Research | ICSSD2015 | 欧英雷 | 2015.01 | |||
LED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 | 电子测试 | xxx | 2012.03 | |||
关于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研究 | 教师 | xxx | 2015.08 | |||
基于 Django 的测试工作平台的设计实现 | 中国新技术新产 品 | xxx | 2015.07 | |||
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科技创新与应用 | xxx | 2015.07 | |||
基于 SD 卡的生理参数存储系统 | 科学之友 | xxx | 2013.4 | |||
基于 X 光机的多帧 PCB 图像去噪算法的研究 | 现代计算机 | xxx | 2012.9 | |||
基于 PIC 单片机的出租车计费系统设计 | 装备制造技术 | xxx | 2012.02 |
现代学徒制管理和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研究 | 科教导刊 | xxx | 2015.6 | ||
基于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双边带调幅电路的设计 | 大众科技 | xxx | 2013.03 | ||
基于 DSP 的永磁同步电机的 DTC 控制系统 | 机电工程技术 | xxx | 2011.11 | ||
基于 AVR 单片机的轮胎气压监视系统的设计 | 机电工程技术 | xxx | 2010.01 | ||
3.2.3 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专业综合实力在同行中排名情况等。一、人才培养质量 从就业形势来看,2014 届和 2015 届毕业班学生就业率达 100%,大部分同学就业都是从事本专业行业工作,专业对口率高。学院通过向各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就业跟着那个调查问卷》,了解掌握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以及专业质量的评价情况。用人单位普遍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可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专业技能的评价较高,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表现良好。 二、社会认可度 我院自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来,加强与兄弟院校、企业的交流,得到了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本专业师资力量强、课程设置合理、培养模式优良,对本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较高。认为本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程度,办学质量良好,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得到企业高度认可,供不应求。 三、专业综合实力在同行中排名情况 目前大多数理工类职业院校都开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我们在课程设置、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方面处于同类专业的前列,但由于本专业开办不久,在实习实训设备方面处于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2.4 目前特色培育和实践情况 自创办以来,十分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办学优势,凸显行业特色,通过健全与完善专业指导委员会,吸引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相融合,本专业近年来办学质量稳步上升,毕业生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1.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市场调研制度 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前提。学院不断完善人才需求调研机制,组织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等,从学院与专业两个层面,面向行业、社会、家长及学生等了解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使学院与专业掌握各类人才的需求和规格要求。建立动态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反馈机制,将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反馈体现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调整上来,使人才培养更好地体现区域特色与行业特色。此外,还注重加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比较与交流,凝练并形成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进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办出水平和培育特色的切入点。大力倡导各专业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 |
破校企合作瓶颈。
3.建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坚持“高起点、创特色、促发展”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自主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成一批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基地。
4.以“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努力打造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建设“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培养选拔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吸引行业专家与业务骨干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丰富学生的职业经验。
3-3 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一、建设目标
为服务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坚持以职业能
力培养为中心、职业技能素质训导相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将本专业建设成高水平、与产业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生的省级特色专业及培养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教学基地。
二、建设思路
基于“做学教一体化”理念的实训装备能满足各专业教学实训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满足现代先进技术并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技术发展的新工艺、新知识、新技能、新任务的需求;满足行业(领域)紧缺人才、中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退役士兵以及职业能力转换等职业能力培训、鉴定的需求;满足国家骨干师资、一体化教学师资及其他双师型师资培训等师资培训的需求;满足开展教学研讨、技能竞赛、学术交流、课程改革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基地的需求。
“做学教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建设内设示教区、讨论区、实训区、资讯区和物料区,以形成教育装备、课程、讲授、学习、实践、培训、技能竞赛、讨论、研究及软件开发等“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做学教一体化”的职业鉴定:职业鉴定包含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新产品构思、技术设计、设备选择、安装能力等 35 项基本能力的鉴定。
3-4 实施方案(包括:建设内容,建设实施步骤与进度安排等):
3-4-1 建设内容
①建立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引进最新的实训设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相关的实训项目,比如,机器人的构建、拆卸、组装等。满足教学、实训要求,具有增加
学生的软件编程、接线等实操能力。
②建立一个全新的机房,实现多媒体教学一体化,满足日常的理论教学、软件学习能任务。
③全线主控制系统建立一个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自动化输送线、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储供料系统、条码数据采集系统、产品自动化测试系统、生产线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系统。培养学生的一体化操控能力。
④从校、行、企三维度构建双元育人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学校、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从 “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构建校、企“主体交叉,过程融合,师资互通”的“双元育人”课程体系。以骨干教师为课程建设负责人,联合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重构或改造课程内容,完成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⑤以学院数字化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基础,专业建设委员会签约企业和工作室共同参与、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建立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的行业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
⑥建设期内,完成 2 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形成课程标准,开发 2 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力争建设 1 门省级、2 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比例达到 100%。
⑦建设一支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一支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考核和奖励措施,激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具体措施如下:以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开展精品课程、教学名师、高质量教材与优秀教学成果的培育工
作。创新团队形式,形成与科研团队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组织形式。
广泛开展教师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选派教师以访问学者、课程培训等方式到国内外名校修读相关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每年派出专职教师 1~2 人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完成科研课题等,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了解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生产、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掌握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岗位要求,使专任教师逐步具备企业相应技术等级的工程实践能力,胜任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
聘请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库”。到建设期末,专任教师达到 12 人,其中专业带头人 2 人(1人为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教师 10 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 100%。兼职教师总人数稳定在 13 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50%以上。
⑧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完善教学督导制和信息反馈系统。引入第三方评价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客观、准确。
3.4.2 实施步骤
3.4.3 进度安排
建设内容 | 第一阶段(2017.12) | 第二阶段(2018.12) |
协同育人机制 | 成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探索电气自 动化协同育人基地建设。 | 与企业成立集“办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电气自动化协同育人基 地。 |
实训条件建设 | 建立一个智能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引进最新的实训设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相关的实训项目,比如,机器人的构建、拆卸、组装等。满足教学、实训要求,具有增加学生的软件编程、接线等实操能 力。 | 建立一个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包括自动化输送线、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储供料系统、条码数据采集系统、产品自动化测试系统、生产线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等一系 列相应的配套系统。 |
课程体系建设 | 完成 2 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内 容改革,形成课程标准,开发 2 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力争建设 1 门省级、2 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毕业生取得“双证 书”的比例达到 100%。 | 建立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的行业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
师资队伍 建设 | 引进 2 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 2 人次。 | 引进一名兼职专业带头人,7 名兼职 教师。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 2 人次。 |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 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初步建立质量保证 体系。 |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引入第三方评价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客观、准确。 |
3-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关乎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计划的制定要更加科学、务实,这涉及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科建设发展等各方面。计划的制定将在调研完备、论证充分的前提下展开,并注重计划的可操作性。
(2)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引进和培养等管理制度要日趋完善,为学校层面改革完善制度提供支持;“专业导师制”要总结经验,形成制度文件,为推广准备条件。
(3)走访调查企业和毕业生工作应常态、制度化;调查内容要科学、全面,能对教学及课程改革提供重要依据,调查范围要拓展至所有连续或规模接收本专业毕业生的单位。
(4)所建设实训室必须满足以下任务
①具备能够满足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新工艺、新知识、新技能、新任务的需求。
②具备能够满足紧缺人才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役士兵培训,职业能力转换培训等综合培训、鉴定的需求。
③具备能够满足国家骨干师资培训,一体化教学师资培训及其他双师型师资培训等综合性师资培训的需求。
④具备能够满足开展教学研讨,开展技能竞赛,开展学术交流,开展课程改革等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基地的需求。
3-6 保障措施(包括为实现建设目标的制度、组织、人员、经费、监控保障等):
1、制度保障
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得有关文件和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等系列文件精神,启动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实特色专业建设责任制。建设项目确定后,将按照学院《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及有关项目建设考核、评价通报等规定和相关配套政策,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2、组织保障
项目在立项、实施的过程中,坚持“一把手”工程,保证人事、财务、分配制度的优化组合与落实。
3、人员保障
电气自动化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教研室主任担任副组长,电气自动化教研室全体专任教师组成。由学院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和系主任组成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对特色专业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
4、经费保障
学院设立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纳入学院总体财务预算,保证特色专业的经费投入。资金使用严格遵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业务审批权限及财务报销管理规定》,保证资金用途合理。
5、监控保障
为全面指导和有效监控专业建设工作,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半年检查一次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每年度考核一次项目的建设绩效,做到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责任到人、保质保量。
3-7 建设期满后,预期绩效(含可监测的指标):
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探索课程模块化设置,不再细分为若干门具体的课程,而是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为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核心知识模块和综合应用模块。基础能力模块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公共课;专业基础模块是学习本专业所必备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子元器件基础等;核心知识模块根据本专业的能力定位而设置的知识模块;综合应用模块是专业核心知识的综合应用。这样可让原来各自为政的细分课程变成一个整体,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针,使得相关课程的教学连贯。
2、教学资源方面
完成 2 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形成课程标准,开发 2 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力争建设 1 门省级、2 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比例达到 100%。
3、师资队伍方面
引进 2 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 2 人次。引进一名兼职专业带头人,7 名兼职教
师。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 2 人次。 4、实践基地条件方面
建立一个智能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引进最新的实训设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相关的
实训项目,比如,机器人的构建、拆卸、组装等。满足教学、实训要求,具有增加学生的软件编程、接线等实操能力。建立一个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包括自动化输送线、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储供料系统、条码数据采集系统、产品自动化测试系统、生产线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系统。
5、专业整体办学水平方面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广东省特色鲜明并具有明显办学优势、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的强势专业,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攀升。
(续 2)
4.申报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 |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 |||||
合计 (万元) | 举办方 (来源: ) (万元) | 学校自筹 (万元) | 行业企业 (来源: ) (万元) | 其他 (来源: ) (万元) | ||
总计(万元) | 600 | 500 | 100 | 0 | 0 | |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 | 20 | 10 | 10 | 0 | 0 | |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 15 | 10 | 5 | 0 | 0 | |
3.实训基地建设 | 工业机器人 5套 | 180 | 160 | 20 | 0 | 0 |
多媒体教学设备 30 套 | 70 | 50 | 20 | 0 | 0 | |
自动化生产线 2 套 | 250 | 220 | 30 | 0 | 0 | |
师资队伍建设 | 30 | 20 | 10 | 0 | 0 | |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15 | 10 | 5 | 0 | 0 | |
第三方评价体系 | 10 | 10 | 0 | 0 | 0 | |
其他 | 10 | 10 | 0 | 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