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act
1 范围
x标准规定了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 采购管理的一般规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活动。 国有企业参股的混合制企业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应和《 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 T/CFLP 0016-2019 联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 Project not subject to tender accordi ng to law 法律规定必须进行招标之外的,可采用招标方式进行,执行招标投标法规的一般性条款;也可采
用其他采购方式进行的采购项目。 2. 2
采购管理决策部门/ 机构 Enterpri se procure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企业采购管理重大事项的协调、 决策部门或机构。
2. 3
采 购 管 理 部 门 / 机 构 Enterpri se procurement
management 依据采购管理决策部门/机构制定审议的制度机制, 承担企业采购日常管理职能的部门或机构。
2. 4
采购执行部门/机构 Enterpri se procurement executi on department 依据企业制度规定执行采购任务的部门或机构。
2. 5
采购需求单位 Procurement requi rement department企业内提出采购需求的部门或机构。
2. 6
供应商 supplier
为采购人提供工程、 货物和服务的承包商、 供货商和服务商。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称为投标人。 2. 7
供应商信用管理 suppl i er credi t management
企业对供应商的信用风险进行防范控制的管理技术、业务操作及相关的制度安排。
2. 8
采购管理 procurement management
从采购权限分配、 采购计划归集或采购预算编制、 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选择、 采购实施、 供应商确定、 采
购合同签订与履行、采购供应组织、 采购结算与支付到采购评价与监督等采购活动全过
程的管理。 2. 9
采购战略管理 Procurement Strategi es management企业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
标, 为保证目 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 ,
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 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 10
采购寻源管理 procurement sourci ng management
以企业总成本控制为导向, 采用合理的采购寻源策略,及时把握成本明细关键控制点, 建立成本联动机制获取最优成本的采购管理。
2. 1 1
供应商异议 suppl i er questi oni ng
供应商认为在采购活动存在显失公平或涉嫌违法并影响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形, 在规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执行部门/机构提出异议并请求采购(招标) 人答复的一种救济方式。
2. 1 2
供应商投诉 suppl i er compl ai nt
供应商认为采购活动存在涉嫌违法并影响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形, 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方式向企业
采购管理部门/机构或上级部门/机构请求救济的一种方式。
3 采购组织管理
3. 1 总则
企业采购组织架构应依据以下原则设立:
——管理、 执行、 监督三分离;
——横向制约、 纵向监督。
企业采购部门对内协调管理需求, 对外整合管理供应商, 通过理顺需求和供应, 引领供应链管理。
3. 2 采购管理体制
3. 2. 1 一般规定
采购管理组织可分为采购管理决策部门/机构和采购管理部门/机构。
——采购管理决策部门/机构宜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分管或设立专职采购总监, 统一领导企业采购(供应) 工作。
——采购管理决策部门/机构宜由采购、 技术、 质量、生产、 物流、 财务、 法务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
3. 2. 2 采购管理决策部门/机构的职责包括并不限于:
——审核批准企业采购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审议批准年度集中采购目录、 企业框架协议采购目录和其他有关制度规定;
——批准企业采购战略规划;
——审议通过年度重大项目采购计划或采购预算和采购实施报告;
——组织开展对企业内部单位执行采购制度情况的检
查。
3. 2. 3 采购管理部门/机构的职责包括并不限于:
——拟订采购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采购管理规章
制度体系;
——编制年度集中采购目录、 企业框架协议采购目录和其他有关制度规定;
——组织编制企业采购战略规划;
——协调业内部的采购需求管理, 审批管理决策部门授权管理的采购计划;
——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采购活动的风险防控和监督检查;
——负责组建和管理企业咨询专家库和供应资源库;
——受理和处理供应商的投诉;
——制订采购业务人员培训计划。
3. 3 采购执行体制
3. 3. 1 一般规定
企业采购宜建立统一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采购执行部门/机构。
3. 3. 2 采购执行部门/机构的职责
采购执行部门/机构主要负责采购需求的收集、 采购计划的制订、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执行采购、合同谈判与签约、 参与采购验收及结算付款申请等工作。
其职责包括并不限于:
——负责企业采购寻源管理;
——承担供应资源库的日常管理;
——承担企业咨询专家库日常管理;
——负责或协助有关部门对企业电子采购平台进行业务管理;
——负责或协助有关部门对企业供应市场进行信息管理和综合分析提供市场趋势报告, 为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信息, 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成本;
——根据采购计划安排实施采购工作, 确保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采购任务;
——对采购物资的数量及质量负责, 并对质量异常和质量纠纷妥善公正处理;
——受理答复供应商的异议负责对物资采购付款的审
查。
3. 4 采购监督体制
3. 4. 1 一般规定
企业采购监督机构依据法律及企业内部规定设置, 分工协作, 依法依规对采购活动进行监督。
3. 4. 2 职责分工
——企业采购管理机构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管理并对供应商投诉进行调查处理;
——企业纪检、 监察部门依法对企业采购活动的相关当事人进行监督。
——企业审计部门依法对企业合同签订、履行、结算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3. 5 其他相关管理、业务部门
3. 5. 1 一般规定
3. 5. 1 . 1 管理部门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法务、资产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参与采购管理活动,协同监管采购过程。
3. 5. 1 . 2 业务部门
企业需求、技术、销售、仓储、物流等部门应配合采购部门完成采购任务。
3. 5. 2 制度规定
企业可根据本规范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明确管理责任和部门职责,细化管理规范。
4 采购制度管理
4. 1 一般规定
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参照本标准和其他有关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科学、高效、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
4. 2 基本原则
——统一集中原则: 企业宜建立统一采购管理平台及其管理制度体系和采购业务标准;
——分类分级管理原则: 根据不同类型采购标的属性、需求特点等,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对各层级单位的采购管理权限合理划分, 提高企业采购管理体系运转效率;
——预算控制原则: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要求, 加强采购业务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预算调整审批程序;
——利益最大化原则: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形成各单位利益共享、协作共赢的采购管理运行机制;
——公开性原则:在各种采购活动中,坚持采购需求公开、程序规则公开、采购结果公开。
4. 3 采购管理制度
4. 3. 1 企业采购综合管理制度包括并不限于:
——企业供应商管理制度;
——供应资源库管理制度;
——电子采购平台管理制度;
——采购需求计划管理制度;
——企业采购绩效评价制度。
4. 3. 2 企业采购专项管理制度包括并不限于:
——各类工程项目(设施) 管理制度;
——各类生产资料专项采购制度;
——各类服务采购制度;
——各类行政物资采购制度。
4. 3. 3 企业采购监督制度执行本标准第 11 章规定。
4. 3. 4 企业咨询专家库管理制度 4. 3. 4. 1 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采购咨询专家管理制度,入库专家宜参照学历、不唯学历,重在对项目评审能力的基础上遴选或推荐。
企业专家库制度内容包括并不限于:
——咨询专家的一般条件及专家使用方法;
——依据企业采购工程、 货物、 服务类别分类管理;
——专家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的规定;
——对专家咨询工作支付报酬的规定;
——对专家咨询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和其本职岗位的考核挂钩的规定。
4. 3. 4. 2 聘请遴选专家
——企业咨询专家库建设应采取自愿报名、 基层组织推荐, 咨询专家库管理部门审核的方式组建。 其中对确有专长但不符合专家一般标准的专业人士可采取其他专家联名推荐的方式入库。
——入库专家的信息应包括并不限于: 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 、 学历、 职称、 主要工作经历、 现工作岗位、曾参与或评审的项目管理、 运营管理业绩等。
4. 3. 4. 3 指定专家的管理
符合指定专家条件, 采购人员可在入库专家内依据专家综合信息选择指定与采购项目 相同或类似经验的专家参加采购咨询工作。
4. 3. 5 采购人员培训评价制度
企业应建立针对采购人员培训教育及其评价的长效机
制。
——企业应通过学校教育、 专业培训、 岗位轮换提高
采购人员的素质并制定学习和培训年度计划;
——企业采购人员上岗应通过必要的理论和技能培训;
——企业可设立采购工程师岗位, 并可试行通过考核授予不同段位或等级, 对采购工程师的
能力进行评价; 具体考核办法以及段位或等级评价标准由行业或企业制度规定。
——企业可通过行业或企业组织的采购职业能力或相关水平评价考试对采购人员进行评价。
年度培训计划如: 100%员工每年接受一周的专业培训; 50%的员工通过专业认证; 离职率不高于 2%等。
5 采购信息化管理
5. | 1 | 电子采购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
5. | 1 . 1 | 电子采购平台建设 |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行业或团体标准建立电子采购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并将其作为企业采购管理的载体。 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自建、 联合建设或采购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电子采购平台。
——平台应整合相关资源与企业内部相关信息系统连接, 实现企业采购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平台可链接企业相关专业的管理或交易平台
——平台宜按照规定与国家或省级公共服务平台, 以及相应的行政监督平台连接并交互应当
公开的采购(招标) 信息, 接受社会监督。
企业应建立符合国家有关法规、 行业标准要求的平台运行管理制度。
专业管理平台和交易平台如 ERP 内部管理系统、 钢材、水泥等平台。
5. 1 . 2 安全和保密管理
平台管理部门/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建立健全平台规范运行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监控、检测, 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平台运营机构应采用可靠的身份识别、 权限控制、 加密、 病毒防范等技术,防范非授权操作,保证交易平台的安全、稳定、可靠。
5. 1 . 3 数据管理
企业电子采购平台管理人员不得以任何手段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 不得泄露依法应当保密的信息, 不得弄虚作假、 泄漏供应商报价信息。
对于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敏感数据, 企业电子采购平台应当加强安全保障,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此类数据的交互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5. 2 电子商城
平台可通过链接市场专业平台的方式, 建立电子商城采购渠道, 并通过目 录管理实行电子商城采购。
5. 3 智慧采购
企业可组建智慧运营机构, 通过企业电子采购平台进行智慧采购。
智慧运营机构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为基础, 综合运用物联网、 移动通信、 云计算、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
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采购管理的可视化、数据化和智能化。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企业运营策略; 运用物联网
技术感知供应链状态; 运用移动应用技术提升客户服务
体验; 运用云技术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企业物资仓储、 检测和调配水平等。
6 采购战略管理
6. 1 一般规定
企业宜依据发展战略目 标制定采购战略规划(方案) 、发布采购策略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并经批准后执行。
6. 2 采购战略管理
6. 2. 1 资源战略管理
制定资源战略是以企业总成本 1) TCO 为核心, 发现机会、 实现价值到保持成果并不断发现机会的循环过程,是整个价值采购的基础。 该过程中包含主要内容包括并不限于:
——依据采购工程、 货物、 服务类别进行支出费用的研究;
——部署跨部门的采购团队;
——对供应市场和采购寻源进行分析, 制定工程、 货物、 服务分类及分类战略;
——采购寻价全过程和部署及实施分类采购战略。
6. 2. 1. 1 采购工程、 货物、 服务细目分类
——企业应依据发展战略对采购工程、 货物、 服务的细目分类, 包括并不限于: 以资源使用目的分类: 生产性、 非生产性;
——以采购频次分类: 项目采购、 运营采购;
——以供应管理分类: 战略物资、 瓶颈物资、 杠杆物资和一般物资。
6. 2. 1. 2 依据分类确定采购战略目标
企业宜参照《国有企业采购规范》 第四章及其附录 A、 B 的有关规定确定采购战略目标、 组织形式
和采购方式。
6. 2. 2 供应商战略管理
供应商战略管理的重点是组织、 流程和系统的构建和运行。
6. 2. 2. 1 寻源管理组织
——企业宜指定部门统一负责寻源管理, 该部门对内协调企业内部技术、 质量、 生产和采购
等不同利益诉求部门, xx对供应商选择的标准;
——对外统一管理供应商。
6. 2. 2. 2 寻源管理流程
企业寻源管理应通过固定的流程实现。
企业战略寻源包括: 分类、 评估和选择环节。
——分类: 企业应依据行业和企业特点对供应商分类。
分类标准执行本标准 6. 2. 1. 1 规定。
——评估: 依据评估标准对申请入库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和合作意向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标准
包括并不限于:财务评估;质量管理;
1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总拥有成本生产管理;
物料管理系统---供应商下级供应商管理能力。
——选择: 在对供应商评估的基础上基于供应商的历史绩效(定性、 定量) 以及评估的潜力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达成合作协议。 选择供应商的因素包括并不限于:
规模效益;
竞争的充分度;供应风险管控。
依据供应商的分类确定适当的选择方法, 具备招标条件的, 宜通过招标采购选择供应商。
企业应固化选择入库供应商的流程并实施注册管理。
6. 2. 2. 3 寻源管理系统
企业宜建立供应资源信息系统。 系统应满足并不限于:
——集成信息, 跟踪记录采购组织和流程的运作状态;
——反馈信息, 判断采购组织和流程的运作状态;
——固化流程, 规范战略寻源、 供应商绩效评价、 供应商集成管理的流程。
6. 3 企业采购策略和年度规划
6. 3. 1 采购策略管理
6. 3. 1. 1 采购策略制定
企业宜依照国家政策、 宏观经济、 行业发展、 技术发展以及外部资源市场、 供应商关系等因素,
在充分调研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采购策略指引清单,指导企业采购活动。
6. 3. 1. 2 采购策略内容包括并不限于:
——采购管理政策;
——采购管理目标;
——企业工程、 货物、 服务采取的采购组织形式、 采购方式、 定价方式;
——资金结算方式;
——采购周期;
——订货策略等。
6. 3. 1. 3 企业年度采购规划
企业年度采购规划(方案) 包括并不限于:
——供应商优化指标
——采购组织和方法优化指标
——采购管理质量指标
——采购人员素质指标
采购组织和方法优化指标包括集中采购比例、 框架协议采购比例、 招标采购比例、 网上采购比例、 绿色采购比例。
企业采购年度规划示例见附录 A。
7 采购执行管理
7. 1 一般规定
采购执行以团队协作精神为基础, 固化管理流程, 在企业采购战略指导下、 运用不同采购策略和工具实现采购目标。
7. 2 采购需求管理
7. 2. 1 综合管理
采购执行部门/机构协调企业内部采购需求, 并提出整合供应商计划和执行方案。
企业内部的协调包括并不限于:
——引导企业设计和营销部门协作, 促进企业产品的标准化、 通用化、 模块化;
——引领供应链和企业设计部门协作, 促进企业产品的设计优化;
——协调供应链和营销部门协作, 准确评价需求复杂度造成的成本变化;
——分析企业各部门采购需求, 明晰采购目标、 确定标的功能、 量化技术指标;
——整合优化采购计划。
——供应商的整合依据企业采购战略和采购计划在执行采购任务中实施。
——采购执行部门的成本、 品质保证、 供应商管理以及各专业采购管理部门依照企业制度规定履行采购活动中的相应职责。
7. 2. 2 专项管理
为执行政府和社会政策目标或企业有关部门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的采购, 经企业采购决策管理部门/机构确定的程序批准后,可列为专项采购需求计划。专项采购计划应对其中的采购方式作出规定, 其中属于紧急采购的, 可按照《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 (T/CFLP 0016—2019) 有关规定,采用相应采购方式采购。
7. 3 计划与预算管理
7. 3. 1 一般规定
企业依据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建议编制采购计划, 包括采购项目的相应预算。
企业采购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 3. 2 采购计划审批流程
企业应针对常规采购计划、 紧急情况的临时计划规定不同审理流程, 其流程设计应考虑审批速度 ,以及执行风险控制,生产性采购应考虑经济批量、采购周期、库存、物流等因素。
采购计划涉及采购组织形式的, 依照下列程序执行,
——采购单位提出拟选用采购组织形式的意见, 经企业制度规定的程序批准后, 依据企业目录规定, 符合集中或框架协议的项目由企业采购执行部门/机构汇总采购列入采购计划;
——依据企业制度规定的采购实施部门可组建专业工作小组拟定包括采购组织形式的采购方案; 重大项目的采购方案宜聘请咨询专家评估后实施。
7. 3. 3 采购计划中的预算管理
7. 3. 3. 1 预算执行信息反馈管理
企业应对项目 或合同签订的价格信息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超过合同预算的,有关部门进行预算差异分析后认为确有必要,应及时调整合同预算。
7. 3. 3. 2 重大项目预算的管理
重大项目采购预算应依法经企业预算最高预算机构/部门批准。
7. 4 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管理
确定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原则、 适用条件等依照
《国有企业操作规范》 (T/CFLP 0016—2019) 3. 5 执行,
相关管理办法执行本规范第 8 章规定。
7. 5 编制采购文件管理
7. 5. 1 标准采购文件
企业可依据本行业、 本企业特点编制企业各类采购项目 的标准采购文件;并规定标准采购文件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7. 5. 2 程序规定
企业标准采购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程序宜执行《国有企业操作规范》 ( T/CFLP 0016—2019) 3. 6 的有关规定。
7. 6 采购质量管理
7. 6. 1 一般规定
企业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应纳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管理。
7. 6. 2 采购物资质量检测
企业可组织对拟采购或已采购的产品开展有计划的质量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应用到采购相关环节。
——采购前评价(选型) 检测(如需要) : 企业可对拟参加采购的供应商产品进行检测; 考查供应商所提供产品能否满足企业相关技术规范、 标准和质量要求;
——对重要供应商的产品可运用物联网技术感知供应
链生产工作状态, 实现现场检测;
——出厂检验: 采购合同签订后即将发货阶段, 企业可在供应商工厂现场抽样检测, 查验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产品供应的情况;
——到货检测: 企业应对到货物资品目 检测包括抽样送检和现场检测; 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符合采购合同相关约定要求, 现场检测包括对已采购产品进行有计划的质量检测。
——运行质量监测: 在合同约定的保修期内, 企业可对运行的设备功能、 性能和可靠性进行质量监测。
7. 6. 3 供应商现场考察
企业可在供应商工厂等地, 通过现场访谈察看、 资料核对、 问卷调查等, 掌握供应商在企业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真实信息。
根据采购实施和供应商评价的需要, 供应商现场考察分为采购前考察和采购后考察。
7. 6. 4 质量管理结果的应用
采购质量管理的结果可作为对供应商资格审查、 采购实施、 合同执行等环节的评价依据并实现闭环管理。
7. 7 采购风险管理
7. 7. 1 一般规定
企业应建立采购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采购风险防控管
理体系是企业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购风险管理应以采购策略的制订和执行为基础, 以发布的采购价格、 质量预警为引导, 以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和采购过程的监督为保障, 对企业采购的风险防控综合管理。
7. 7. 2 供应商预警管理 7. 7. 2. 1 预警信息
企业发现供应商出现以下状况应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
——供应商的经营、 生产状况发生重大变化;
——供应商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可能影响其生产经营的;
——供应商发生重大法律纠纷可能影响其保障供应和服务能力的;
——其他可能导致供应商供应和服务质量的重大事项;
——出现其他可能导致供应商停产或破产的重大事项。 7. 7. 2. 2 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单位、 信息审核和发布办法由企业制度规定。
预警信息严禁对外公开发布, 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7. 7. 2. 3 信息处理
采购单位收到预警信息后, 与本单位存在交易的被预警供应商应组织评估其交易风险, 可采取暂停支付合同款、
中止合同、 限制交易等风险防控措施。
7. 7. 3 采购质量风险防控
执行本标准 8. 6 规定, 强化内部职能管理协同, 实现对物料、 品目 和服务自采购源头到最终使用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7. 7. 4 采购计划风险防控
企业应加强计划管理, 供应与组织协调、 储备管理、应急预案管理、 合理确定与阶段性调整xx储备、 季节性储备(如有) 、 风险储备, 保证供应的安全。
7. 7. 5 采购价格风险防控
企业应强化价格风险管控, 可依法合规应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对采购价格风险、 采购合同汇率
2) 风险敞口进行 3) 套期保值管理。 对采购价格风险、采购合同汇率风险进行识别、 评估, 制订风险控制预案, 履行批准程序后实施。
7. 7. 6 保密风险防控
2 风险敞口(risk exposure) 是指未加保护的风险,即因债务人违约行为导致的可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余额,指实际所承担的风险, 一般与特定风险相连。
3 套期保值(hedging) , 俗称“海琴” , 又称对冲贸易, 是指交易人在买进(或卖出) 实际货物的同时, 在期货交易所卖出(或买进) 同等数量的期货交易合同作为保
值。 它是一种为避免或减少价格发生不利变动的损失,而以期货交易临时替代实物交易的一种行为。
企业应对本企业的商业秘密事项进行定义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企业采购项目 的信息可分为核心商密、 重要商密、 一般商密等若干等级, 并据此规定报告的程序 、范围和内容。
对涉密项目采购, 采购单位应当与供应商签订保密协议, 明确供应商的保密义务和责任等, 防范保密风险。
7. 8 采购验收管理
7. 8. 1 一般采购验收
一般采购物料、 品目 依照企业库房管理制度验收入库,需要抽检的依企业规定执行; 由采购需求单位签收的, 采 购需求部门组织验收并在验收单签字确认。
7. 8. 2 重大项目采购验收
重大采购项目由需求单位组织验收小组负责对采购项目的验收; 重大项目的定义由企业制度规定。
验收小组应当包括采购执行部门/机构的代表。
验收小组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技术、 服务和安全标准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书。
验收书应包括每一项技术、 服务、 安全标准的履行情况。 全体验收成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 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 9 采购合同管理
7. 9. 1 合同签订与审批
合同签订与审批管理宜执行《国有企业操作规范》
(T/CFLP 0016—2019) 3. 9 条的相关规定。
7. 9. 2 集中采购和框架协议采购合同管理
实行集中采购或框架协议采购的, 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管理:
——采购合同签订后, 实施部门通过企业电子采购平台向集中采购合同或框架协议覆盖单位发布合同或协议要点, 并就实施模式、 实施主体、 执行要点进行交底。
——企业宜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市场调查与采购的结果进行对比, 评估集中采购、 框架协议采购效果, 优化集中采购和框架协议采购目录。
7. 9. 3 采购合同变更管理
采购合同生效以后, 发生以下重大变化的, 宜经过企业制度规定的程序审批:
——合同价款变更超过规定的比例或限额的;
——合同标的、 数量、 质量、 履行期限、 履行地点和方式、 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的;
——其他采购归口管理部门认为的合同重大变化。
7. 10 采购结算与支付管理
7. 10. 1 一般规定
企业财务部门可依据集中采购、 资金集中管控的制度安排, 按照年度发布企业各级单位资金支付、结算条件指南, 规范企业本部和下级各单位合理确定结算、 支付条件以及合理应用银行产品、 金融工具。
7. 10. 2 规范采购文件的支付条款
采购文件及其合同中应按照企业结算和支付指南规范结算和支付条款并严格执行。
采购物资: 石油; 采购主体: 股份公司; 采购方式:合作谈判; 支付时间: 货到付款; 支付方式: 现汇或三个月承兑。
7. 10. 3 结算程序
——采购验收人员应将项目 验收单、 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 计量、 化验等相关单据以及发票、
采购计划单等原始凭证履行审批手续后, 及时送交财务部门, 按照合同的约定办理付款事宜。 企业各相关部门按照财务支付权限进行审批采购款项;
——需支付预付款的, 按采购合同约定填写付款申请
单;
——质保金付款应依据质保期验收单及采购合同, 填
写付款申请单;
——采购执行部门/机构应与财务部门形成定期报送应付款计划表的机制;
——企业建立供应商服务机构的, 上述部分业务或全部工作可由该机构集中办理。
7. 11 采购结果管理
7. 1 1. 1 总结评价
采购项目执行完成后, 采购执行部门/机构宜应及时对本次采购工作进行总结。
采购年度对采购工作的评价和考核执行本标准第 10章有关规定。
7. 1 1. 2 资料收集和归档
执行《国有企业操作规范》 (T/CFLP 0016—2019) 3.
9. 6 的有关规定。
8 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管理
8. 1 一般规定
本章内容仅适用于非必须招标项目的采购管理活动。 采购组织形式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目 录管理、 计划管
理、 实施管理、 变更管理和结果管理。 其中 ,
采购组织形式的计划管理、 实施管理和结果管理参照执行第 7 章的有关规定。
8. 1 . 1 目录管理
——采购任务符合《国有企业操作规范》(T/CFLP 0016
—2019) 3. 5. 2 和 3. 5. 3 规定条件
的, 企业应组织集中采购或框架协议采购;
——企业宜通过制定集中采购目 录或框架协议采购目录方式管理企业的集中采购或框架协议采购活动;
——企业采购管理部门/机构在对企业各级单位需求进行分析整合、 供应商分析整合的基础
上拟定企业年度集中采购或框架协议采购目录草案;
——企业采购管理决策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企业集中采购或框架协议采购目录。
——采购目 录宜包括企业内部各级单位或部门地域集中采购供应或专项物资集中采购供应的管理办法。
8. 1 . 2 采购组织形式变更管理
由于采购需求或外部条件变化, 需要对已经批准的采购组织形式进行调整, 采购执行部门/机构应当提交完整、明确、 合规的变更申请, 充分说明申请变更采购原因, 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采购管理部门/机构应当按照企业管理制度规定备案、核准或审批。
8. 2 采购组织形式管理的专项规定
8. 2. 1 集中采购实施模式
批次集中采购或关联集中采购时应按照潜在供应商供应能力划分标包, 每个标包的中标人只有唯一的供应商;唯一供应商难以满足合同需要时, 经批准可确定不止一名供应商, 但应明确合同份额。
根据需要, 集中采购也可限制同一供应商的成交数量。
8. 2. 2 框架协议采购实施模式
框架协议采购依据项目 特点和管理要求可实行“统谈、统签、 统付” 或“统谈、 统签、 分付” 两种采购模式。前者一般由企业采购执行部门/机构统一采购后向需求单位供应; 后者可由需求单位依照框架协议的实质内容直接签订供货或服务合同。
8. 2. 2. 1 签订实施合同
框架协议采购可以有多个成交人。 依照企业制度的相关规定, 需求单位按照企业总成本最低的原则同框架协议中最适合的供应商签订合同。
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 需求单位应优先采购评审名次在前的供应商, 企业可对供应商的份额作出原则规定; 如遇特殊情形应说明理由, 并依据企业制度经授权单位批准。
8. 2. 2. 2 协议成果共享
在同一集团公司内, 已有采用招标或其他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的。 其他单位采购同类采购项目 ,且采购“标的” 型号及技术参数同已有订框架协议的标的型号、 技术参数一致的。 在使用质量和售后服务良好的前提下, 可不再重新采购, 直接共享其该框架协议结果。
协议成果共享范围应通过企业制度予以规定。
8. 3 采购方式管理的一般规定
有多种采购方式可以选择时, 在满足生产供应的基础上应优先选用竞争性、 强透明度高的采购方式。
企业宜针对不同采购方式在其适用条件内制定相应的规模标准或目录。
在符合招标条件范围内制订本企业适用公开招标采购的规模标准;
8. 4 采购方式管理的专项规定
8. 4. 1 招标采购管理
8. 4. 1 . 1 公开招标管理
执行《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 (T/CFLP 0016—2019)
4. 1. 1. 有关规定。 此外应补充:
——采购人在资格审查中多次审查以及可以直接否决不合格潜在投标人的管理规定;
——采购人在发出采购文件后澄清修改的时间规定;
——企业各类采购文件出售或发放的管理办法;
——因开标不足三人等原因招标失败后, 执行部门/机构转入其他采购方式的管理办法;
——在要求评标委员会对供应商排序的定标中, 采购部门没有按照顺序确定中标人的管理办法。
8. 4. 1 . 2 邀请招标管理
——企业可依据企业或项目特点补充邀请招标的适用范围和规模条件;
——企业应对执行部门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规定必要的审核管理制度。
8. 4. 2 竞价询比采购管理
该类采购方式适用的简单项目 指规格标准统一、 合同内容简单、 符合性判断简单、 履约简单的采购活动; 企业可对本企业的“简单项目” 做出细目定义。
8. 4. 2. 1 竞价采购管理
企业采用竞价采购的范围可通过目 录清单予以规定。其中对于允许一次报价的合同估算价应做出限额规定。
竞价采购宜在电子采购平台竞价系统中实施; 其中,废旧物资处理等卖出项目采用加价竞价, 买入项目的
竞价采购采用逆向竞价。
——多次报价可通过首轮报价和延时报价方式两阶段进行, 供应商以匿名方式报价。
——供应商首轮报价超过设定的初始报价, 不得进入延时报价阶段;
——供应商以首轮报价为基准, 依规定的系数或幅度降价(或增幅) 后报价, 每个供应商可依竞文件的约定多次报价, 电子采购平台系统实施公布供应商排名和延展提示, 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供应商再次报价的, 报价最低的供应商一般应为成交人。
8. 4. 2. 2 询比采购管理
在询比采购中, 采购人应对采购“标的” 的各种采购因素以及内容细节询问、 比较, 也可对非实质条款进行修改并要求供应商重新报价。 可修改的范围和内容不能改变采购文件的实质内容。 其中,修改后导致合同金额超过企业限额标准的, 应办理核准或审批手续。
询比采购文件约定需要评审小组对供应商排队打分的,其管理办法可执行本企业招标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8. 4. 3 磋商谈判采购管理
8. 4. 3. 1 合作谈判管理
企业合作谈判项目 管理包括战略采购的立项、 战略采购方案编制、 确定战略供应商、 组织谈判、
签订并履行战略采购协议、 战略采购效果评价和优化等环节和步骤。
其中编制战略采购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并不限
于:
——采购需求分析;
——采购市场分析;
——战略合作的必要性;
——同潜在供应商合作的可能性;
——战略合作模式。
——预期目标;
——风险与不定性分析;
——结论与建议。
企业战略采购合作模式包括签订年度供货协议、 参股、控股合作、 组建合资企业等。
8. 4. 3. 2 竞争谈判管理
企业宜对“紧急采购” 、 “特殊采购” 作出细目 规定, 并通过目 录或制度规定本企业竞争谈判的适用范围和规模条件。
在谈判过程中, 评审小组应对各供应商提出的不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谈判小组应向采购人提交书面评审意见;只有唯一方案也可依据采购文件约定, 采用综合评估法对供应商及其方案评价或排队。
在竞争谈判中采购文件应对“所需要的报盘” 做出明确、 可操作的规定, 重大项目 的谈判文件和成交结果应由企业制度规定的程序批准。
8. 4. 3. 3 竞争磋商管理
企业宜对“复杂项目” 作出细目规定, 制订相应管理细则。
复杂项目确定最终采购方案需要企业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履行批准程序;
复杂项目采购文件修改后合同估算价可能超过预算的,应依据企业管理制度履行审批手续。
8. 4. 4 直接采购管理
企业内部能够自行生产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以及非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 符合《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T/CFLP 0016—2019) 4. 4. 1 有关规定可通过直接采购方式采购。
企业直接采购包括企业内部直接采购和向社会供应商直接采购。 企业宜制定不同的制度规定。
企业内部指统计报表合并的相关企业。
8. 4. 4. 1 单源直接采购管理
企业可制订《内部产品和服务管理办法》规范企业内部的直接采购活动。
办法内容包括并不限于:
——内部产品和服务目录;
——归口管理部门;
——准入评审程序;
——价格评定办法,对价格透明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原则上制订固定价格;对于其他类产品和服务制定定价体系构成企业内部指导价。 内部指导价随目录一并公布;
——采购供应: 使用单位依据企业采购管理部门颁布的《企业内部产品和服务直接采购目录》和《企业内部产品和服务优先采购目录》直接采购并签订合同;
8. 4. 4. 2 多源直接采购管理
企业多源直接采购物资宜制定专项采购管理制度。 其合同价格由企业通过市场调查或依第三方质量检测标准认
证的等级价格拟定。
9 供应商管理
9. 1 一般规定
供应商管理包括寻源阶段管理、 供应阶段管理以及相应考核评价管理。
9. 2 寻源阶段管理
执行本标准 6. 2. 2 规定。
9. 3 供应阶段的管理
9. 3. 1 供应商评价体系
企业宜建立不同产业或产品类别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主要包括:
成本、 质量、 交货(交付) 、 服务、 技术、 资产管理、 员工素质 /基本流程等(QCDSTAP) 等方面。
依据行业不同各项指标有不同侧重。
库内供应商绩效评价的考核指标参见标准附录 B
9. 3. 2 日常评价和年度评价
9. 3. 2. 1 供应商日常评价
企业对供应商的日常评价包括供应商供应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交货及时性、 交货准确性、 应急保障、 售后服务、 问题处理等做出的即时或阶段性评价。
9. 3. 2. 2 供应商年度评价
企业对供应商年度评价内容包括供应商的综合实力、
日常供应情况、 总体价格水平等。
9. 4 供应商分级管理
9. 4. 1 分级管理
企业应对供应商分级管理。 分级标准可参照《国 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 ( T/CFLP 0016—2019) 3. 1. 3. 2 规定。
企业应在合格供应商名单中依据采购需要按照产品、服务品种或品类遴选并建立优质供应商目录。
9. 4. 2 优质供应商的一般管理
——优质供应商在采购活动中有企业制度规定的合同优先权; 其中在招标采购的评审办法中可以适当加分。
——列入企业《内部产品或服务优先采购目录》 的内部企业参照优质企业管理。
9. 4. 3 优质供应商的集成管理
企业应对关键优质供应商进行集成管理, 引导关键优质供应商介入早期产品设计, 推动通过优化设计降低企业成本, 导入电子商务等优化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实施
4) VMI、5) JIT 降低库存和运营成本。
9. 5 供应商分类管理
9. 5. 1 供应商分类供应商可分为:
——战略供应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或关键技术且难以
替代) ;
——优选供应商(绩效评价好但可以替代, 公司决定优先合作) ;
——资格未定供应商(新供应商或待考察) ;
4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 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 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5 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 简称 JIT) , 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 简称 JIT) , 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 stockless production ) , 零库存( zero inventories) , 一个流(one-piece flow) 或者超级市场生产方式(supermarket production) 。
——消极淘汰供应商(不签新合同, 原有合同继续履行) ;
——积极淘汰供应商(不签新合同, 并撤销现有合同) 。
9. 5. 2 战略供应商管理
9. 5. 2. 1 战略供应商管理方式包括并不限于:
——签订长期合同;
——通过定期业务汇报进行绩效管理;
——通过供应商服务小组督促、 帮助供应商持续改进;
——安排定期或不定期企业高管和战略供应商举行高层沟通会议。
9. 5. 2. 2 内部企业管理
列入《内部产品和服务的直接采购目 录》 或承担企业维修服务工程服务的内部企业可依照战略供应商管理。
9. 6 供应商动态管理
9. 6. 1 供应商量化考核
企业应建立对供应商年度量化机制, 考核指标宜执行本标准 10. 2. 7 有关规定。 对于考核优秀的供应商, 企业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9. 6. 2 供应商不良行为认定
企业应建立供应商不良行为认定和处罚制度。 不良行为认定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
——供应商产品质量对企业造成损害或严重影响;
——供货延误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供应商行为对企业产品、 工程或服务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
根据对企业的影响或损失程度, 企业可制订不良行为等级标准。 包括, 一般不良行为、 较大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等。
9. 6. 3 不良行为处罚制度
经企业采购监督职能部门认定, 针对构成不良行为的供应商, 企业可依据等级标准, 在不同期限内, 禁止该供应商在企业范围内投标或承接业务。
其中, 具有以下不良行为的供应商可在较长期限年内禁止其在企业范围内投标或承接业务。
——存在弄虚作假、 围标、 串标、 违法分包、 非法转包等行为;
——在半年内有 2 次无效投诉或 1 年内有 3 次无效投诉等行为;
——存在企业制度规定的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表现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包括采取非正当手段索取欠款、 骗取合
同影响企业正常上产秩序; 产品存在批次质量拒不召回、退换, 影响工程或产品质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贿赂企业员工等。
9. 7 对供应商提供集中服务
企业可组建供应商服务机构为供应商提供集中服务。企业供应商服务业务包括并不限于:
——负责办理企业制度规定合同的签约业务;
——提交合同履约单据;
——提交合同支付单据;
——办理合同变更业务;
——仓储业务咨询;
——接收或被授权处理供应商质疑投诉文件等。
10 采购绩效评价管理
10. 1 一般规定
企业应建立对采购活动的评价考核体系, 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部门的采购活动进行绩效评价考核。绩效考核标准应客观、 简单、 实用、 xx。
10. 2 评价方式
企业绩效评价可采取自我评价和上级单位复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0. 3 评价范围
企业对采购活动的考核包括单位和个人, 企业在考核年度初期宜确定复核评价的项目 名称或复核的比例。
10. 4 评价内容
绩效评价内容包括定量和定性两部分。 其加权系数可依据采购项目 特点分别设置。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
10. 5 定量部分的考核指标包括并不限于:
——集中采购率=年度各级集中采购金额/年度采购总金额 х 100%;
——公开采购率=年度公开采购金额/年度采购总金额 х 100%;
——上网采购率=年度电子采购平台实施采购金额/年度采购总金额 х 100%;
——电子招标率=年度电子采购平台实施采购金额/招标总金额 х 100%;
——供应商动态量考核(评价) 率=年度执行完毕且实施动态考核量化的合同(订单) 份数/
年度执行完毕的合同(订单) 份数 х 100%;
——或年度完成考核的供应商数量/年度签约的供应商数量 х 100%;
10. 6 定性部分的考核 6) 指标包括并不限于:
——采购管理组织与体制;
——采购流程管理与运营;
——供应商管理;
——信息化与大数据。
10. 7 总结与评价
6 各指标分解项目参照国资委企改局 2020 年采购管理对标评估表所列明细
对于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 还应对采购执行部门/机构(招标代理) 、 咨询专家进行评价。 该评价是对采购项目实施全过程绩效与招标项目管理成果的总结评价。
采购绩效评价的重点是对企业总成本的影响。
其内容包括并不限于:
——招标采购项目 评价, 包括采购人对采购项目 数量、 质量、 时间、 价格、 采购成本的满意度;
——招标采购机构内部管理层面的综合考核, 包括xx自律、 工作效率、 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等。
1 1 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
11. 1 一般规定
企业采购监督的重点是采购活动法律适用的合规性;企业采购监督的重点环节是通过采购绩效评价考察预
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合同执行结果对企业总成本的影响。
企业监督的主要方式包括采购当事人监督、 社会监督、企业行政监督、 审计监督、 纪检监察监督等。
11. 2 采购异议投诉管理 1 1. 2. 1 一般规定
供应商对采购活动的异议投诉是采购当事人对采购活动监督的重要渠道。
企业应建立供应商异议投诉管理机制, 虚心接受供应商投诉、 基于公平、 公正的理念积极主动沟通处理, 严禁对供应商的异议投诉打击报复。
1 1. 2. 2 供应商异议或投诉函的接收 1 1. 2. 2. 1 异议投诉主体
对企业采购活动提出异议投诉的主体是参与采购活动
的供应商。
1 1. 2. 2. 2 接收部门
采购执行部门/机构负责接收并决定是否受理参加采购活动供应商的异议函;
采购管理部门/机构负责接收并决定是否受理参加采购活动供应商的投诉函。
投诉供应商可以自行选择向采购执行部门/机构提出异议或向企业采购管理部门/机构进行投诉两种救济方式。
企业建立供应商服务机构的, 可设接收异议函、 投诉函的窗口。 该机构收到相关函件登记后分别在 1 日内送达相关部门/机构。
1 1. 2. 3 供应商异议处理
采购执行部门/机构在收到供应商异议函后应对其质疑事由, 在 2 日内做出书面解释答复; 但答复的内容不得涉及商业秘密。
异议供应商对采购执行部门/机构的解释答复不满意或 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答复可向企业采购管理部门/机构投诉,涉嫌采购人员有违纪违法行为可向企业纪检或监察部门举 报。
1 1. 2. 4 供应商投诉处理 1 1. 2. 4. 1 投诉处理
采购管理部门/机构在收到供应商投诉文件后应在 3
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决定受理 2 日内向供应商发出受理通知书并在发出通知 3 日内组织企业采购方和投诉供应商进行质证, 依据双方质证的证据,企业采购管理部门/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在 14 日内做出处理决定。
1 1. 2. 4. 2 处理决定
处理决定应书面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
人。
11. 3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对企业采购活动监督的主要形式。
1 1. 3. 1 采购信息公开制度
采购信息公开的方法执行《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
(T/CFLP 0016—2019) 各类采购方式程序中的相关规定。重要采购项目 程序和结果可施行“五公开” “三记
录” ; 其中需要保密的事项执行本标准 7. 7. 5 规定。
—— “五公开” 指: 对重要项目 的资格预审文件和采购(招标) 文件的关键内容、 采购项目的成交(中标)候选人关键信息、 谈判或评审(评标) 结果信息、 投诉处理决定、 当事人不良行为等信息应公开;
—— “三记录” 指: 采购(招标) 人应对供应商资格审查、 开标以及谈判评审(评标) 全过程记录; 其中企业规定的重要招标项目 应录音或录像; 对咨询评审(评标) 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职责履行情况予以记录; 咨询评
审(评标) 专家对其他人员干预正常谈判评审(评标) 活动, 或者有其他不正当言行在采购(评标) 报告中如实记录。
“三记录” 内容作为采购报告内容的一部分由有关部门保存并向监督部门报告。
1 1. 3. 2 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实施供应商信用管理制度, 提高对供应商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失信风险、 诚信危机和失信行为的识别、 预警、 防范、 控制与处置能力。 必要时可要求供应商做出诚信承诺、 规定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
1 1. 3. 2. 1 供应商信用评价
对供应商信用评价的重点是考察其长期信用状况与可持续性供给能力。
1 1. 3. 2. 2 供应商信用信息查询
企业在采购活动中可通过政府有关信用共享平台对合同相对人进行信用查询。
1 1. 3. 2. 3 第三方评价
对采购数额较大、 项目 执行期较长、 长期重复采购的重要供应商及涉及企业供应链安全的相关供应商, 企业可引入第三方征信和评价。
第三方征信和评价机构应具备企业征信资格, 并在中国人民银行省会(首府) 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备案。
在同等条件下采购人应给经过第三方评价且信用等级高的供应商更多的市场机会; 同时, 应通过企业制度规定,限制失信被执行、 严重失信和虽然一般失信但未履行守信责任的供应商参与企业的采购活动。
1 1. 3. 2. 4 信用评价的应用包括并不限于:
----企业寻源或采购活动可将评价结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企业可制定供应商星级/等级管理制度, 在采购评审中制定不同星级/等级的激励和处罚办法;
----凡纳入政府失信名单的企业可列入企业采购不良行为名单。
11. 4 企业行政监督 1 1. 4. 1 监督主体
采购管理部门/机构(或企业指定部门) 负责企业采购内部的行政监督。
1 1. 4. 2 监督方式
——制度管理, 针对企业各项目采购活动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
——检查落实, 定期或不定期对采购执行部门/机构执行企业制度的情况进行巡视检查;
——批评、 警示、 诫勉教育, 责成责任人纠正检查
中存在的采购问题。
对单位物资采购监督检查的程序示范可参考本规范附
录 C
1 1. 4. 3 监督内容包括并不限于:
——采购计划及其预算的合理性;
——采购组织和方式的合规性;
——采购程序的合法性;
——采购结果的公平性;
——使用部门对采购项目的满意度;
——采购合同缔约、 履行评价;
——采购异议或投诉的处理情况;
——采购项目对企业总成本的影响评价。
11. 5 审计管理与监督
企业审计部门依法对本企业采购活动进行内部审计,
也可聘请社会审计单位对企业专项采购活动进行第三方审计。
审计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
——审查和评价采购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 适当性、 合法性和有效性;
——对审计项目的预算和结算进行审计。
——依据审计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应处理意见。
11. 6 纪律检查与监察
企业纪律检查与监察部门对参与企业采购活动的法定对象进行纪律检查和监督。
监督内容包括并不限于:
——加强事前教育, 包括组织防腐教育、 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典型案例现场教育等;
——充分重视相关人员投诉报告提供的线索, 对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
——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在采购活动中有玩忽职守、 滥用职权、 徇私舞弊、 索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的, 应当按照企业奖惩规章制度和党纪党规处理。 构成犯罪的,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企业采购
企业采购年度规划(方案)
——供应商优化指标年采购成本降低幅度、
7) BOM 库存/天、 BOM 外购比例、 标准件比例、 BOM供应商数、 供应商早期介入比例、 ISO9000 认证供应商比例;
——直接上生产线指标(如需要) :
来料免检比例、 平均交货批次准时率、 平均交货周期
(天) 、8) JIT 供应商比例、
——采购组织和方法优化指标
集中采购比例、 框架协议采购比例、 招标采购比例、网上采购比例、 绿色采购比例;
——采购管理质量指标
管理现代化程度(ERP) 、 供应管理比例、 废弃材料比例;
——采购人员素质指标
采购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采购人员年培训时间(小时) 、 采购人员轮岗比例等。
7 BOM(Bill of Material) 物料清单, 也就是以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 是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产品结构数据文件, 也是 ERP 的主导文件。
8 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 简称 JIT) , 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 简称 JIT),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 式 ( stockless production ), 零 库 存 ( zero inventories) , 一个流(one-piece flow) 或者超级市场生产方式(supermarket production) 。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检查督导程序示范
C. 1 资料准备
C. 1. 1 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审批流程、 签订合同权限等制度规定。
C. | 1. | 2 | 采购(招标) 文件。 | |
C. | 1. | 3 | 采购合同、 协议及其管理台账。 | |
C. | 1. | 4 | 供应商管理台账。 | |
C. | 1. | 5 | 审计期间存货的盘点资料。 | |
C. | 1. | 6 | 债权债务余额明细及相关说明。 | |
C. | 1. | 7 | 其余的诸如采购(调整或调换原材料) | 请 |
求资料、 市场询价资料、 货物检验资料等。
C. 2 工作程序
C. 2. 1 合同签订和供应商管理的检查督导程序
C. 2. 1 . 1 采购计划管理 C. 2. 1 . 1. 1 采购申请
a) 风险控制
合同或订单所列项目、 规格与申请部门所列的项目、规格、 数量与价格的一致性。
b) 检查步骤
从 ERP 系统抽查各类合同或订单各 30 份, 根据申请部门填写的《物资采购申请表》 详列的物资名称、 规格、数量, 核对合同或清单上的物资名称、 规格、 数量是否
相符, 如不符, 要求提供不符的相关证明与文件。
C. 2. 1 . 1. 2 预算内项目
a) 风险控制
预算项目内申请物资采购结果或库存材料、 签核手续的完整性。
b) 检查步骤
重点抽查 10 个大型采购项目查阅其预算项目, 核对相应合同所附的明细子目, 确定其是否超出项目预算, 如果超出项目预算, 则跟踪检查操作程序及索取有关的批准文件。 并查阅仓库的核查手续是否齐全, 是否签署意见等。
C. 2. 1 . 1. 3 预算外项目 a) 风险控制
生产紧急物资(急件) 或项目预算外增加的物资采购程序的合规性。
b) 检查步骤
抽查《急需物资申请表》 有关人员签批是否符合权限规定, 申购部门领导、采购部领导签署的意见是否同意“先购买, 后补办手续” , 对应签批日期和补办请购、 订单日期判断补办手续的及时性。
C. 2. 1 . 2 采购方式管理 C. 2. 1 . 2. 1 采购方式 a) 风险控制
采购方式批准手续的完整性和直接采购谈判记录的审
查。
b) 检查步骤
从采购部门抽查相关的谈判资料 30 份, 查看其采购
方式的审批手续, 如直接采购是否有谈判记录,
是否由采购员单独与供应商进行谈判, 谈判人员的签字是否齐全等。
C. 2. 1 . 2. 2 零星采购 a) 风险控制
急需物资、 零星物品的采购超出批准自购范围, 采购金额违反《管理人员权限》 规定。
b) 检查步骤
查阅直接采购订购单与《急需物资申请表》 上的物资名称核对是否一致, 有否借急用之名采购急
需物资以外的设备, 查看审批权限是否按采购流程操作和有关权限标准规定执行。
C. 2. 1 . 2. 3 预算外项目 a) 风险控制
生产紧急物资(急件) 或项目预算外增加的物资采购程序的合规性。
b) 检查步骤
抽查《急需物资申请表》 有关人员签批是否符合权限
规定, 申购部门领导、采购部领导签署的意见是否同意“先购买, 后补办手续” , 对应签批日期和补办请购、 订单日期判断补办手续的及时性。
C. 2. 1 . 3 供应商管理 C. 2. 1 . 3. 1 入库管理 a) 风险控制
供应商入库是否合规; 年度考核程序是否规范, 结果是否合理。
b) 检查步骤
抽查各类材料、 物资、 土建、 安装等供应商的名单若干, 比较历年来的供应商名单的变化情况;
确定其是否供应商名单较少, 比较单一; 有无年度评定与考核; 是否及时引进新的供应商; 名单是否及时更新。
C. 2. 1 . 3. 2 使用管理 a) 风险控制
供应商库使用的合规性。 b) 检查步骤
查阅并收集公司关于选择供应商(采购) 的制度及相关的操作流程, 抽查所有采购部门存档的供应商名单, 确定其是否经领导或关委员会批准; 再从系统抽查各类物资材料供应商名单各 30 个, 与核对的供应商名单核对, 确定名单在批准的范围内。
C. 2. 1 . 4 合同签约
C. 2. 1 . 4. 1 签约程序 a) 风险控制
签订合同或订单的条款与谈判内容一致性。 b) 检查步骤
了解谈判的流程及有关的谈判记录, 查看 30 份合同或订单日及其相关的谈判记录, 对比采购合同或订单的内容及条款, 确保谈判内容与合同内容一致; 主管领导是否适度参与谈判等。
C. 2. 1 . 4. 2 价格审查风险控制
物资采购价格的确定依据不充分、 不合理, 与当时的市场价相差较大。
b) 检查步骤
抽查价格相差较大的采购合同 30 份, 确定价格及供货条款是否经过审批, 查看供应商报价和其他供应商报价的原始资料, 核对价格比较审批表, 证实价格确定的来源或者经采购管理部门批准的相关文件; 检查采购部门的市场价格资料来源的广泛性与准确性。 并抽样做市场信息调查, 与同期同类材料市场价格比较, 分析供应商报价的合理性。
C. 2. 1 . 4. 3 公平审查
a) 风险控制
采购合同条款缺乏公平、 公正, 公司处于被动的地位。 b) 检查步骤
抽查采购合同 30 份,追溯到与供应商就签订合同商谈的详细内容记录,了解合同起草的过程,有否对所列条款进行研究、审定,或咨询公司法律顾问。并根据《合同法》分析各具体条款的合理、公平、公正性。
C. 2. 1 . 4. 4 程序审查 a) 风险控制
合同签订不按权限规定执行, 有超过权限签订合同的情况。
b) 检查步骤
根据公司有关的权限表, 抽查每类合同各 20 份, 查阅合同的审批人, 是否在授权的范围内, 如有超过审批权限, 则要追查其原因, 并要求提供相应的授权书等。
C. 2. 2 合同履约管理的检查督导程序
C. 2. 2. 1 重复采购 a) 风险控制
采购合同或订购单重复打印签批, 存在重复购进、 付款的风险。
b) 检查步骤
了解订购单的录入、 更改、 签批、 提交、 打印程序,
分析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 从系统上抽查每月前 30 份订单,合计 360 份订单, 确定其是否对订单有重复采购,并向电子交易平台提出控制改进的建议。
C. 2. 2. 2 合同交付 a) 风险控制
供应商没有按合同规定时间发货或发货物不齐全。 b) 检查步骤
查阅检查期间订单每月 30 份、 合同发货时间以及发货数量, 从系统上核对仓库收货入库时间及入库数量, 与核定时间比较以判断发货的及时性、 准确性。
C. 2. 2. 3 品质核查 a) 风险控制
供应商没有按合同规定的品牌、 生产商或不可外包等条款提供货物。
b) 检查步骤
根据以上所抽查合同, 检查对应的验收单, 核对所购货物是否为合同中的生产商及品种、 品牌,分析了解其不符的原因及过程。
C. 2. 2. 4 报告制度 a) 风险控制
合同执行进度没有建立报告制度, 没有报告采购主管。 b) 检查步骤
检查采购部门是否建立合同执行制度及反馈制度, 采购员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把合同的执行进度报告给采购主管,主管是否签署相关的管理意见。
C. 2. 2. 5 变更处理 a) 风险控制
订单或合同在执行过程中条款的变更缺乏依据。 b) 检查步骤
从系统上抽查所有采购材料补充订单或补充合同, 查看其是否有变更或对应补充合同的依据, 依据是否齐全,理由是否充分, 是否有领导的审批手续等。 查看确认订单
(合同) 执行过程中出现数量、价格变更的情况, 然后跟踪查证变更的有关批文或补充合同等有效证据。
C. 2. 2. 6 合同支付 a) 风险控制
合同或订单的执行不及时及货款支付的核对。 b) 检查步骤
查阅检查期间三个月材料订单,核对每一订单的执行情况以及仓库明细账入库记录, 确保前一订单执行完毕后,再执行新订单, 有无前一个订单已付款未提完货即终止执行, 又重新订立并执行新订单的情况。
C. 2. 2. 7 合同验收 a) 风险控制
合同或订单执行(交货或完工) 期限与约定时间不相
符。
b) 检查步骤
从质检验收部门抽取验收报告或竣工验收单 30 份,
根据验收项目对应的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 比较验收报告或竣工验收单, 确定合同签订的(验收) 完工时间是否与合同规定的完工交货时间一致。
C. 2. 2. 8 档案管理 a) 风险控制
采购合同或订单档案管理不规范, 采购员没有实行轮岗制度。
b) 检查步骤
抽查检查期间合同留存档案(土建、 装修合同各 20 份、物资采购合同 30 份),确定是否按公司规定存档, 存档资 料是否齐全完整、 是否及时存档。 检查采购部门两年来员 工岗位职责与工作分工,了解其工作范围是否有变化、 员 工之间是否实行轮岗制度等。
C. 2. 3 合同现场管理的检查督导程序
C. 2. 3. 1 入库验收 a) 风险控制
仓库验收物资时没有按公司规定验收入库。 b) 检查步骤
收集查阅有关验收制度与流程, 了解仓库的操作规程;再从仓库实地观察其实际验收工作流程,比较实际操作情况与制度规定的差异; 重点是观察验收时的数量与质量的验收手续的正确性。
C. 2. 3. 2 程序核查 a) 风险控制
物资材料没有验收入库就直接运到使用部门。 b) 检查步骤
检查该年每月 1-5 日所有材料的订单, 统计订购的数量, 核对仓库入库数量, 在订单规定的期限执行完毕后,订购数量大于入库数量的, 再从“生产报表” 查看辅助材料累计使用量, 如果使用量大于购入量的, 则到使用辅助材料车间进一步调查了解, 查看使用原始记录, 确认辅助材料的购入没有按流程操作, 即验收入库。
C. 2. 3. 3 质检记录 a) 风险控制
物资材料入库前没有经过质检部门抽检。 b) 检查步骤
查看质量监督部门的物资检验记录, 按类别订单编号顺序抽查各 30 份, 查看抽样检验结果鉴定,判断是否有漏检或不检的现象。
C. 2. 3. 4 货款两清
a) 风险控制
订单或合同执行完后不及时对账、 结清货款。 b) 检查步骤
抽查“应付账款” 明细科目 余额 10 万元以上的 30
个客户、 100 万元以上 20 个客户, 核对应订单(合同)履行时间和完成时间以及货款的支付情况, 确保每份订单
(合同) 货款两清。
C. 2. 3. 5 预付帐款 a) 风险控制
预付货款不按合同条款办理, 缺乏有效监控。 b) 检查步骤
根据“应付账款” 和“预付帐款” 明细账, 查阅有关预付材料货款的付款凭证编号, 查看付款凭证的付款依据, 对应订单(合同) 执行情况来判断付款的正确性, 避免以请示批文预付货款后, 补办订单又重复预付货款的情况。
C. 2. 3. 6 会计记录
a) 风险控制
物资采购业务与会计记录信息不统一。 b) 检查步骤
查阅会计记录的依据与流程。 到仓库抽查材料明细账,抽查该期(年度) 1-11 月 底各类材料累计
购入的数量与价格, 核对会计账记录的数据准确性,查明是否存在仓库没有及时把入库单、验收报告单、发票交给会计入账或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