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T日:指销售机构在规定时间受理投资人申购、赎回或其他业务申请的开放日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招募说明书
管理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托管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重要提示
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本集合计划”或“集合计划”)由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而来。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于 2012 年 9 月 27 日取得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现金管理产品试点并核准设立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批复》(证监许可[2012]1298 号),自 2012
年 11 月 20 日起开始募集,于 2012 年 11 月 26 日结束募集工作,并于 2012 年
11 月 27 日成立。
根据中国证监会于 2018 年 11 月 28 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证监会公告
〔2018〕39 号)的规定,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已完成产品的规范验收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合同变更。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自集合计划管理人公告的生效之日起生效,原《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同日起失效。
管理人保证本招募说明书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本招募说明书经中国证 监会批准,但中国证监会对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本集合计划 的批准,并不表明其对本集合计划的投资价值和市场前景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集合计划没有风险。
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本集合计划资产,但不保证本集合计划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本集合计划之前,请仔细阅读本集合计划的招募说明书、集合计划合同、产品资料概要等信息披露文件,全面认识本集合计划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市场,自主判断集合计划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集合计划为货币市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低于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股票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本集合计划投资于货币市场,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会因为货币市场波动等因素
产生波动。投资者购买本集合计划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人不保证集合计划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投资本集合计划前,应全面了解本集合计划的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市场,投资者根据所持有份额享受集合计划的收益,但同时承担集合计划投资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包括:因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而形成的系统性风险、个别证券特有的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者连续大量赎回集合计划份额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人在集合计划管理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集合计划管理风险、本集合计划的特定风险等等。
本集合计划可能会给投资者证券交易、取款等带来习惯改变。本集合计划的特定风险详见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章节。
本集合计划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产品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集合计划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提醒投资者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后,集合计划运营状况与集合计划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目 录
第十七部分 集合计划合同的变更、终止与集合计划财产的清算 69
第二十部分 对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服务 106
第二十一部分 招募说明书的存放及查阅方式 107
第二十二部分 备查文件 108
第一部分 绪言
《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招募说明书》(以下简称“招募说明书”或“本招募说明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销售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运作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信息披露办法》”)、《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实施<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5号<货币市场基金信息披露特别规定>》、《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现金管理产品运作管理指引》及其他有关规定以及《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以下简称“集合计划合同”或“《集合计划合同》”)编写。
本招募说明书阐述了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目标、策略、风险、费率等与投资人投资决策有关的全部必要事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
管理人承诺本招募说明书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xx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本集合计划是根据本招募说明书所载明的资料申请销售的。管理人没有委托或授权任何其他人提供未在本招募说明书中载明的信息,或对本招募说明书作任何解释或者说明。
本招募说明书依据集合计划合同编写,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集合计划合同是约定集合计划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投资者自依集合计划合同取得集合计划份额,即成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和集合计划合同的当事人,其持有集合计划份额的行为本身即表明对集合计划合同的承认和接受,并按照《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它有关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投资者欲了解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应详细查阅集合计划合同。
第二部分 释义
在本招募说明书中,除非文意另有所指,下列词语或简称具有如下含义:
1、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指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管理的投资者人数不受200人限制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2、集合计划或本集合计划:指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3、管理人:指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托管人:指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5、集合计划合同、《集合计划合同》:指《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及对集合计划合同的任何有效修订和补充
6、托管协议:指管理人与托管人就本集合计划签订之《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托管协议》及对该托管协议的任何有效修订和补充
7、招募说明书或《招募说明书》:指《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招募说明书》及其更新
8、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指《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
9、法律法规:指中国现行有效并公布实施的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行政规章以及其他对集合计划合同当事人有约束力的决定、决议、通知等
10、《基金法》:指2003年10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经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并经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时做出的修订
11、《销售办法》:指中国证监会2020年8月28日颁布、同年10月1日实施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时做出的修订
12、《信息披露办法》:指中国证监会2019年7月26日颁布、同年9月1日实施,并经2020年3月20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修改部分证券期货规章的决定》修正的《公
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时做出的修订
13、《运作办法》:指中国证监会2014年7月7日颁布、同年8月8日实施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时做出的修订
14、《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指中国证监会2017年8月31日颁布、同年10月1日实施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时做出的修订
15、《运作管理指引》:指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8月7日颁布、同年8月10日实施的《现金管理产品运作管理指引》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时做出的修订
16、中国证监会: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17、合同当事人:指受集合计划合同约束,根据集合计划合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法律主体,包括管理人、托管人和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
18、个人投资者: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投资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自然人
19、机构投资者:指依法可以投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登记并存续或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设立并存续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
20、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投资于在中国境内依法募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中国境外的机构投资者
21、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指按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运用来自境外的人民币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投资的境外法人
22、投资人、投资者:指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购买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其他投资人的合称
23、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指依集合计划合同和招募说明书合法取得集合计划份额的投资人
24、集合计划销售业务:指管理人或销售机构宣传推介集合计划,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赎回、转换及转托管等业务
25、销售机构:指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符合《销售办法》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并与管理人签订了集合计划销售服务协议,办理集合计划销售业务的机构
26、登记业务:指集合计划登记、存管、过户、清算和结算业务,具体内容包括投资人集合计划账户的建立和管理、集合计划份额登记、集合计划销售业务的确认、清算和结算、代理发放红利、建立并保管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名册和办理非交易过户等
27、登记机构:指办理登记业务的机构。本集合计划的登记机构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28、集合计划账户:指登记机构为投资人开立的、记录其持有的、管理人所管理的集合计划份额余额及其变动情况的账户
29、集合计划交易账户:指销售机构为投资人开立的、记录投资人通过该销售机构办理申购、赎回等业务而引起的集合计划份额变动及结余情况的账户
30、资金账户:指投资者用于证券交易资金清算的专用账户
31、集合计划合同生效日:指《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的生效日,原《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同日起失效
32、集合计划合同终止日:指集合计划合同规定的集合计划合同终止事由出现后,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完毕,清算结果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予以公告的日期
33、存续期:指《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生效至集合计划合同终止之间的不定期期限
34、工作日:指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正常交易日
35、T日:指销售机构在规定时间受理投资人申购、赎回或其他业务申请的开放日
36、T+n日:指自T日起第n个工作日(不包含T日)
37、开放日:指为投资人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申购、赎回或其他业务的工作日
38、开放时间:指开放日集合计划接受申购、赎回或其他交易的时间段
39、《业务规则》:指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业务规则及其不时做出的修订,是规范管理人所管理的并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理登
记业务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登记方面的业务规则
40、申购:指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后,投资人根据集合计划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的规定申请购买集合计划份额的行为。其中,自动申购是指技术系统自动生成申购集合计划指令,将投资者资金账户可用资金转换成集合计划份额
41、赎回:指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后,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按集合计划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规定的条件要求将集合计划份额兑换为现金的行为。其中,自动赎回是指当投资者在交易时间段内发出证券买入、申购、配股等资金使用指令时,技术系统自动触发赎回集合计划指令,将集合计划份额转换成投资者资金账户可用资金
42、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换:指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按照集合计划合同和管理人届时有效公告规定的条件,申请将其持有管理人管理的、某一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份额转换为管理人管理的其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份额的行为
43、转托管:指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在本集合计划的不同销售机构之间实施的变更所持集合计划份额销售机构的操作
44、巨额赎回:指本集合计划单个开放日,集合计划净赎回申请(赎回申请份额总数加上集合计划转换中转出申请份额总数后扣除申购申请份额总数及集合计划转换中转入申请份额总数后的余额)超过上一开放日集合计划总份额的 10%
45、快速取现:指管理人提供的本集合计划份额赎回款项T+0可取或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T+0快速变现等创新功能
46、元:指人民币元
47、集合计划收益:指集合计划投资所得债券利息、买卖证券价差、银行存款利息、已实现的其他合法收入及因运用集合计划财产带来的成本和费用的节约 48、摊余成本法:指计价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协议利率并
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和折价,在剩余存续期内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每日计提损益
49、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指按照相关法规计算的每万份集合计划份额的日暂估净收益
50、7日年化暂估收益率:指以最近7个自然日(含节假日)的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折算出的预估年收益率
51、销售服务费:指从集合计划财产中计提的,用于本集合计划市场推广、销售以及份额持有人服务的费用
52、集合计划资产总值:指集合计划拥有的各类有价证券、银行存款本息、集合计划应收申购款及其他资产的价值总和
53、集合计划资产净值:指集合计划资产总值减去集合计划负债后的价值
54、集合计划份额净值:指计算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除以计算日集合计划份额总数
55、集合计划资产估值:指计算评估集合计划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以确定集合计划资产净值、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7日年化暂估收益率的过程
56、规定媒介:指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用以进行信息披露的全国性报刊及《信息披露办法》规定的互联网网站(包括管理人网站、托管人网站、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等媒介
57、流动性受限资产:指由于法律法规、监管、合同或操作障碍等原因无法以合理价格予以变现的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到期日在10个交易日以上的逆回购与银行定期存款(含协议约定有条件提前支取的银行存款)、停牌股票、流通受限的新股及非公开发行股票、资产支持证券、因发行人债务违约无法进行转让或交易的债券等
58、资金账户预留资金额度:指投资者可设置资金账户预留资金额度,预留资金额度内的资金不自动申购集合计划份额
59、签约:指投资者与本集合计划销售机构签署完成相关服务协议的行为,相关服务协议以销售机构提供的具体文本为准
60、解约:指投资者与本集合计划销售机构解除相关服务协议的行为
61、不可抗力:指集合计划合同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事件
第三部分 管理人
一、管理人概况
名称: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证券”)住所:xxxxxxxxx 00 x 0 xx
xxxx:xxxxxxxxxxxx 000 x
设立日期:2005 年 11 月 2 日法定代表人:xxx
联系电话:000-00000000
联系人:余小龙
注册资本:7,756,694,797 元人民币
股东名称 | 股份种类 | 股份数量(股) | 占股份总数的比 例 |
A 股公众股东 | A 股 | 6,495,671,035 | 83.74% |
其中: | |||
北京金融控股集 团有限公司 | A 股 | 2,684,309,017 | 34.61% |
中央汇金投资有 限责任公司 | A 股 | 2,386,052,459 | 30.76% |
中信证券股份有 限公司 | A 股 | 382,849,268 | 4.94% |
其他 A 股股东 | A 股 | 1,042,460,291 | 13.44% |
H 股公众股东 | H 股 | 1,261,023,762 | 16.26% |
合计 | 7,756,694,797 | 100% |
股权结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 A+H 上市公司。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股权结构如下表所示:
二、主要人员情况
1、集合计划管理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
姓名 | 主要工作经历 |
xxx | xxx先生,1963 年 6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主任。x先生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07 年 2 月 起担任执行董事,自 2011 年 9 月起担任党委书记,自 2011 年 9 月起担任董 事长、执行委员会主任,自 2012 年 7 月起兼任中信建投国际董事,自 2017 年 7 月起兼任中安汇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x先生目前还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兼职副会长、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银行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证券业协会理事长、上交所第五届理事会会员理事。x先生自 1984 年 8 月至 1986 年 9 月任职北京冶炼厂,曾任铜粉分厂副厂长;自 1986 年 10 月至 1992 年 11 月任职北京市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曾任生产计划处副处长;自 1992 年 11 月至 1993 年 10 月任职北京凯宝旅游食品公司,任董事、副总经 理;自 1993 年 10 月至 1999 年 9 月任职日本大和证券集团北京代表处,曾任 股票承销部负责人;自 1999 年 10 月至 2005 年 11 月任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xxxxx(xxxx:00000)以及于上交所(股份代号:600030)上市的公司),曾任上海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投资银行业务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并兼任企业融资委员会副主任;自 2005 年 11 月至 2011 年 9 月曾任中信建投证券副总经理、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委员。 x先生于 1984 年 7 月自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于 2002 年 1 月自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
xxx | xxx先生,1970 年 11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于先生自 2011 年 3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证券董事,自 2016 年 8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 证券副董事长,自 2009 年 5 月起担任北京国管中心副总经理。于先生自 1992 年 7 月至 1996 年 9 月曾任北京市xxx区政协科员、计划经济委员会科员、 工业科副科长;自 1996 年 9 月至 2003 年 7 月任职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中小企 业处,曾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自 2003 年 7 月至 2003 年 11 月 任职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企业改革处,曾任副处长(主持工作);自 2003 年 11 月至 2009 年 5 月任职xxxxxx,xxxxxxx(xxx)副处长,企 |
业改革处副处长、处长;2013 年 7 月至 2015 年 11 月兼任北汽福田汽车股份 有限公司(一间于上交所(股份代号:600166)上市的公司)董事;自 2011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兼任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上交所(股份代 号:600859)上市的公司)董事;自 2011 年 12 月至 2018 年 5 月兼任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00579)上市的公司)非执行董事;自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4 月兼任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上交所(股份代号:600861)上市的公司)董事;自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8 月兼任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上交 所(股份代号:601992)上市的公司)董事;自 2010 年 5 月至 2019 年 11 月 兼任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于先生于 1992 年 7 月自北方工业 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于 2002 年 7 月于中央财经大学研修班完成金融学研 究生课程并取得结业证书,于2011 年7 月自中国北京大学与国家行政学院(合 作培养)取得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硕士学位。于先生于 2019 年 4 月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 | |
xxx | xxx先生,1963 年 2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x先生自 2020 年 7 月 28 日起担任中信建投证券非执行董事,自 2020 年 9 月 25 日 起担任中信建投证券副董事长,自 2018 年 6 月起担任中央汇金派出董事,自 2018 年 6 月起担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非执行董事。x先生自 1998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历任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证券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山东省xx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及总经理、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及副总经理、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副主任(挂职)、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及总经理等职务;自 2016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兼任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代号:600350)上市的公司)独立董事;自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7 月担任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xxxxx(xxxx:00000)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代号: 601818)上市的公司)董事。x先生于 1997 年 6 月自复旦大学取得经济学硕 士学位。x先生于 2001 年 6 月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 |
xxx | xxx先生,1967 年 11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委员、财务负责人。xxx于 2018 年 2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 自 2018 年 2 月起担任党委副书记,自 2018 年 4 月起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 执行委员会委员,自 2018 年 5 月起担任财务负责人。xxx自 1987 年 7 月 至 1992 年 6 月任中南财经大学教师(期间在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 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自 1992 年 6 月至 1996 年 4 月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历任湖北证券董事会秘书、上海业务部副总经理、深圳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资产管理部经理兼研究所副所长;自 1996 年 4 月至 2000 年 2 月历任湖北证券总裁助理兼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总裁助理兼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研究所所长、副总裁兼投行部总经理;自 2000 年 2 月至 2007 年 12月历任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裁、总裁、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诺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学习,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自 2007 年 12 月至 2011 年 6 月历任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诺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长江成长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自 2011 年 6 月至 2012 年 4 月任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自 2012 年 4 月至 2014 年 2 月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自 2014 年 2 月至 2016 年 12 月任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副主任;自 2016 年 12 月至 2018 年 2月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证券机构管理部╱保险机构管理部主任。x先生分别于 1987 年 7 月和 1992 年 7 月自中南财经大学(现为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于 2004 年 7 月自中国社会科 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于 2005 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xxx还具有研究员职称。 |
xx | xx女士,1970 年 8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非执行董事。张女士自 2018 年 4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证券董事,自2016 年7 月起担任北京国管中心总经理助理、 审计监察部总经理,自 2018 年 3 月起担任北京国管中心总经理助理、法律审 计部总经理,自 2019 年 9 月起担任北京国管中心总经理助理、风控审计部总 经理。张女士自 1992 年 8 月至 1994 年 9 月在天津华丰工业集团公司从事会 |
计基础工作;自 1997 年 7 月至 1998 年 7 月在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总公司 任会计;自 1998 年 7 月至 2006 年 3 月任职北京天鸿集团公司,曾任计划财 务部会计、副经理;自 2006 年 3 月至 2008 年 4 月任职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 团(有限)公司房产经营事业部财务总监;2008 年 4 月至 2010 年 5 月任职北京首开仁信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0 年 5 月至今任职北京国管中心,曾任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张女士于 1992 年 8 月自北京化工学院取得工学学 士学位,于 1997 年 7 月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张女士于 2002 年 10 月取得高级会计师职称。 | |
xx | xx女士,1982 年 10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非执行董事。朱女士自 2018 年 4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证券董事,自 2019 年 4 月起担任北京金控集团投资管理部 总经理助理,自 2020 年 10 月起担任璟泉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 朱女士自 2004 年 11 月至 2009 年 12 月在东亚银行(香港)北京分行任职; 自 2010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在北京国管中心任职。朱女士于 2004 年 11 月 自英国埃克xx大学取得金融与投资硕士学位,于 2010 年 11 月取得金融经济师职称。 |
xx | xx女士,1976 年 8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董事。xx女士自 2001 年 7 月至今任职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曾历任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税务处处长、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兼税务处处长、财务部副总经理兼税务处处长,现任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副总经理,并自 2019 年 8 月至今担任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董事。xx女士于 1998 年 7 月自东北财经大学取得会计学专业学士学位,于 2001 年 7 月 自东北财经大学取得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 |
xx | xx女士,1981 年 10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董事。xx女士自 2006 年 6 月至今任职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曾历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本市场部经理、非银行部经理、证券机构管理部/保险机构管理部高级副经理,现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直管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股权管理二部处长。xx女士于 2003 年 6 月自中国政法大学取得法学专业学士学位,于 2006 年 6 月自中国政法大学取得国际法学专业硕士学位,于 2017 年 12 月自中国 政法大学取得国际法学专业博士学位。 |
xx | xx先生,1976 年 7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董事。xx先生自 2010 年 12 月至今任职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现担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xx先生曾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等机构;自 2010 年 12 月起任职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曾担任银行部高级副经理、银行机构管理一部工行股权管理处处长及股权管理一部工行股权管理处处长、高级经理等职务。xx先生自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经济 学博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 |
xxx | xxx先生,1957 年生,中信建投证券独立非执行董事。浦先生自 2020 年 12 月至今担任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及香港联交所独立董事。目前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和香港恒生指数顾问委员会委员。x先生曾任香港保监局执行董事,香港证监会高级总监。浦先生拥有香港中文 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也是一位会计师。 |
xxx | xxx先生,1962 年生,中信建投证券独立非执行董事。xxx自 2015 年 1 月至今担任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自 2013 年 2 月至今担任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自 2015 年 4 月至今担任中 科实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自 2015 年 6 月至今担任中软国际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自 2018 年 8 月至今担任深圳远致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 学家、投委会委员,自 2018 年 9 月至今担任信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董事。xxx曾任闽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福建省闽南侨乡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嘉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x先生拥有厦门大学财政金融专业学士学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货币银行学硕士学位及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
xxx | xxx先生,1962 年 10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独立非执行董事。x先生自 2016 年 8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证券独立董事,自 1996 年 7 月及 1997 年 1 月起分别 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 2015 年 2 月起担任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02016)以及上交所(股份代号:601916)上市的公司)独立董事,自 2015 年 6 月起担任海尔智家股份有 限公司(一间于上交所(股份代号:600690)上市的公司)董事,自 2016 |
年 5 月起担任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一间于xxxxx(xxxx:00000) 上市的公司)独立董事,自 2018 年 3 月起担任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一 间于上交所(股份代号:601669)上市的公司)独立董事,自 2018 年 9 月起担任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上交所(股份代号:600048)上市的公司)独立董事。x先生目前还担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x先生自 2015 年 9 月至 2018 年 5 月担任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上交所 (股份代号:600376)上市的公司)独立董事。xxx于 1983 年 7 月自湖南 财经学院(现湖南大学)取得经济学(工业财务会计专业)学士学位,于 1986 年 10 月自中南财经大学取得经济学(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于 1991 年 6 月自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 |
白建军 | xxx先生,1955 年 7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独立非执行董事。x先生自 2016 年 8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证券独立董事,自 2016 年 12 月起担任四川新网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 2019 年 10 月起担任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00000)以及上交所(股份代号:601658)上市的公司)外部监事。白先生自 1991 年 9 月至 1992 年 10 月任职美国纽约 大学,曾任客座研究员;自 1996 年 10 月至 1997 年 10 月任职日本新泻大学, 曾任客座教授;自 2013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0939)以及上交所(股份代号:601939)上市的公司)外部监事;自 1987 年 7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于北京大学任教,曾担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实证法务研究所主任、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x先生于 1987 年 7 月自北京大学取得法学硕士学位,于 2003 年 6 月自北京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
xx | xx先生,1970 年 5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独立非执行董事。xxx自 2016 年 8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证券独立董事,自 2006 年 3 月起担任深交所专家评审 委员会委员,自 2007 年 9 月起担任深交所博士后站指导导师,自 2010 年 12月起历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EMBA 中心主任、院长,自 2011 年 9 月起担任中国证监会博士后站指导导 师,自 2011 年 9 月起担任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站指导导师,自 2012 年 9 月起担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博士后站指导导师,自 2015 年 7 月 |
起担任正商实业有限公司(一间于xxxxx(xxxx:00000)上市的公司)独立董事,自 2017 年 12 月起担任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上交 所(股份代号:600008)上市的公司)独立董事,自 2018 年 11 月 30 日起担任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一间于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03968)以及上交所(股份代号:600036)上市的公司)独立董事,自 2020 年 12 月起担任旷 视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董事。xxx自 2000 年 9 月至 2001 年 11 月任职香港大 学,曾任经济金融学院助理教授;自 2001 年 12 月至 2003 年 7 月任职麦肯锡 公司,曾任亚太公司金融与战略咨询中心咨询顾问;自 2003 年 8 月至 2010 年 12 月任职香港大学,曾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 职)。xxx于 1991 年 7 月自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经济应用数学理学学士学位, 于1994 年4 月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现中国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取得国际金融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于 2000 年 6 月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xxx于 2013 年 12 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 年奖,于 2014 年 12 月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 |
xxx | xxx先生,1964 年 6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xxx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13 年 7 月起担任党委委员并自 2021 年 3 月起担任党委副书记,自 2021 年 8 月起担任监事会主席;自 2012 年 8 月起兼任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董事。x先生目前还担任中国证券业协 会融资类业务委员会委员。xxx先生分别自 1985 年 8 月至 1988 年 8 月以 及自1991 年8 月至1993 年2 月任轻工业部广州设计院助理工程师及工程师; 自 1993 年 2 月至 2005 年 11 月任职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任深圳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大连业务部总经理、沈阳分公司总经理、经纪业务管理总部总经理;自 2005 年 11 月至 2011 年 11 月曾任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管理部 总经理、资金运营部行政负责人、融资融券业务部行政负责人;自 2011 年 11 月至 2021 年 7 月曾任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行政负 责人;自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曾任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x xx先生于 1985 年 7 月自天津轻工业学院取得工学学士学位,于 1991 年 7 月自华南理工大学取得工学硕士学位。 |
xx | xx女士,1971 年 2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监事。艾女士自 2016 年 8 月起担 |
任中信建投证券监事,自 2008 年 6 月起任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并自 2020 年 6 月起担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巡视办主任。艾女士自 1991 年 7 月至2008 年5 月任职原国家监察部办公厅机要秘书处、中央纪委监察综合室、 中央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艾女士于 2015 年 6 月自昆明理工大学取得管理学 硕士学位,于 2014 年 6 月取得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资质。 | |
xxx | xxx女士,1963 年 10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监事。赵女士自 2018 年 4 月起 担任中信建投证券监事,自 2019 年 8 月起担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建工 作部/机关党委/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期间:自 2019 年 11 月起任机关党委副书 记、机关纪委书记,董事总经理)。xxx自 1986 年 7 月至 1996 年 11 月历 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工部见习助教,社会科学系助教、讲师;自 1996 年 11 月至 2006 年 12 月历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于 1997 年 9 月被评为副教授)、新闻中心主任(2001 年 1 月起兼)、党校副校长兼机关 党委副书记(于 2004 年 9 月被评为教授);自 2006 年 12 月至 2008 年 7 月任 国防科工委政策法规司调研员;自 2008 年 7 月至 2010 年 3 月历任国防科工 局直属机关党委调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自 2010 年 3 月至 2017 年 1 月历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党务管理组组长,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高级经理、党建工作组╱机关党委办公室组长(期间:自 2012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兼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派出监事 (派往光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任中国投资 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副总监。赵女士于 1986 年 7 月自黑龙江大学法律系取得 法学学士学位,于 2006 年 3 月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取得经济法学专业法学硕士 学位,于 1989 年 9 月取得中国律师资格。 |
xx | xx女士,1972 年 2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职工监事。林女士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18 年 4 月起担任职工监事,自 2018 年 7 月 起担任内核部行政负责人,自 2018 年 8 月起担任党委委员。林女士目前还担 任北京市金融工会委员。林女士自 1997 年 4 月至 2005 年 11 月任职华夏证券 股份有限公司,曾任投资银行部、并购业务部业务董事、总经理助理;自 2005 年 11 月至 2018 年 7 月历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总监、执行总经理、董 事总经理。林女士于 1994 年 7 月自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于 |
1997 年 6 月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中国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取 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于 2009 年 7 月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职攻读),于 2004 年获得A 股保荐代表人资格。 | |
xx | xx先生,1971 年 5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职工监事、计划财务部行政负责人、资金运营部行政负责人。x先生自 2018 年 7 月起担任公司计划财务部、资金 运营部行政负责人,自 2019 年 4 月起担任职工监事。x先生自 1993 年 7 月 至 1998 年 8 月任职于xxxxxxxxxxxx;自 2001 年 7 月至 2003 年 3 月任职于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自 2003 年 4 月至 2005 年 5 月任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部经理;自 2005 年 6 月至 2005 年 10 月任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高级业务董事;自 2005 年 11 月至 2010 年 10 月在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历任高级业务董事、总监、 执行总经理;自 2011 年 5 月至 2013 年 10 月历任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自 2013 年 11 月至 2017 年 7 月在中信建投证券资本 市场部、投资银行部历任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自 2017 年 9 月至 2020 年 12 月任中安汇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xxx于 1993 年 6 月自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于 2001 年 6 月自西南政法大学取得法学硕 士学位,于 2011 年 10 月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 1995 年获得律师资格,于 2003 年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 |
xxx | xxx先生,1964 年 5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执行委员会委员。xxx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05 年 12 月起担任党委委员, 自 2009 年 2 月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自 2006 年 8 月起兼任中信建投期货董事。x先生目前还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合规管理委员会委员。xxx自 1988 年 9 月至 1992 年 5 月任职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曾任应用软件室主任 助理;自 1992 年 5 月至 1996 年 5 月任职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曾任计算机中 心副主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主任;自 1996 年 5 月至 2005 年 11 月任职 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任总工程师、电子商务部总经理;自 2005 年 11 月至 2014 年 4 月曾任中信建投证券副总经理、经纪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兼任);自 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风险官;自 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5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合规总监。x先生于 1985 年 7 |
月自复旦大学取得理学学士学位,于 1988 年 7 月自复旦大学取得理学硕士学 位,于 2001 年 4 月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 1999 年 9 月获得高级工程师资质。 | |
xxx | xxx先生,1966 年 12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执行委员会委员。x先生于 2007 年 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07 年 12 月起担任党委委员, 自 2009 年 5 月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x先生目前还担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 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证券业协会资产管理业务委员会委员。xxx自 1992 年 5 月至 1993 年 3 月任深圳蛇口新欣软件公司程序员;自 1993 年 3 月至 2001 年 12 月任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任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交易部 总经理、首席交易员;自 2001 年至 2006 年担任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 理;自 2007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曾任中信建投证券总经理助理、机构业务 部行政负责人(兼任)、资产管理部行政负责人(兼任);自 2013 年 9 月至 2021 年 2 月曾任中信建投基金董事长(兼任)。x先生于 1989 年 7 月自中国 电子科技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于 1992 年 3 月自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取得工学硕士学位。 |
xxx | xxx先生,1971 年 7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xxx于 2013 年 6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13 年 6 月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自 2017 年 11 月起兼任中信建投投资董事。xxx自 1993 年 8 月至 2000 年 3 月任职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曾任证券部、期货部业务经理、深圳市中保信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自 2000 年 3 月至 2013 年 7 月任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曾任香港江南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新江南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分行党委委员、北京分行副行长。李先生于 1993 年 7 月自北京理工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于 1997 年 10 月自中国人民大学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并结业。 |
xxx | xxx先生,1972 年 6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会秘书、公司办公室行政负责人。x先生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11 年 11 月起担任公司办公室行政负责人,自 2014 年 1 月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 员、董事会秘书,自 2019 年 6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期货董事长。x先生自 1992 年 8 月至 1995 年 9 月任江苏省溧阳市计划委员会(现溧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
会)外经科科员;自 1998 年 7 月至 2005 年 11 月任职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曾任投资银行部业务经理、高级业务董事、总经理助理;自 2005 年 11 月至 2011 年 11 月曾任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x先生 于 1992 年 7 月自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取得理学学士学位,于 1998 年 6 月自复旦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于 2002 年 7 月自复旦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职攻读),于 2004 年 4 月获得A 股保荐代表人资格。x先生于 2020 年 10 月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 | |
xxx | xxx先生,1968 年 12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经纪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机构业务委员会联席主任。xxx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 建投证券,自 2014 年 1 月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自 2014 年 4 月起担任经 纪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自 2018 年 9 月起担任机构业务委员会联席主任,自 2014 年 6 月起兼任中信建投国际董事。xxx自 1991 年 8 月至 1994 年 10 月任职工商银行,曾任大连分行信贷员、证券营业部主任;自 1994 年 11 月 至 2005 年 11 月任职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任大连证券营业部经理、沈 阳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经纪业务管理总部副总经理;自 2005 年 11 月至 2016 年 9 月曾任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北京东直门南大街证券营业部经理、经管委财富管理部行政负责人、经纪业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x先生于 1991 年 7 月自东北财经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于 2001 年 4 月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取得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x先生 于 1999 年 8 月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 |
xxx | xxx先生,1971 年 2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xxx于 2006 年 3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14 年 1 月 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自2021 年1 月起担任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 xxx自 2017 年 8 月起担任上交所第四届、第五届上市委员会委员;自 2016 年 7 月至 2019 年 6 月担任中国证监会第六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 员。xxx自 1995 年 7 月至 1997 年 10 月任职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自 1997 年 10 月至 2002 年 10 月任职中国科技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自 2002 年10 月至2006 年3 月于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投资银行工作; 自 2006 年 3 月至 2011 年 4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自 2011 |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行政负责人;自 2018 年 9 月至 2021 年 1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主任。xxx于 1995 年 7 月自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于 2007 年 7 月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 2005 年 2 月获得A 股保荐代表人资格,于 2013 年 5 月获得《证券时报》颁发的“2012 年年度最佳投资银行家”,于 2015 年 3 月获得《新财富》颁发的“2014 年年度最佳投资银行家”。 | |
xx | xx先生,1976 年 10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机构业务委员会主任、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联席主任。x先生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 信建投证券,自 2014 年 1 月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自 2018 年 9 月起担任 机构业务委员会主任,自 2021 年 1 月起担任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联席主 任, 自 2021 年 2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基金董事长。x先生自 2000 年 7 月至 2005 年 11 月任职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任综合管理部高级业务董事;自 2005 年 11 月至 2008 年 5 月曾任中信建投证券债券业务部高级业务董事、总经理 助理;自 200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债券承销部行政负责 人;自 2018 年 9 月至 2021 年 1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联 席主任。xxx于 1998 年 6 月自中国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取得经济学学士 学位,于 2000 年 10 月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 院)金融学专业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于 2005 年 6 月自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 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x先生于 2007 年 11 月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 |
xxx | xxx先生,1973 年 5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合规总监、法律合规部行政负责人。x先生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07 年 1 月起担任法律合规部行政负责人,自 2019 年 4 月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 自 2019 年 5 月起担任合规总监。x先生自 2002 年 9 月至 2005 年 12 月担任 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总经理助理;自 2005 年 12 月至 2007 年 1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法律合规部总经理助理;自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4 月 担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律师。x先生于 1993 年 9 月至 1997 年 7 月自中国政 法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于 1997 年 10 月获得律师资格。 |
xx | x亚女士,1966 年 2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风险官、风 |
险管理部行政负责人。陆女士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08 年 1 月起担任风险管理部行政负责人,自 2019 年 4 月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 首席风险官,自 2009 年 8 月起兼任中信建投资本监事,自 2017 年 11 月起兼 任中信建投投资监事,自 2019 年 4 月起兼任中信建投基金监事会主席。陆女 士目前还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女士自 1988 年 8 月至 1990 年 8 月任职中国人民大学;自 1993 年 7 月至 1993 年 12 月担 任北京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会计主管;自 1994 年 1 月至 1994 年 6 月担任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发部分析师;自 1994 年 7 月至 1995 年 8 月担任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自 1995 年 9 月至 2005 年 11月任职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担任稽核部高级审计师、证券投资部业务主管、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自 2005 年 11 月至 2007 年 12 月担任中信建 投证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自 2011 年 3 月至 2019 年 4 月担任中信建投 证券职工监事;自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4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风控师。 陆女士于 1988 年 7 月自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于 1993 年 6 月自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于 1993 年获得注册会计 师资质,于 1999 年获得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 | |
xx | xx先生,1969 年 6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信息官、信息技术部行政负责人。xxx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12 年 8 月起担任信息技术部行政负责人,自 2019 年 4 月起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信息官。x先生目前还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证券期货业金融科技研究发展中心(深圳)专家。x先生自 1992 年 7 月至 1994 年 2 月任职北京康泰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自 1994 年 3 月至 2005 年 12 月担 任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电脑中心资深工程师;自 2005 年 12 月至 2007 年 1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信息技术部资深工程师;自 2007 年 1 月至 2012 年 8 月 担任中信建投证券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xxx于 1992 年 7 月自北京联合大 学取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士学位,于 1994 年 8 月获得工程师职业资质。 |
xxx | xxx先生,1966 年 6 月生,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xxx于 2005 年 11 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自 2019 年 5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国际董事、总经 理、执委会主任,自 2019 年 7 月起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xx |
x自 1988 年 7 月至 1990 年 9 月担任鑫达实业有限公司工程部主管;自 1993 年 3 月至 2005 年 12 月任职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担任广州分公司副总 经理、北京三里河证券营业部总经理、重庆分公司总经理;自 2005 年 12 月 至 2006 年 12 月担任中信建投证券西南管理总部总经理;自 2006 年 12 月至 2019 年 6 月担任中信建投期货董事长。xxx于 1984 年 9 月至 1988 年 7 月 于华中理工大学取得机械专业工学学士学位,于 1990 年 9 月至 1993 年 3 月 于华南理工大学取得管理工程学硕士学位,于 1998 年 9 月至 2001 年 12 月在 职取得中山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x先生于 1998 年 7 月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 |
2、本集合计划的投资经理
xxx,金融学硕士,2010 年加入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部,拥有 10 年证券行业工作经验、5 年投资管理经验,专注固定收益类领域研究。投资风格稳健,擅长流动性管理。2014 年担任投资助理,2015 年 1 月开始担任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主办。
3、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公募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是公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决策机构,公募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委员的成员包括:主任委员xxxxx,委员xxxx、xxxxx、xxxxx、xxx女士。
4、上述人员之间均不存在近亲属关系。三、管理人的职责
1、依法募集资金,办理或者委托经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代为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赎回和登记事宜;
2、办理集合计划备案手续;
3、自《集合计划合同》生效之日起,以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集合计划财产;
4、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进行集合计划投资分析、决策,以专业化的经营方式管理和运作集合计划财产;
5、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监察与稽核、财务管理及人事管理等制度,保
证所管理的集合计划财产和管理人的财产相互独立,对所管理的不同集合计划分别管理,分别记账,进行证券投资;
6、除依据《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外,不得利用集合计划财产为自己及任何第三人谋取利益,不得委托第三人运作集合计划财产;
7、依法接受托管人的监督;
8、采取适当合理的措施使计算集合计划份额申购、赎回和注销价格的方法符合《集合计划合同》等法律文件的规定,按有关规定计算并公告集合计划净值信息,确定集合计划份额申购、赎回的价格;
9、进行集合计划会计核算并编制集合计划财务会计报告;
10、编制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
11、严格按照《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及报告义务;
12、保守集合计划商业秘密,不泄露集合计划投资计划、投资意向等。除《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另有规定外,在集合计划信息公开披露前应予保密,不向他人泄露;
13、按《集合计划合同》的约定确定集合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及时向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分配集合计划收益;
14、按规定受理申购与赎回申请,及时、足额支付赎回款项;
15、依据《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 有人大会或配合托管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依法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16、按规定保存集合计划财产管理业务活动的会计账册、报表、记录和其他相关资料 15 年以上;
17、确保需要向集合计划投资者提供的各项文件或资料在规定时间发出,并且保证投资者能够按照《集合计划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方式,随时查阅到与集合计划有关的公开资料,并在支付合理成本的条件下得到有关资料的复印件;
18、组织并参加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参与集合计划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变现和分配;
19、面临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并通知托管人;
20、因违反《集合计划合同》导致集合计划财产的损失或损害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合法权益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责任不因其退任而免除;
21、监督托管人按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托管人违反《集合计划合同》造成集合计划财产损失时,管理人应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向托管人追偿;
22、当管理人将其义务委托第三方处理时,应当对第三方处理有关集合计划事务的行为承担责任;
23、以管理人名义,代表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行使诉讼权利或实施其他法律行为;
24、执行生效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
25、建立并保存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名册;
26、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四、管理人承诺
1、管理人将根据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按照招募说明书列明的投资目标、理念、策略及限制等全权处理本集合计划的投资。
2、管理人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基金法》、《信息披露办法》、
《运作办法》、《销售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以下行为发生:
(1)将其固有财产或者他人财产混同于集合计划财产从事证券投资;
(2)不公平地对待管理人管理的不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财产;
(3)利用集合计划财产或者职务之便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以外的第三人牟取利益;
(4)向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
(5)侵占、挪用集合计划财产;
(6)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
(7)玩忽职守,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
(8)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3、集合计划投资经理承诺
(1)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本着谨慎的原则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谋取最大利益;
(2)不能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受雇人或任何第三者谋取利益;
(3)不违反现行有效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集合计划合同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不泄露在任职期间知悉的有关证券、集合计划的商业秘密,尚未依法公开的集合计划投资内容、集合计划投资计划等信息,或利用该信息从事或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
(4)不协助、接受委托或以其它任何形式为其它组织或个人进行证券交易;
(5)不从事损害集合计划资产和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证券交易及其他活动。
五、管理人的内部控制制度 1、内部控制原则
(1)健全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应覆盖到相关的所有部门和岗位,并涵盖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项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
(2)全员性原则:员工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及第一人,风险控制必须涵盖全体员工,不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树立全员风险意识。
(3)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组织体系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都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4)独立性原则:公司各机构、部门和岗位职责应当保持相对独立,公募大集合产品资产、私募产品资产、自有资产以及投顾产品资产其他资产的运作应当分离。公司的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与稽核审计部具有并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5)相互制约原则:公司涉及公募业务的各部门和岗位的设置权责分明、相互制衡。
(6)适时有效原则: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在保证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切实有效的基础上,公司公募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具有前瞻性,并且必须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
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和国家法律法规、市场变化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7)持续性原则:公司涉及公募业务的相关部门应对风险实施持续控制,对业务中的风险进行持续的识别、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8)防火墙原则:公司公募、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业务严格隔离。对因业务需要知悉内幕信息和穿越防火墙的人员,应制定严格的批准程序和监督处罚措施。
(9)成本效益原则:公司运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合理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
(10)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原则:风险是公司公募业务中客观存在的,如果没有正确的风险管理措施,可能会给公司或公募大集合产品份额持有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公司公募业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和稳固的基础上,内部风险控制应与公司公募业务发展放在同等地位上。
(1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和量化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重视数量分析模型和定性分析的应用,使风险控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
公司执行委员会是资产管理业务的最高管理机构。公司执行委员会下设风险 管理委员会与公募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委员会(以下简称“公募投决会”)。公 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募业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和政策。公募投决会具体负责 公募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决策。资产管理部是公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具体执行部门。
公司风险管理部负责制定公募资产管理业务相关风险管理政策,审核资产管理业务相关制度流程,参与新业务与新产品的审核;对公募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进行监测、评估、专项分析;履行定期不定期独立风险报告职能;对资产管理部的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风险控制效果进行监测、评估、检查。
公司法律合规部定期、不定期对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运作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全面检查;对公募资产管理业务制度、流程以及新产品、新业务、高风险类项目进行合规审查与审核;对资产管理合同和投资合同等附属合同条款进行事前审核;对公募资产管理业务跨部门利益冲突进行管理。
公司稽核审计部对公募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估;对资产管理部以及大集合产品经营效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计;按照监管要求,对公募大集合产品出具定期或不定期稽核审计报告。
为开展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部设市场营销团队、投资团队和中台业务团队。按照分工合理、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监督的原则对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进行内部控制:
(1)资产管理部市场营销团队和投资团队为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应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
(2)资产管理部中台业务团队作为内部控制的中台部门,对公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进行全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大集合产品投资运作中的问题。
(3)公司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和稽核审计部为公司内部控制部门,是公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监督机构,通过介入主要业务环节,把控关键风险节点,实现公司层面对公募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的整体管控。
3、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由基本管理制度及部门业务规章两部分组成。
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公司合规管理制度、稽核审计制度,从公司层面全面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风险管理要求。
部门业务规章包括: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流动性风险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关联交易制度、利益冲突管理制度等,部门业务规章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具体规范。
第四部分 托管人
(一)托管人情况
名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结算”)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锦什坊街 26 号
法定代表人:于文强
设立日期:2001 年 3 月 30 日组织形式: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000 万人民币
批准设立机关及批准设立文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许可
[2014]251 号
联系人:xx
联系电话:0000000000
(二)主要人员情况
xxxxx,曾任中国结算基金业务部副总监、总监。现任中国结算副总经理。
xx先生,自 2014 年任职中国结算基金业务部副总监。现任基金业务部与托管业务部主要负责人。
(三)托管业务经营情况
2011 年 5 月,以配合证券公司现金管理产品创新试点为契机,经证监会批准,中国结算为证券公司现金管理产品提供托管服务。11 月 8 日,中国结算资产托管业务正式上线运营。2014 年 3 月,中国结算获得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募基金托管牌照。截止 2019 年 12 月中国结算托管产品共计 48 只。产品类型涵盖货币型、债券型、混合型和股票型。
(四)托管人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国结算资产托管业务的内部控制是中国结算业务风险全面管理的组成部分,包括托管业务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托管业务内部控制机制遵循“健全性、合理性、制衡性、独立性”原则,实现托管业务内部组织管理及各岗位之
间的运行制约关系。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全面性、审慎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则,规范托管业务的各项经营活动的管理方法、控制措施与操作程序等。
中国结算的内部控制机制完整、制度完善、措施严密,内部控制工作贯穿托管业务各环节,通过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控制稽核等措施,防范托管业务风险,保护托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五)托管人对管理人运作集合计划进行监督的方法和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现金管理产品运作管理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托管人发现管理人的投资指令或实际投资运作违反法律法规、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应当拒绝执行并及时以电话提醒或书面提示等方式通知管理人限期纠正。在上述规定期限内,托管人有权随时对通知事项进行复查,督促管理人改正。管理人对托管人通知的违规事项未能在限期内纠正的,托管人应报告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
第五部分 相关服务机构
一、集合计划销售机构
1、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xxxxxxxxx 00 x 0 xx
xxxx:xxxxxxxxx 000 x
设立日期:2005 年 11 月 2 日
注册资本:7,756,694,797 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xxx
联系电话:000-00000000
联系人:xx
2、其他销售机构:
管理人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选择其他符合要求的销售机构销售本集合计划,管理人新增或变更本集合计划的销售机构时,将按照《信息披露办法》进行公告或在管理人网站列示。
二、集合计划登记机构
名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17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锦什坊街 26 号
法定代表人:于文强电话:0000000000
联系人:xxx
x、出具法律意见的律师事务所名称: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住所:上海市银城中路 68 号时代金融中心 19 楼
办公地址:上海市银城中路 68 号时代金融中心 19 楼
负责人:xx
电话:000-00000000传真:021-31358600
联系人:陆奇
经办律师:xx、xx
四、审计集合计划财产的会计师事务所
名称: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主要经营场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家嘴环路 1318 号星展银行大
厦 507 单元 01 室
办公地址:上海市xx区湖滨路 202 号领展企业广场 2 座普xxx中心 10
楼
执行事务合伙人:xx电话:000-0000 0000
联系人:韩丹
经办注册会计师:xx、xx
第六部分 集合计划的历史沿革
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而来。
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于 2012 年
9 月 27 日取得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现金管理产品试点并核准设立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批复》(证监许可[2012]1298 号),自 2012 年 11 月 20 日起开始募集,于 2012 年 11 月 26 日结
束募集工作,并于 2012 年 11 月 27 日成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现金管理产品运作管理指引》的规定,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已完成产品的规范验收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合同变更。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修改后的《中信建投智多鑫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自集合计划管理人公布的生效之日起生效,原《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同日起失效。
第七部分 集合计划的存续
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后,连续 20 个工作日出现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
200 人或者集合计划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情形的,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
予以披露;连续 60 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管理人应当 10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持续运作、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并或者终止集合计划合同等,并在 6 个月内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另有规定时,从其规定。
第八部分 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与赎回
一、申购和赎回场所
x集合计划的申购与赎回将通过销售机构进行。具体的销售机构将由管理人在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或其他相关公告中列明。管理人可根据情况变更或增减销售机构,并在管理人网站公示。集合计划投资者应当在销售机构办理集合计划销售业务的营业场所或按销售机构提供的其他方式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与赎回。
二、申购和赎回的开放日及时间
1、开放日及开放时间
投资人在开放日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和赎回,具体办理时间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正常交易日的交易时间,但管理人根据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或本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公告暂停申购、赎回时除外。
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后,若出现新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交易时间变更或其他特殊情况,管理人将视情况对前述开放日及开放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应在实施日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上公告。
2、申购、赎回开始日及业务办理时间
管理人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决定本集合计划开始办理申购的具体日期,具体业务办理时间在申购开始公告中规定。
管理人自集合计划合同生效之日起不超过 3 个月开始办理赎回,具体业务办理时间在赎回开始公告中规定。
在确定申购开始与赎回开始时间后,管理人应在申购、赎回开放日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上公告申购与赎回的开始时间。
管理人不得在集合计划合同约定之外的日期或者时间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赎回或者转换。投资人在集合计划合同约定之外的日期和时间提出申购、赎回或转换申请且登记机构确认接受的,其集合计划份额申购、赎回价格为下一开放日集合计划份额申购、赎回的价格。
三、申购与赎回的原则
1、“确定价”原则,即申购、赎回价格以每份集合计划份额净值为 1.00 元的基准进行计算;
2、“金额申购、份额赎回”原则,即申购以金额申请,赎回以份额申请;
3、赎回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即按照投资人认购、申购的先后次序进行顺序赎回;
4、办理申购、赎回业务时,应当遵循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得到公平对待。
管理人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对上述原则进行调整。管理人必须在新规则开始实施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上公告。
四、申购与赎回的程序
1、申购和赎回的申请方式
x集合计划申购赎回方式采用一次签约、自动申购和自动赎回方式。
签约是指投资者与本集合计划销售机构签署完成相关服务协议的行为,相关服务协议以销售机构提供的具体文本为准,投资者应当仔细阅读销售机构提供的相关服务协议文本。待投资者签署完成相关服务协议、完成账户开立、确认集合计划合同等相关手续后,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办理申购、赎回业务。
原中信建投智多鑫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为本集合计划份额,默认为已签署相关服务协议,可以自动申购、自动赎回本集合计划,具体以管理人公告为准。
本集合计划可能实现快速取现功能。具体业务规则以管理人公告为准。
自动申购是指技术系统自动生成申购集合计划指令,将投资者资金账户可用资金转换成集合计划份额。
自动赎回是指当投资者在交易时间段内发出证券买入、申购、配股等资金使用指令时,技术系统自动触发赎回集合计划指令,将集合计划份额转换成投资者资金账户可用资金。
2、申购和赎回的款项支付
投资人申购集合计划份额时,必须全额交付申购款项;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在递交赎回申请时,必须有足够的份额余额。
3、申购和赎回申请的确认
对于在 T 日规定时间受理的集合计划份额申购申请,在正常情况下,登记机构在 T+1 日为投资者办理份额变更登记手续,T+1 日开始计算并享有集合计划的分配权益。T 日提交的有效申请,投资者应在 T+2 日后(包括该日)及时到销售
网点柜台或以销售机构规定的其他方式查询申请的确认情况。
对于在 T 日规定时间受理的集合计划份额赎回申请,登记机构在 T+1 日为投资者办理份额变更登记手续,T+1 日(含该日)后不享有集合计划的分配权益。集合计划销售机构对申购、赎回申请的受理并不代表该申请一定成功,而仅
代表销售机构确实接收到申请。申购、赎回的确认以登记机构的确认结果为准。对于申请的确认情况,投资人应及时查询并妥善行使合法权利,否则,由此产生的投资者任何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管理人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上述业务办理时间进行调整,并提前公告。
五、申购和赎回的数量限制
1、本集合计划首次申购单笔最低金额为 1,000.00 元,追加申购单笔最低金
额为 1,000.00 元。销售机构在此最低起点金额之上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管理人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本集合计划首次申购的最低金额和追加申购的最低金额,具体规定请参见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或相关公告。
2、本集合计划不对单笔最低赎回及最低持有份额进行限制。管理人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本集合计划赎回份额的数量限制,具体规定请参见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或相关公告。
3、管理人可以规定单个投资人累计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上限,具体规定请参见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或相关公告。
4、当接受申购申请对存量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构成潜在重大不利影响时,管理人应当采取设定单一投资者申购金额上限或集合计划单日净申购比例上限、拒绝大额申购、暂停集合计划申购等措施,切实保护存量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管理人基于投资运作与风险控制的需要,可采取上述措施对集合计划规模予以控制。具体见管理人相关公告。
5、管理人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调整上述规定申购金额和赎回份额等数量限制。管理人必须在调整实施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上公告。
六、申购和赎回的价格、费用及其用途
1、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集合计划合同另有约定外,本集合计划在一般情
况下不收取申购费用和赎回费用,但是出现以下情形之一:
(1)在满足相关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发生本集合计划持有的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 5 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低于 5%且偏离度为负时;
(2)当本集合计划前 10 名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总份额 50%,且本集合计划投资组合中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 5 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低于 10%且偏离度为负时;
为确保本集合计划平稳运作,避免诱发系统性风险,本集合计划对当日单个份额持有人申请赎回份额超过集合计划总份额的 1%以上的赎回申请(超过总份额 1%以上的部分)征收 1%的强制赎回费用,并将上述赎回费用全额计入集合计划资产。管理人与托管人协商确认上述做法无益于集合计划利益最大化的情形除外。
2、本集合计划的申购、赎回价格为每份份额 1.00 元,当每份集合计划份额
净值低于 1 元时,证券公司应当安排资金保证证券交易正常交收,并做好后续处理。
3、管理人可以在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调整费率或收费方式,并最迟应于新的费率或收费方式实施日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上公告。
4、管理人可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及集合计划合同约定且对存量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的情形下根据市场情况制定集合计划促销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集合计划促销活动。在集合计划促销活动期间,按相关监管部门要求履行必要手续后,管理人可以适当调低集合计划销售费用。
七、申购份额、赎回金额的计算方式
1、申购份额的计算
x集合计划申购份额的计算采用“金额申购”方式,申购价格为每份集合计划份额净值 1.00 元,计算方法如下:
申购份额=申购金额/1.00 元
申购份额以四舍五入方式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由此误差产生的收益或损失
由集合计划财产承担。
例:假定 T 日申购金额为 10,000.00 元本集合计划,则投资者可获得的本集合计划份额计算如下:
申购份额=10,000.00/1.00=10,000.00 份
即:若该投资者投资 10,000.00 元申购本集合计划,可得到 10,000.00 份本集合计划份额。
2、赎回金额的计算
x集合计划采用"份额赎回"方式,赎回价格为每份集合计划份额净值 1.00元。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集合计划合同另有约定外,本集合计划不收取赎回费用。
(1)在不收取强制赎回费的情形下,当投资者赎回集合计划份额时,赎回金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赎回金额=赎回份额×1.00
赎回金额计算结果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由此产生的收益或损失由集合计划财产承担。
例:假定某投资者在 T 日申请赎回其持有的 10,000.00 份本集合计划份额,在不收取强制赎回费的情形下,赎回金额的计算如下:
赎回金额=10,000.00×1.00=10,000.00 元
即:若该投资者赎回 10,000.00 份本集合计划份额,在不收取强制赎回费的
情形下,其得到的赎回金额为 10,000.00 元。
(2)在出现收取强制赎回费的情形时,管理人将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收取强制赎回费用。
八、拒绝或暂停申购的情形
发生下列情况时,管理人可拒绝或暂停接受投资人的申购申请:
1、因不可抗力导致集合计划无法正常运作。
2、发生集合计划合同规定的暂停集合计划资产估值情况时,管理人可暂停接受投资人的申购申请。
3、证券交易所交易时间非正常停市或休市,导致管理人无法计算当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4、接受某笔或某些申购申请可能会影响或损害现有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时。
5、集合计划资产规模过大,使管理人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品种,或其他可能对集合计划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或发生其他损害现有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情形。
6、当影子定价法确定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正偏离度绝对值达到或超过 0.5%时;
7、管理人接受某笔或者某些申购申请有可能导致单一投资者持有集合计划份额的比例达到或者超过 50%,或者变相规避 50%集中度的情形;
8、当前一估值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50%以上的资产出现无可参考的活跃市场价格且采用估值技术仍导致公允价值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经与托管人协商确认后,管理人应当暂停接受集合计划申购申请;
9、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发生上述第 1、2、3、5、6、8、9 项暂停申购情形之一且管理人决定暂停接 受投资人申购申请时,管理人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上刊登暂停申购公告。发生上述第 7 项情形时,管理人可以采取比例确认等方式对该投资人的申购申请 进行限制,管理人有权拒绝该等全部或者部分申购申请。如果投资人的申购申请 被全部或部分拒绝,被拒绝部分的申购款项将退还给投资人。在暂停申购的情况 消除时,管理人应及时恢复申购业务的办理。
九、暂停赎回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的情形
发生下列情形时,管理人可暂停接受投资人的赎回申请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
1、因不可抗力导致管理人不能支付赎回款项。
2、发生集合计划合同规定的暂停集合计划资产估值情况时,管理人可暂停接受投资人的赎回申请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
3、证券交易所交易时间非正常停市或休市,导致管理人无法计算当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4、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开放日发生巨额赎回。
5、发生继续接受赎回申请将损害现有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情形时,管理人可暂停接受份额持有人的赎回申请。
6、当前一估值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50%以上的资产出现无可参考的活跃市场价格且采用估值技术仍导致公允价值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经与托管人协商确认后,管理人应当延缓支付赎回款项或暂停接受赎回申请。
7、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发生上述情形之一且管理人决定暂停赎回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时,管理人应在当日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已确认的赎回申请,管理人应足额支付;如暂时不能足额支付,应将可支付部分按单个账户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例分配给赎回申请人,未支付部分可延期支付。若出现上述第 4 项所述情形,按集合计划合同的相关条款处理。份额持有人在申请赎回时可事先选择将当日可能未获受理部分予以撤销。在暂停赎回的情况消除时,管理人应及时恢复赎回业务的办理并公告。
为公平对待不同类别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本集合计划单个份额持有人在单个开放日申请赎回份额超过总份额 10%的,管理人可对其采取延期办理部分赎回申请或者延缓支付赎回款项的措施。
十、巨额赎回的情形及处理方式
1、巨额赎回的认定
x本集合计划单个开放日内的集合计划份额净赎回申请(赎回申请份额总数加上集合计划转换中转出申请份额总数后扣除申购申请份额总数及集合计划转换中转入申请份额总数后的余额)超过前一开放日的集合计划总份额的 10%,即认为是发生了巨额赎回。
2、巨额赎回的处理方式
当集合计划出现巨额赎回时,管理人可以根据集合计划当时的资产组合状况决定全额赎回或部分延期赎回。
(1)全额赎回:当管理人认为有能力支付投资人的全部赎回申请时,按正常赎回程序执行。
(2)部分延期赎回:当管理人认为支付投资人的赎回申请有困难或认为因支付投资人的赎回申请而进行的财产变现可能会对集合计划资产净值造成较大波动时,管理人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上一开放日集合计划总份额的 10%的前提下,可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对于当日的赎回申请,应当按单个账户赎回申请量占赎回申请总量的比例,确定当日受理的赎回份额;对于未能赎回部
分,投资人在提交赎回申请时可以选择延期赎回或取消赎回。选择延期赎回的,将自动转入下一个开放日继续赎回,直到全部赎回为止;选择取消赎回的,当日未获受理的部分赎回申请将被撤销。延期的赎回申请与下一开放日赎回申请一并处理,无优先权,以此类推,直到全部赎回为止。如投资人在提交赎回申请时未作明确选择,投资人未能赎回部分作自动延期赎回处理。
(3)在出现巨额赎回时,对于单个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当日超过上一开放日集合计划总份额 20%以上的赎回申请,管理人可以对超过的部分全部进行延期办理,具体措施如下:延期的赎回申请将自动与下一个开放日赎回申请一并处理,无优先权,以此类推,直到全部赎回为止。如该单个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在提交赎回申请时未作明确选择,未能赎回部分作自动延期赎回处理。对于此类持有人未超过上述比例的部分,管理人有权根据前述“(1)全额赎回”或“(2)部分延期赎回”的方式与其他持有人的赎回申请一并办理。但是,如此类持有人在提交赎回申请时选择取消赎回,则其当日未获受理的部分赎回申请将被撤销。
(4)暂停赎回:连续 2 个开放日以上(含本数)发生巨额赎回,如管理人认为有必要,可暂停接受集合计划的赎回申请;已经接受的赎回申请可以延缓支付赎回款项,但不得超过 20 个工作日,并应当在规定媒介上进行公告。
3、巨额赎回的公告
当发生上述巨额赎回并延期办理时,管理人应当通过邮寄、传真或者招募说明书规定的其他方式在 3 个交易日内通知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说明有关处理方法,并于两日内在规定媒介上刊登公告。
十一、暂停申购或赎回的公告和重新开放申购或赎回的公告
1、发生上述暂停申购或赎回情况的,管理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在规定媒介上刊登暂停公告。
2、管理人可以根据《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最迟于重新开放申购或赎回日,在规定媒介上刊登集合计划重新开放申购或赎回公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暂停公告中明确重新开放申购或赎回的时间,届时不再另行发布重新开放的公告。
十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换
管理人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决定开办本集合
计划与管理人管理的其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之间的转换业务,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换可以收取一定的转换费,相关规则由管理人届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制定并公告,并提前告知托管人与相关机构。
十三、集合计划的非交易过户
集合计划的非交易过户是指登记机构受理继承、捐赠和司法强制执行等情形而产生的非交易过户以及登记机构认可、符合法律法规的其它非交易过户。无论在上述何种情况下,接受划转的主体必须是依法可以持有本集合计划份额的投资人。
继承是指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死亡,其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由其合法的继承人继承;捐赠指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将其合法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捐赠给福利性质的基金会或社会团体;司法强制执行是指司法机构依据生效司法文书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强制划转给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办理非交易过户必须提供登记机构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对于符合条件的非交易过户申请按登记机构的规定办理,并按登记机构规定的标准收费。
十四、集合计划的转托管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可办理已持有集合计划份额在不同销售机构之间的转托管,集合计划销售机构可以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转托管费。
十五、集合计划份额的冻结和解冻
登记机构只受理国家有权机关依法要求的集合计划份额的冻结与解冻,以及登记机构认可、符合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况下的冻结与解冻。
十六、集合计划份额的转让
在法律法规允许且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管理人可受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通过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交易场所或者交易方式进行份额转让的申请,并由登记机构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的过户登记。管理人拟受理集合计划份额转让业务的,将提前公告,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应根据管理人公告的业务规则办理集合计划份额转让业务。
投资人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本集合计划份额,以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为准。
十七、如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管理人办理其他集合计划业务,管理人将制定和
实施相应的业务规则。
第九部分 集合计划的投资
一、投资目标
在严格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自上而下精选资产,力争为投资者创造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
二、投资范围
x集合计划投资于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允许投资的金融工具,具体如下:
(一)现金;
(二)期限在 1 年以内(含 1 年)的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
(三)期限在 1 个月以内的债券回购;
(四)剩余期限在 397 天以内(含 397 天)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
(五)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
本集合计划投资于本条第(四)项的,其中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项信用评级均应当为最高级;超短期融资券的主体信用评级应当为最高级。发行人同时有两家以上境内评级机构评级的,按照孰低原则确定评级。
如果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以后允许货币市场集合计划投资其他品种,管理人在履行适当程序后,可以将其纳入投资范围。
三、投资策略
1、资产配置策略
x集合计划将通过跟踪宏观经济变量(包括 GDP 增长率、CPI 走势、PPI走势、M2 变化、利率水平等)以及各项国家政策变化(包括财政、货币政策等)来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周期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预期收益与风险,综合流动性预判,在相关投资比例限制内,适时动态地调整各资产投资比例。
2、债券的投资策略
(1)债券选择策略
x集合计划对不同类型债券的信用风险、流动性、税赋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同期限的国债、金融债、央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之间的利差和变化趋势,制定债券种类配置策略,确定组合在不同类型债券品种上的配置比例。
(2)平均久期配置
x集合计划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长、货币信贷、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外贸差额、财政收支、价格指数、汇率等)和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外贸和汇率政策等)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利率趋势,判断债券市场对上述变量和政策的反应,并据此积极调整债券组合的平均久期,提高债券组合的总投资收益。
(3)收益率曲线配置策略
x集合计划还将根据具体收益率曲线特征确定合理的期限结构特征,分析和预测收益率曲线可能发生的形状变化,具体包括子弹型、哑铃型和梯型策略,在长期、中期、短期债券间进行动态调整,从曲线的形变中获利。
(4)信用债投资策略
x集合计划投资信用状况良好的信用类债券。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品种的信用溢价,选择信用风险较低和溢价较高的品种进行投资。
3、银行存款及同业存单投资策略
x集合计划综合考量银行的资质与信用评级选取交易对手方,在比对询价基础上选取最具性价比的资产,并注重投前投中投后的操作风险控制。
4、回购投资策略
x集合计划在流动性风险评估的前提下,通过逆回购配置在资金面变化过程中把握投资机会。谨慎通过正回购进行杠杆操作,但出现具有利差套利空间的情况下积极参与。
5、其他金融工具投资策略
x集合计划在法律法规准许的前提,积极挖掘市场各类金融工具的投资机会,在充分考虑各类品种的风险和收益特征谨慎参与。
四、投资限制
1、本集合计划不得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1)股票;
(2)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
(3)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
(4)主体信用评级和债项信用评级在最高级以下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主体信用评级在最高级以下的超短期融资券;发行人同时有两家以上境内评级机构评级的,按照孰低原则确定评级;
(5)中国证监会禁止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本集合计划拟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低于 AA+的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与同业存单的,应当经管理人董事会审议批准,相关交易应当事先征得托管人的同意,并作为重大事项履行信息披露程序。
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取消上述限制后,本集合计划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2、组合限制
集合计划的投资组合应遵循以下限制:
(1)本集合计划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 120 天,平均剩余存续
期不得超过 240 天;
(2)本集合计划投资组合中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 5%;
(3)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五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 10%;
(4)到期日在 10 个交易日以上的逆回购、银行定期存款(可提前支取的除外)等流动性受限资产投资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 30%;
(5)除发生巨额赎回、连续 3 个交易日累计赎回 20%以上或者连续 5 个交易日累计赎回 30%以上的情形外,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不得超过 20%;
(6)本集合计划持有同一机构发行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 10%,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除外;
(7)本集合计划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其市值不超过资产净值的 10%;本集合计划与由管理人管理的全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 10%;
(8)本集合计划投资于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30%,但投资于有存款期限,根据协议可提前支取的银行存款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9)本集合计划投资于具有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 20%,投资于不具有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 5%;
(10)债券回购最长期限为 1 个月,债券回购到期后不得展期;
(11)本集合计划的资产总值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140%;
(12)当本集合计划前 10 名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总份额的 50%
时,本集合计划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 60 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
超过 120 天;投资组合中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 5 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 30%;
(13)当本集合计划前 10 名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集合计划总份额的 20%时,本集合计划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 90 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 180 天;投资组合中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
以及 5 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 20%;
(14)本集合计划主动投资于流动性受限资产的市值合计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10%;因证券市场波动、集合计划规模变动等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集合计划不符合前述比例限制的,管理人不得主动新增流动性受限资产的投资;
(15)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全部货币市场集合计划投资于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及其发行的同业存单与债券,不得超过该商业银行最近一个季度末净资产的 10%;
(16)本集合计划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低于 AAA 的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 10%,其中单一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 2%;前述金融工具包括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品种;
(17)逆回购资金余额不得超过上一交易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40%,采用
净额担保结算的 1 天期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除外;
(18)对于逆回购资金余额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5%的交易对手,管理人对该交易对手及其质押品均应当有内部独立信用研究支持,采用净额担保结算的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除外;
(19)本集合计划投资于同一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及以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手的逆回购资金余额,合计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10%,同一管理人管理的集合计划和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同一金融机构的存款、同业存单、债券及以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手的逆回购资金余额,合计不得超过该金融机构最近一个年度净资产的 10%;
(20)本集合计划与私募类证券资管产品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主体为交易对手开展逆回购交易的,可接受质押品的资质要求应当与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保持一致;
(21)以私募资产管理计划为交易对手的逆回购资金余额合计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10%,其中单一交易对手的逆回购资金余额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2%;
(22)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限制。除上述(1)、(2)、(14)、(20)项外,因证券市场波动、证券发行人合并、
集合计划规模变动、债券信用评级调整等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集合计划投资比例不符合上述规定投资比例的,管理人应当在 10 个交易日内进行调整,但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管理人应当自集合计划合同生效之日起 6 个月内使集合计划的投资组合比例符合集合计划合同的有关约定。在上述期间内,本集合计划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应当符合集合计划合同的约定。托管人对集合计划的投资的监督与检查自本集合计划合同生效之日起开始。
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取消上述限制,如适用于本集合计划,管理人在履行适当程序后,则本集合计划投资不再受相关限制。
3、禁止行为
为维护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集合计划财产不得用于下列投资或者活动:
(1)承销证券;
(2)违反规定向他人贷款或者提供担保;
(3)从事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
(4)买卖其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份额或基金份额,但是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5)向其管理人、托管人出资;
(6)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及其他不正当的证券交易活动;
(7)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禁止的其他活动。
管理人运用集合计划财产买卖管理人、托管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公司发行的证券或者承销期内承销的证券,或者从事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的,应当符合集合计划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遵循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防范利益冲突,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机制和评估机制,按照市场公平合理价格执行。相关交易必须事先得到托管人的同意,并按法律法规予以披露。重大关联交易应提交管理人董事会审议,并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的独立董事通过。管理人董事会应至少每半年对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查。
法律、行政法规或监管部门取消上述禁止行为规定或从事关联交易的条件和要求,本集合计划可不受相关限制。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对上述禁止行为规定或从事关联交易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更的,本集合计划可以变更后的规定为准。经与托管人协商一致,管理人可依据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规定直接对集合计划合同进行变更,该变更无须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五、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与平均剩余存续期的计算方法
1、平均剩余期限(天)的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剩余存续期(天)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
投资于金融工具产生的资产包括现金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中央银行票据、期限在 1 个月以内的债券回购、剩余期限在
397 天以内(含 397 天)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
投资于金融工具产生的负债包括正回购、买断式回购产生的待返售债券等。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的附息债券成本包括债券的面值和折溢价;贴现式
债券成本包括债券投资成本和内在应收利息。
2、各类资产和负债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的确定
(1)银行活期存款、清算备付金、交易保证金的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为 0 天;证券清算款的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以计算日至交收日的剩余交易日天数计算;
(2)银行定期存款、同业存单的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以计算日至协议到期日的实际剩余天数计算;有存款期限,根据协议可提前支取且没有利息损失的银行存款,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以计算日至协议到期日的实际剩余天数计算;银行通知存款的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以存款协议中约定的通知期计算;
(3)组合中债券的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是指计算日至债券到期日为止所剩余的天数,以下情况除外:允许投资的可变利率或浮动利率债券的剩余期限以计算日至下一个利率调整日的实际剩余天数计算;允许投资的可变利率或浮动利率债券的剩余存续期限以计算日至债券到期日的实际剩余天数计算;
(4)回购(包括正回购和逆回购)的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以计算日至回购协议到期日的实际剩余天数计算;
(5)中央银行票据的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以计算日至中央银行票据到期日的实际剩余天数计算;
(6)买断式回购产生的待回购债券的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为该基础债券的剩余期限;
(7)买断式回购产生的待返售债券的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以计算日至回购协议到期日的实际剩余天数计算;
(8)对其它金融工具,本管理人将基于审慎原则,根据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或参照行业公认的方法计算其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
平均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的计算结果保留至整数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如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对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限计算方法另有规定的从其
规定。
六、业绩比较基准
x集合计划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活期存款基准利率(税后)
本集合计划为货币市场集合计划,注重集合计划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因此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活期存款基准利率(税后)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如果今后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者有更权威的、更能为市场普遍接受的业绩比较基准推出,或者是市场上出现更加适合用于本集合计划的业绩基准时,经与托管人协商一致,本集合计划可以在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后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并及时公告。
七、风险收益特征
x集合计划的类型为货币市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低于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股票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八、管理人代表集合计划行使债权人权利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1、管理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表集合计划独立行使债权人权利,保护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2、有利于集合计划财产的安全与增值;
3、不通过关联交易为自身、雇员、授权代理人或任何存在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牟取任何不当利益。
第十部分 集合计划的财产
一、集合计划资产总值
集合计划资产总值是指购买的各类证券及票据价值、银行存款本息和集合计划应收的申购款以及其他投资所形成的价值总和。
二、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集合计划资产净值是指集合计划资产总值减去集合计划负债后的价值。三、集合计划财产的账户
托管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为本集合计划开立资金账户、证券账户以及投资所需的其他专用账户。开立的集合计划专用账户与管理人、托管人、集合计划销售机构和登记机构自有的财产账户以及其他集合计划财产账户相独立。
四、集合计划财产的保管和处分
x集合计划财产独立于管理人、托管人和集合计划销售机构的财产,并由托管人保管。管理人、托管人、登记机构和集合计划销售机构以其自有的财产承担其自身的法律责任,其债权人不得对本集合计划财产行使请求冻结、扣押或其他权利。除依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处分外,集合计划财产不得被处分。
管理人、托管人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集合计划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管理人管理运作集合计划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其固有资产产生的债务相互抵销;管理人管理运作不同集合计划的集合计划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非因集合计划财产本身承担的债务,不得对集合计划财产强制执行。
第十一部分 集合计划资产估值
一、估值日
本集合计划的估值日为本集合计划相关的证券交易场所的交易日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对外披露集合计划净值、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及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的非交易日。
二、估值对象
集合计划所拥有的各类证券和银行存款本息、应收款项、其它投资等资产及负债。
三、估值方法
管理人采用计算暂估收益率的方法每日对本集合计划进行估值,并按照下列方法确认各类金融工具的暂估收益:
1、银行存款以成本列示,每日按照约定利率预提收益,直至分红期末按累计收益除以累计份额确定实际分配的收益率;分红期内遇银行存款提前解付的,按调整后利率预提收益,同时冲减前期已经预提的收益;
2、回购交易以成本列示,按约定利率在实际持有期间内逐日预提收益;
3、债券以“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即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票面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和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预提收益;
4、为了避免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与按市场利率和交易市价计算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发生重大偏离,从而对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产生稀释和不公平的结果,管理人于每一估值日,采用估值技术,对集合计划持有的估值对象进行重新评估,即“影子定价”。当“影子定价”确定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 0.25%时,管理人应当在 5 个交易日内将负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 0.25%以内。当正偏离度绝对值达到 0.5%时,管理人应当暂停接受申购并在 5 个交易日内将正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 0.5%以内。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 0.5%时,管理人应当使用风险准备金或者固有资金弥补潜在资产损失,将负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 0.5%以内。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连续两个交易日超过 0.5%时,管理人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对持有投资组合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或者采取暂停接受所有赎回申请并终止集
合计划合同进行财产清算等措施。
5、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按上述方法进行估值不能客观反映其公允价值的,管理人可根据具体情况与托管人商定后,按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估值。
6、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部门有强制规定的,从其规定。如有新增事项,按国家最新规定估值。
管理人计算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时,应当在集合计划预提收入的基础上,扣除集合计划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如管理人或托管人发现集合计划估值违反集合计划合同订明的估值方法、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未能充分维护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时,应立即通知对方,共同查明原因,双方协商解决。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及 7日年化暂估收益率计算和集合计划会计核算的义务由管理人承担。本集合计划的集合计划会计责任方由管理人担任,因此,就与本集合计划有关的会计问题,如经相关各方在平等基础上充分讨论后,仍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按照管理人对集合计划净值、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及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的计算结果对外予以公布。
四、估值程序
1、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是按照相关法规计算的每万份集合计划份额的日暂估净收益,精确到小数点后第 4 位,小数点后第 5 位四舍五入。本集合计
划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是以最近 7 日(含节假日)暂估净收益所折算的暂估年收益率,精确到 0.001%,百分号内小数点后第 4 位四舍五入。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管理人应每个工作日对集合计划资产估值。但管理人根据法律法规或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暂停估值时除外。管理人每个工作日对集合计划资产估值后,将估值结果发送托管人,经托管人复核无误后,由管理人按规定对外公布。
五、估值错误的处理
管理人和托管人将采取必要、适当、合理的措施确保集合计划资产估值的准确性、及时性。当集合计划资产的计价导致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小数点后 4 位或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百分号内小数点后 3 位以内发生差错时,视为估值错
误。
集合计划合同的当事人应按照以下约定处理:
1、估值错误类型
x集合计划运作过程中,如果由于管理人或托管人、或登记机构、或销售机构、或投资人自身的过错造成估值错误,导致其他当事人遭受损失的,过错的责任人应当对由于该估值错误遭受损失当事人(“受损方”)的直接损失按下述“估值错误处理原则”给予赔偿,承担赔偿责任。
上述估值错误的主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资料申报差错、数据传输差错、数据计算差错、系统故障差错、下达指令差错等。
2、估值错误处理原则
(1)估值错误已发生,但尚未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时,估值错误责任方应及时协调各方,及时进行更正,因更正估值错误发生的费用由估值错误责任方承担;由于估值错误责任方未及时更正已产生的估值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估值错误责任方对直接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若估值错误责任方已经积极协调,并且有协助义务的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更正而未更正,则其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估值错误责任方应对更正的情况向有关当事人进行确认,确保估值错误已得到更正。
(2)估值错误的责任方对有关当事人的直接损失负责,不对间接损失负责,并且仅对估值错误的有关直接当事人负责,不对第三方负责。
(3)因估值错误而获得不当得利的当事人负有及时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但估值错误责任方仍应对估值错误负责。如果由于获得不当得利的当事人不返还或不全部返还不当得利造成其他当事人的利益损失(“受损方”),则估值错误责任方应赔偿受损方的损失,并在其支付的赔偿金额的范围内对获得不当得利的当事人享有要求交付不当得利的权利;如果获得不当得利的当事人已经将此部分不当得利返还给受损方,则受损方应当将其已经获得的赔偿额加上已经获得的不当得利返还的总和超过其实际损失的差额部分支付给估值错误责任方。
(4)估值错误调整采用尽量恢复至假设未发生估值错误的正确情形的方式。
3、估值错误处理程序
估值错误被发现后,有关的当事人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的程序如下:
(1)查明估值错误发生的原因,列明所有的当事人,并根据估值错误发生的原因确定估值错误的责任方;
(2)根据估值错误处理原则或当事人协商的方法对因估值错误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3)根据估值错误处理原则或当事人协商的方法由估值错误的责任方进行更正和赔偿损失;
(4)根据估值错误处理的方法,需要修改登记机构交易数据的,由登记机构进行更正,并就估值错误的更正向有关当事人进行确认。
4、集合计划份额净值估值错误处理的方法如下:
(1)集合计划份额净值计算出现错误时,管理人应当立即予以纠正,通报托管人,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2)错误偏差达到或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0.25%时,管理人应当通报托管人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错误偏差达到或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0.5%时,管理人应当公告,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3)前述内容如法律法规或监管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处理。六、暂停估值的情形
1、集合计划投资所涉及的证券交易市场遇法定节假日或因其他原因暂停营业时;
2、因不可抗力致使管理人、托管人无法准确评估集合计划资产价值时;
3、当前一估值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50%以上的资产出现无可参考的活跃市场价格且采用估值技术仍导致公允价值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经与托管人协商确认后,管理人应当暂停估值;
4、中国证监会和集合计划合同认定的其它情形。七、集合计划净值的确认
用于集合计划信息披露的集合计划净值信息、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由管理人负责计算,托管人负责进行复核。管理人应于每个开放日交易结束后计算当日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并发送给托管人。托管人对净值计算结果复核确认后发送给管理人,由管理人按规定对集合计划净值予以公布。
八、特殊情况的处理
(1)管理人或托管人按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估值方法第 5 项进行估值时,所造成的误差不作为集合计划资产估值错误处理;
(2)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证券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等机构发送的数据错误等原因,管理人和托管人虽然已经采取必要、适当、合理的措施进行检查,但未能发现错误的,由此造成的集合计划资产估值错误,管理人和托管人免除赔偿责任,但管理人、托管人应当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或消除由此造成的影响。
第十二部分 集合计划的收益与分配
一、集合计划收益的构成
集合计划收益指集合计划投资所得债券利息、票据投资收益、买卖证券差价、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因运作集合计划财产带来的成本或费用的节约计入收益。集合计划净收益为集合计划收益扣除相关规定可以在集合计划收益中扣除的费用后的余额。
二、集合计划收益分配原则
x集合计划收益的分配支付应遵循以下原则:
1、每一集合计划份额享有同等分配权;
2、本集合计划收益“每日分配、按季支付”,本集合计划收益支付方式为现金分红,分红金额计算要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由此产生的差额部分计入本集合计划资产的损益;
3、本集合计划采用 1.00 元固定份额净值列示,自集合计划合同生效日起,本集合计划根据每日收益情况,以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为基准,为投资者每日计算当日暂估收益,并在收益分配日根据实际净收益按季支付;
4、本集合计划根据每日暂估收益情况,将当日暂估收益计入投资者账户,若当日暂估净收益大于零时,为投资者记正收益;若当日暂估净收益小于零时,为投资者记负收益;若当日暂估净收益等于零时,当日投资者不记收益;
5、收益季度支付时,如投资者的累计实际未结转收益为正,则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支付相应的现金收益;如投资者的累计实际未结转收益等于零时,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集合计划份额保持不变且不支付现金收益;如投资者的累计实际未结转收益为负,则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缩减相应的集合计划份额,遇投资者剩余集合计划份额不足以缩减的情形,集合计划管理人和销售机构将根据内部应急机制保障集合计划平稳运行;
6、投资者赎回集合计划份额时,按本金支付,赎回份额当期对应的收益,于当期季度分红时支付;
7、投资者解约情形下,按照当期收益分配期间收益率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活期存款利率孰低的原则计付收益;
8、T 日申购的集合计划份额不享有当日收益分配权益,自下一工作日起享有收益分配权益;T 日赎回的集合计划份额享有当日收益分配权益,自下一工作日起不享有收益分配权益;
9、在不违反法律法规、集合计划合同的约定以及对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管理人可调整集合计划收益的分配原则和支付方式,不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10、如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表决权以登记机构在权益登记日登记的份额体现其持有的权益;
11、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三、收益分配方案
x集合计划按日计算并按季支付收益,管理人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不含)的 2 个交易日内公告集合计划收益分配方案。
1、本集合计划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的计算方法如下:
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当日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当日集合计划份额总额)×10000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可参见招募说明书“集合计划的信息披露”章节。
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采用四舍五入保留至小数点后第 4 位,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采用四舍五入保留至百分号内小数点后第 3 位。
2、本集合计划公布的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
不作为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的依据。与分红日实际每万份产品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收益率可能存在差异。
3、本集合计划收益分配方案由管理人拟定,并由托管人复核后确认,依照
《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公告。
4、在不影响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情况下,集合计划管理人可调整拟定新的收益分配方案,由托管人核实后确定,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公告。
四、收益分配的时间
在符合有关分红条件和收益分配原则的前提下,本集合计划收益每季度支付一次。本集合计划每季度收益分配按照分红权益期的收益进行支付。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不含)的 2 个交易日内,管理人公告并完成本集合计划当期的收益支付,具体分红权益期和收益支付时间由管理人决定。实施收益分配的时间为收益分配日。在收益分配日以后的 5 个工作日内,注册登记机构根据约定的分配方式进行处理,将分配的收益通过销售机构划入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账户。
第十三部分 集合计划费用与税收
一、集合计划费用的种类
1、管理人的管理费;
2、托管人的托管费;
3、销售服务费;
4、《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后与集合计划相关的信息披露费用;
5、《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后与集合计划相关的会计师x、律师费、诉讼费和仲裁费等;
6、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费用;
7、集合计划的证券交易费用;
8、集合计划的银行汇划费用;
9、集合计划的开户费用、账户维护费用;
1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可以在集合计划财产中列支的其他费用。
二、集合计划费用计提方法、计提标准和支付方式
1、管理人的管理费
x集合计划的管理费按前一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0.90%年费率计提。管理费的计算方法如下:
H=E×0.90%÷365
H 为每日应计提的集合计划管理费
E 为前一日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当以 0.90%的管理费计算的七日年化暂估收益率小于或等于 2 倍活期存款利率,管理人将调整管理费为 0.30%,以降低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为负并引发销售机构交收透支的风险,直至该类风险消除,管理人方可恢复计提 0.90%的管理费。管理人应在费率调整后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上公告。
集合计划管理费每日计算,逐日累计至每月月末,按月支付,经管理人与托管人核对无误后,由托管人按照与管理人协商一致的方式于次月前 5 个工作日内
从集合计划财产中一次性支付给管理人。若遇法定节假日、公休假等,支付日期顺延。费用自动扣划后,管理人应进行核对,如发现数据不符,及时联系托管人协商解决。
2、托管人的托管费
x集合计划的托管费按前一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0.05%的年费率计提。托管费的计算方法如下:
H=E×0.05%÷365
H 为每日应计提的集合计划托管费
E 为前一日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集合计划托管费每日计算,逐日累计至每月月末,按月支付,经管理人与托管人核对无误后,由托管人按照与管理人协商一致的方式于次月前 5 个工作日内从集合计划财产中一次性支取。若遇法定节假日、公休日等,支付日期顺延。费用扣划后,管理人应进行核对,如发现数据不符,及时联系托管人协商解决。
3、销售服务费
x集合计划销售服务费按前一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 0.25%年费率计提。若估值日计提销售服务费后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为负,则该估值日不
收取销售服务费。
销售服务费的计算方法如下: H=E×年销售服务费率÷365 H 为每日应计提的销售服务费
E 为前一日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
集合计划销售服务费每日计算,逐日累计至每月月末,按月支付,经管理人与托管人核对无误后,由托管人按照与管理人协商一致的方式于次月前 5 个工作日内从集合计划财产中一次性支取。若遇法定节假日、公休日等,支付日期顺延。费用扣划后,管理人应进行核对,如发现数据不符,及时联系托管人协商解决。
上述“一、集合计划费用的种类”中第 4-10 项费用,根据有关法规及相应协议规定,按费用实际支出金额列入当期费用,由托管人从集合计划财产中支付。
三、不列入集合计划费用的项目下列费用不列入集合计划费用:
1、管理人和托管人因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义务导致的费用支出或集合计划财产的损失;
2、管理人和托管人处理与集合计划运作无关的事项发生的费用;
3、《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前的相关费用;
4、其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不得列入集合计划费用的项目。
四、集合计划税收
x集合计划运作过程中涉及的各纳税主体,其纳税义务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执行。集合计划财产投资的相关税收,由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承担,管理人或者其他扣缴义务人按照国家有关税收征收的规定代扣代缴。
第十四部分 集合计划的会计与审计
一、集合计划会计政策
1、管理人为本集合计划的会计责任方;
2、集合计划的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的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3、集合计划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人民币元为记账单位;
4、会计制度执行国家有关会计制度;
5、本集合计划独立建账、独立核算;
6、管理人及托管人各自保留完整的会计账目、凭证并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按照有关规定编制集合计划会计报表;
7、托管人每月与管理人就集合计划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进行核对并以书面方式确认。
二、集合计划的年度审计
1、管理人聘请与管理人、托管人相互独立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对本集合计划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2、会计师事务所更换经办注册会计师,应事先征得管理人同意。
3、管理人认为有充足理由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须通报托管人。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需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媒介公告。
第十五部分 集合计划的信息披露
一、本集合计划的信息披露应符合《基金法》、《运作办法》、《信息披露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二、信息披露义务人
x集合计划信息披露义务人包括管理人、托管人、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本集合计划信息披露义务人以保护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按照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披露集合计划信息,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xx性和易得性。
本集合计划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在中国证监会规定时间内,将应予披露的集合计划信息通过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全国性报刊(以下简称“规定报刊”)及《信息披露办法》规定的互联网网站(以下简称“规定网站”)等媒介披露,并保证集合计划投资者能够按照《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查阅或者复制公开披露的信息资料。
三、本集合计划信息披露义务人承诺公开披露的集合计划信息,不得有下列行为:
1、虚假记载、误导性xx或者重大遗漏;
2、对证券投资业绩进行预测;
3、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
4、诋毁其他管理人、托管人或者集合计划销售机构;
5、登载任何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祝贺性、恭维性或推荐性的文字;
6、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四、本集合计划公开披露的信息应采用中文文本。同时采用外文文本的,集合计划信息披露义务人应保证不同文本的内容一致。不同文本之间发生歧义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本集合计划公开披露的信息采用阿拉伯数字;除特别说明外,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元。
五、公开披露的集合计划信息 公开披露的集合计划信息包括:
(一)招募说明书、《集合计划合同》、托管协议、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
1、《集合计划合同》是界定《集合计划合同》当事人的各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的规则及具体程序,说明集合计划产品的特性等涉及集合计划投资者重大利益的事项的法律文件。
2、招募说明书应当最大限度地披露影响集合计划投资者决策的全部事项,说明集合计划申购和赎回安排、集合计划投资、集合计划产品特性、风险揭示、信息披露及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服务等内容。《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后,招募说明书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管理人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更新招募说明书并登载在规定网站上;招募说明书其他信息发生变更的,管理人至少每年更新一次。集合计划终止运作的,管理人不再更新招募说明书。
3、托管协议是界定托管人和管理人在集合计划财产保管及集合计划运作监督等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
4、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是招募说明书的摘要文件,用于向投资者提供xx的集合计划概要信息。《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后,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管理人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更新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并登载在规定网站及销售机构网站或营业网点;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其他信息发生变更的,管理人至少每年更新一次。集合计划终止运作的,管理人不再更新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
管理人应将招募说明书提示性公告和《集合计划合同》提示性公告登载在规定报刊上,将招募说明书、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集合计划合同》和托管协议登载在规定网站上,并将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登载在销售机构网站或营业网点;托管人应当同时将《集合计划合同》、托管协议登载在规定网站上。
(二)《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公告
管理人应当在规定媒介上登载《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公告。
(三)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
《集合计划合同》生效后,在开始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申购或者赎回前,管理人应当至少每周在规定网站披露一次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
估收益率。
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的计算方法如下:
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当日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当日集合计划份额总额)×10000
7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 = [(∑ 𝑅𝑖⁄7) × 365/10000] × 100%
𝑖=1
其中:Ri 为最近第 i 个自然日(包括计算当日)的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
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采用四舍五入保留至小数点后第 4 位,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采用四舍五入保留至百分号内小数点后第 3 位。
在开始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申购或者赎回后,管理人应当于每个交易日通过规定网站、销售机构网站或者营业网点披露上一交易日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若遇法定节假日,应于节假日结束后第二个自然日,通过规定网站、销售机构网站或者营业网点披露节假日期间的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节假日最后一日的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以及节假日后首个交易日的每
x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
管理人应当在不晚于半年度和年度最后一日的次日,在规定网站披露半年度和年度最后一日的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
(四)集合计划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含资产组合季度报告)
管理人应当在每年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将年度报告登载在规定网站上,并将年度报告提示性公告登载在规定报刊上。年度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管理人应当在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编制完成中期报告,将中期报告登载在规定网站上,并将中期报告提示性公告登载在规定报刊上。
管理人应当在季度结束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季度报告,将季度报告登载在规定网站上,并将季度报告提示性公告登载在规定报刊上。
《集合计划合同》生效不足 2 个月的,管理人可以不编制当期季度报告、中期报告或者年度报告。
如报告期内出现单一投资者持有集合计划份额达到或超过集合计划总份额 20%的情形,为保障其他投资者的权益,管理人至少应当在定期报告“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其他重要信息”项下披露该投资者的类别、报告期末持有份额及占比、报告期内持有份额变化情况及本集合计划的特有风险,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对于货币市场集合计划,管理人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中,至少披露报 告期末集合计划前 10 名份额持有人的类别、持有份额及占总份额的比例等信息。
管理人应当在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披露集合计划组合资产情况及其流动性风险分析等。
(五)临时报告
x集合计划发生重大事件,有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在 2 日内编制临时报告书,并登载在规定报刊和规定网站上。
前款所称重大事件,是指可能对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权益或者集合计划份额的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下列事件:
1、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开及决定的事项;
2、《集合计划合同》终止、集合计划清算;
3、转换集合计划运作方式、集合计划合并;
4、更换管理人、托管人、份额登记机构,集合计划改聘会计师事务所;
5、管理人委托相关服务机构代为办理集合计划的份额登记、核算、估值等事项,托管人委托相关服务机构代为办理集合计划的核算、估值、复核等事项;
6、管理人、托管人的法定名称、住所发生变更;
7、管理人变更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权的股东、管理人的实际控制人变更;
8、管理人的高级管理人员、集合计划投资经理和托管人专门基金托管部门负责人发生变动;
9、管理人的董事在最近 12 个月内变更超过百分之五十,管理人、托管人专
门基金托管部门的主要业务人员在最近 12 个月内变动超过百分之三十;
10、涉及集合计划财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管理业务、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托管业务的诉讼或仲裁;
11、管理人或其高级管理人员、集合计划投资经理因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管理
业务相关行为受到重大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托管人或其专门基金托管部门负责人因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托管业务相关行为受到重大行政处罚、刑事处罚;
12、管理人运用集合计划财产买卖管理人、托管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公司发行的证券或者承销期内承销的证券,或者从事其他重大关联交易事项,但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13、集合计划收益分配事项;
14、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费用计提标准、计提方式和费率发生变更;
15、集合计划资产净值估值错误达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百分之零点五;
16、本集合计划开始办理申购、赎回;
17、本集合计划发生巨额赎回并延期办理;
18、本集合计划连续发生巨额赎回并暂停接受赎回申请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
19、本集合计划暂停接受申购、赎回申请或重新接受申购、赎回申请;
20、发生涉及集合计划申购、赎回事项调整或潜在影响投资者赎回等重大事项时;
21、当发生影子定价确定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正偏离度绝对值达到 0.5%、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 0.5%以及负偏离度绝对值连续两个交易日超过 0.5%的情形;
22、本集合计划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低于 AA+的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与同业存单的;
23、集合计划信息披露义务人认为可能对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权益或者集合计划份额的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或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六)澄清公告
在《集合计划合同》存续期限内,任何公共媒介中出现的或者在市场上流传的消息可能对集合计划份额价格产生误导性影响或者引起较大波动,以及可能损害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权益的,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知悉后应当立即对该消息进行公开澄清,并将有关情况立即报告中国证监会。
(七)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的事项,应当依法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予以
公告。
(八)清算报告
集合计划合同终止的,管理人应当依法组织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对集合计划财产进行清算并作出清算报告。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应当将清算报告登载在规定网站上,并将清算报告提示性公告登载在规定报刊上。
(九)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信息。六、信息披露事务管理
管理人、托管人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指定专门部门及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信息披露事务。
集合计划信息披露义务人公开披露集合计划信息,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关集合计划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等法规的规定。
托管人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集合计划合同》的约定,对管理人编制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定期报告、更新的招募说明书、集合计划产品资料概要、集合计划清算报告等公开披露的相关集合计划信息进行复核、审查,并向管理人进行书面或电子确认。
管理人、托管人应当在规定媒介中选择一家披露本集合计划信息。管理人、托管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报送拟披露的集合计划信息,并保证相关报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管理人、托管人除依法在规定媒介上披露信息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公共媒介披露信息,但是其他公共媒介不得早于规定媒介披露信息,并且在不同媒介上披露同一信息的内容应当一致。
为集合计划信息披露义务人公开披露的集合计划信息出具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的专业机构,应当制作工作底稿,并将相关档案至少保存到《集合计划合同》终止后 10 年。
管理人、托管人除按法律法规要求披露信息外,也可着眼于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角度,在保证公平对待投资者、不误导投资者、不影响集合计划正常投资操作的前提下,自主提升信息披露服务的质量。具体要求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及自律规则的相关规定。前述自主披露如产生信息披露费用,该费用不得从
集合计划财产中列支。
七、信息披露文件的存放与查阅
依法必须披露的信息发布后,管理人、托管人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信息置备于各自住所,供社会公众查阅、复制。
第十六部分 风险揭示
一、投资本集合计划的风险
1、市场风险
x集合计划主要投资于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而其价格因受到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投资者心理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从而导致集合计划收益水平发生变化,产生风险。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
(1)政策风险。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集合计划收益而产生风险。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因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和收益率变动的风险。利率直接影响着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利润。本集合计划主要投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其收益水平直接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
(3)再投资风险。债券、票据、定期存款偿付本息后以及回购到期后可能由于市场利率的下降面临资金再投资的收益率低于原来利率,由此本集合计划面临再投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指债券发行主体、票据发行主体、存款银行信用状况可能恶化而可能产生的到期不能兑付的风险。
(5)经营风险。债券发行主体的经营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债券发行主体经营不善,其债券价格可能下跌;同时,其偿债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2、管理风险
在集合计划管理运作过程中,管理人的知识、经验、判断、决策、技能等,会影响其对信息的占有以及对经济形势、证券价格走势的判断,从而影响集合计划收益水平。
管理人和托管人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集合计划收益水平。
3、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风险评估
x集合计划为货币市场集合计划,投资于现金,期限在 1 年以内(含 1 年)
的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期限在 1 个月以内的债券回购,剩余期
限在 397 天以内(含 397 天)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上述投资标的一般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存在部分品种交投不活跃、成交量不足的情形,此时如果集合计划赎回量较大,可能会影响集合计划的流动性。
(2)巨额赎回情形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
当本集合计划发生巨额赎回时,管理人可以根据集合计划当时的资产组合状况决定全额赎回或部分延期赎回;此外,如出现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开放日发生巨额赎回,可暂停接受投资人的赎回申请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当本集合计划发生巨额赎回且单个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赎回申请超过上一开放日集合计划总份额 20%的,管理人有权先行对该单个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超出该比例的赎回申请实施延期办理。具体情形、程序见招募说明书“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与赎回”之“巨额赎回的情形及处理方式”。
发生上述情形时,投资人面临无法全部赎回或无法及时获得赎回资金的风险。在本集合计划暂停或延期办理投资者赎回申请的情况下,投资者未能赎回的集合 计划份额还将面临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波动的风险。
(3)除巨额赎回情形外实施备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情形、程序及对投资者的潜在影响
除巨额赎回情形外,本集合计划备用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暂停接受赎回申请、延缓支付赎回款项、收取强制赎回费用、暂停集合计划估值以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措施。
暂停接受赎回申请、延缓支付赎回款项等工具的情形、程序见招募说明书“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与赎回”之“暂停赎回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的情形”的相关规定。若本集合计划暂停赎回申请,投资者在暂停赎回期间将无法赎回其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若本集合计划延缓支付赎回款项,赎回款支付时间将后延,可能对投资者的资金安排带来不利影响。
发生“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与赎回”之“申购和赎回的价格、费用及其用途”中规定的“强制赎回费用”情形之一时,本集合计划对当日单个份额持有人申请赎回份额超过集合计划总份额的 1%以上的赎回申请(超过总份额 1%以上的部分)征收 1%的强制赎回费用,并将上述赎回费用全额计入集合计划资产。管理人与托管人协商确认上述做法无益于集合计划利益最大化的情形除外。
暂停集合计划估值的情形、程序见招募说明书“集合计划资产估值”之“暂停估值的情形”的相关规定。若本集合计划暂停集合计划估值,一方面投资者将无法知晓本集合计划的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另一方面集合计划将延缓支付赎回款项或暂停接受集合计划申购赎回申请,延缓支付赎回款项可能影响投资者的资金安排,暂停接受集合计划申购赎回申请将导致投资者无法申购或赎回本集合计划。
4、本集合计划特有风险
(1)本集合计划赎回资金当日可用,次日可取,因此当投资者需要提取资金时,至少需要提前一个工作日赎回集合计划份额。
(2)本集合计划采用自动申购的方式,投资者如果没有对资金预留额度进行调整,资金账户内的新增可用资金可能被自动参与集合计划份额,从而产生影响投资者资金使用的风险。
(3)本集合计划公布的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暂估收益率,
不作为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的依据。与分红日实际每万份产品净收益和 7 日年化收益率可能存在差异。
(4)本集合计划可能会设定单一投资者申购金额上限、单个投资人累计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上限或集合计划单日净申购比例上限,投资者可能面临无法申购本集合计划的风险。
(5)本集合计划投资于金融市场的货币工具,集合计划收益受货币市场流动性及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大,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影响集合计划的再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在为应付集合计划赎回而卖出证券的情况下,证券交易量不足可能使集合计划面临流动性风险,而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也会影响证券公允价值的变动及其交易价格的波动,从而影响集合计划的收益水平。因此,本集合计划可能面临较高流动性风险以及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系统性风险。
5、操作或技术风险
相关当事人在业务各环节操作过程中,因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者人为因素造成操作失误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引致的风险,例如,越权违规交易、会计部门欺诈、交易错误、IT 系统故障等风险。
在集合计划的各种交易行为或者后台运作中,可能因为技术系统的故障或者差错而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或者导致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受到影响。这种技术风险可能来自集合计划管理公司、登记机构、销售机构、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期货登记结算机构等等。
6、合规性风险
合规性风险指集合计划管理或运作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集合计划投资违反法规及集合计划合同有关规定的风险。
7、其他风险
(1)因技术因素而产生的风险,如电脑系统不可靠产生的风险;
(2)因集合计划业务快速发展而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内控制度建立等方面不完善而产生的风险;
(3)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风险,如内幕交易、欺诈等行为产生的风险;
(4)对主要业务人员如集合计划经理的依赖而可能产生的风险;
(5)因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的管理人、集合计划其他销售机构等机构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响集合计划的申购、赎回按正常时限完成的风险。
二、声明
1、本集合计划未经任何一级政府、机构及部门担保。集合计划投资者自愿投资于本集合计划,须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2、除管理人直接办理本集合计划的销售外,本集合计划还可通过管理人委托的其他销售机构销售,但是,集合计划资产并不是销售机构的存款或负债,也没有经集合计划销售机构担保收益,销售机构并不能保证其收益或本金安全。
第十七部分 集合计划合同的变更、终止与集合计划财产的清算
一、《集合计划合同》的变更
1、变更集合计划合同涉及法律法规规定或集合计划合同约定应经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通过的事项的,应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通过。对于法律法规规定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可不经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通过的事项,由管理人和托管人同意后变更并公告,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2、关于《集合计划合同》变更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自生效后方可执行,并自决议生效后两日内在规定媒介公告。
二、《集合计划合同》的终止事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履行相关程序后,《集合计划合同》应当终止:
1、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终止的;
2、管理人、托管人职责终止,在 6 个月内没有新管理人、新托管人承接的;
3、《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4、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况。三、集合计划财产的清算
1、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自出现《集合计划合同》终止事由之日起 30个工作日内成立清算小组,管理人组织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并在中国证监会的监督下进行集合计划清算。
2、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组成: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成员由管理人、托管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的注册会计师、律师以及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人员组成。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可以聘用必要的工作人员。
3、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职责: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负责集合计划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变现和分配。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可以依法进行必要的民事活动。
4、集合计划财产清算程序:
(1)《集合计划合同》终止情形出现时,由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统一接管集合计划;
(2)对集合计划财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确认;
(3)对集合计划财产进行估值和变现;
(4)制作清算报告;
(5)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清算报告进行外部审计,聘请律师事务所对清算报告出具法律意见书;
(6)将清算报告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公告;
(7)对集合计划剩余财产进行分配。
5、集合计划财产清算的期限为 6 个月,但因本集合计划所持证券的流动性受到限制而不能及时变现的,清算期限可相应顺延。
四、清算费用
清算费用是指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在进行集合计划清算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合理费用,清算费用由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优先从集合计划财产中支付。
五、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剩余资产的分配
依据集合计划财产清算的分配方案,将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后的全部剩余资产扣除集合计划财产清算费用、交纳所欠税款并清偿集合计划债务后,按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比例进行分配。
六、集合计划财产清算的公告
清算过程中的有关重大事项须及时公告;集合计划财产清算报告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由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公告。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公告于集合计划财产清算报告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后 5 个工作日内由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进行公告,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应当将清算报告登载在规定网站上,并将清算报告提示性公告登载在规定报刊上。
七、集合计划财产清算账册及文件的保存
集合计划财产清算账册及有关文件由托管人保存 20 年以上。
第十八部分 集合计划合同的内容摘要
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管理人和托管人的权利、义务
(一) 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
1、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管理人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
(1)依法募集资金;
(2)自《集合计划合同》生效之日起,根据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独立运用并管理集合计划财产;
(3)依照《集合计划合同》收取集合计划管理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费用;
(4)销售集合计划份额;
(5)按照规定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6)依据《集合计划合同》及有关法律规定监督托管人,如认为托管人违反了《集合计划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应呈报中国证监会和其他监管部门,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集合计划投资者的利益;
(7)在托管人更换时,提名新的托管人;
(8)选择、更换集合计划销售机构,对集合计划销售机构的相关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理;
(9)担任或委托其他符合条件的机构担任登记机构办理集合计划登记业务并获得《集合计划合同》规定的费用;
(10)依据《集合计划合同》及有关法律规定决定集合计划收益的分配方案;
(11)在《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范围内,拒绝或暂停受理申购与赎回申请;
(12)依照法律法规为集合计划的利益对被投资公司行使股东权利,为集合计划的利益行使因集合计划财产投资于证券所产生的权利;
(13)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为集合计划的利益依法为集合计划进行融资;
(14)以管理人的名义,代表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行使诉讼权利或者实施其他法律行为;
(15)选择、更换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证券经纪商或其他为集合计
划提供服务的外部机构;
(16)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和调整有关集合计划申购、赎回、转换和非交易过户等业务规则;
(17)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2、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管理人的义务包括但不
限于:
(1)依法募集资金,办理或者委托经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代为办理集合计划份额的申购、赎回和登记事宜;
(2)办理集合计划备案手续;
(3)自《集合计划合同》生效之日起,以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集合计划财产;
(4)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进行集合计划投资分析、决策,以专业化的经营方式管理和运作集合计划财产;
(5)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监察与稽核、财务管理及人事管理等制度,保证所管理的集合计划财产和管理人的财产相互独立,对所管理的不同集合计划分别管理,分别记账,进行证券投资;
(6)除依据《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外,不得利用集合计划财产为自己及任何第三人谋取利益,不得委托第三人运作集合计划财产;
(7)依法接受托管人的监督;
(8)采取适当合理的措施使计算集合计划份额申购、赎回和注销价格的方法符合《集合计划合同》等法律文件的规定,按有关规定计算并公告集合计划净值信息,确定集合计划份额申购、赎回的价格;
(9)进行集合计划会计核算并编制集合计划财务会计报告;
(10)编制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
(11)严格按照《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及报告义务;
(12)保守集合计划商业秘密,不泄露集合计划投资计划、投资意向等。除
《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另有规定外,在集合计划信息公开披露前应予保密,不向他人泄露;
(13)按《集合计划合同》的约定确定集合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及时向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分配集合计划收益;
(14)按规定受理申购与赎回申请,及时、足额支付赎回款项;
(15)依据《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或配合托管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依法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16)按规定保存集合计划财产管理业务活动的会计账册、报表、记录和其他相关资料15年以上;
(17)确保需要向集合计划投资者提供的各项文件或资料在规定时间发出,并且保证投资者能够按照《集合计划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方式,随时查阅到与集合计划有关的公开资料,并在支付合理成本的条件下得到有关资料的复印件;
(18)组织并参加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参与集合计划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变现和分配;
(19)面临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并通知托管人;
(20)因违反《集合计划合同》导致集合计划财产的损失或损害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合法权益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责任不因其退任而免除;
(21)监督托管人按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托管人违反《集合计划合同》造成集合计划财产损失时,管理人应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向托管人追偿;
(22)当管理人将其义务委托第三方处理时,应当对第三方处理有关集合计划事务的行为承担责任;
(23)以管理人名义,代表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行使诉讼权利或实施其他法律行为;
(24)执行生效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
(25)建立并保存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名册;
(26)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二) 托管人的权利与义务
1、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托管人的权利包括但不
限于:
(1)自《集合计划合同》生效之日起,依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安全保管集合计划财产;
(2)依《集合计划合同》约定获得集合计划托管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或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费用;
(3)监督管理人对本集合计划的投资运作,如发现管理人有违反《集合计划合同》及国家法律法规行为,对集合计划财产、其他当事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应呈报中国证监会,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集合计划投资者的利益;
(4)根据相关市场规则,为集合计划开设资金账户、证券账户等投资所需账户、为集合计划办理证券交易资金清算;
(5)提议召开或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6)在管理人更换时,提名新的管理人;
(7)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2、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托管人的义务包括但不
限于:
(1)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持有并安全保管集合计划财产;
(2)设立专门的托管部门,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配备足够的、合格的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负责集合计划财产托管事宜;
(3)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监察与稽核、财务管理及人事管理等制度,确保集合计划财产的安全,保证其托管的集合计划财产与托管人自有财产以及不同的集合计划财产相互独立;对所托管的不同的集合计划分别设置账户,独立核算,分账管理,保证不同集合计划之间在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册记录等方面相互独立;
(4)除依据《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外,不得利用集合计划财产为自己及任何第三人谋取利益,不得委托第三人托管集合计划财产;
(5)保管由管理人代表集合计划签订的与集合计划有关的重大合同及有关凭证;
(6)按规定开设集合计划财产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等投资所需账户,按照
《集合计划合同》的约定,根据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
(7)保守集合计划商业秘密,除《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另有规定外,在集合计划信息公开披露前予以保密,不得向他人泄露;
(8)复核、审查管理人计算的集合计划资产净值、集合计划份额的每万份集合计划暂估净收益和7日年化暂估收益率;
(9)办理与集合计划托管业务活动有关的信息披露事项;
(10)对集合计划财务会计报告、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出具意见,说明管理人在各重要方面的运作是否严格按照《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进行;如果管理人有未执行《集合计划合同》规定的行为,还应当说明托管人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
(11)保存集合计划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20年以上;
(12)建立并保存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名册;
(13)按规定制作相关账册并与管理人核对;
(14)依据管理人的指令或有关规定向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支付集合计划收益和赎回款项;
(15)依据《基金法》、《集合计划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或配合管理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依法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16)按照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的规定监督管理人的投资运作;
(17)参加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参与集合计划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变现和分配;
(18)面临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并通知管理人;
(19)因违反《集合计划合同》导致集合计划财产损失时,应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责任不因其退任而免除;
(20)按规定监督管理人按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管理人因违反《集合计划合同》造成集合计划财产损失时,应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向管理人追偿;
(21)执行生效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
(22)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三)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
1、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
(1)分享集合计划财产收益;
(2)参与分配清算后的剩余集合计划财产;
(3)依法转让或者申请赎回其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
(4)按照规定要求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或者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5)出席或者委派代表出席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对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
(6)查阅或者复制公开披露的集合计划信息资料;
(7)监督管理人的投资运作;
(8)对管理人、托管人、集合计划服务机构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起诉讼或仲裁;
(9)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2、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
义务包括但不限于:
(1)认真阅读并遵守《集合计划合同》、招募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
(2)了解所投资集合计划产品,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自主判断集合计划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3)关注集合计划信息披露,及时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4)交纳集合计划申购款项及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所规定的费用;
(5)在其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范围内,承担集合计划亏损或者《集合计划合同》终止的有限责任;
(6)不从事任何有损集合计划及其他《集合计划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7)执行生效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
(8)返还在集合计划交易过程中因任何原因获得的不当得利;
(9)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二、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召集、议事及表决的程序和规则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由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组成,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授权代表有权代表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出席会议并表决。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持有的每一集合计划份额拥有平等的投票权。
本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不设日常机构。在本集合计划存续期内,根据本集合计划的运作需要,份额持有人大会可以设立日常机构,日常机构的设立与运作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进行。
(一)召开事由
1、当出现或需要决定下列事由之一的,应当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1)终止《集合计划合同》;
(2)更换管理人;
(3)更换托管人;
(4)转换集合计划运作方式;
(5)调整管理人、托管人的报酬标准或提高销售服务费;
(6)变更集合计划类别;
(7)本集合计划与其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合并;
(8)变更集合计划投资目标、范围或策略;
(9)变更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程序;
(10)管理人或托管人要求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11)单独或合计持有本集合计划总份额10%以上(含10%)集合计划份额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以管理人或托管人收到提议当日的集合计划份额计算,下同)就同一事项书面要求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12)对本合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3)法律法规、《集合计划合同》或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应当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事项。
2、在法律法规规定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且对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以下情况可由管理人和托管人协商后修改,不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
(1)法律法规要求增加或调整的集合计划费用的收取;
(2)调低销售服务费率或变更收费方式;
(3)因相应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动而应当对《集合计划合同》进行修改;
(4)对《集合计划合同》的修改对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或修改不涉及《集合计划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化;
(5)调整有关集合计划申购、赎回、转换、非交易过户、转托管等业务规则;
(6)集合计划推出新业务或服务;
(7)管理人获得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且对本合同无实质性修改的前提下将本计划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
(8)集合计划管理人更换为本集合计划管理人独资或控股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公司;
(9)按照法律法规和《集合计划合同》规定不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其他情形。
(二)会议召集人及召集方式
1、除法律法规规定或《集合计划合同》另有约定外,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由管理人召集。
2、管理人未按规定召集或不能召开时,由托管人召集。
3、托管人认为有必要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应当向管理人提出书面提议。管理人应当自收到书面提议之日起 10日内决定是否召集,并书面告知托管人。管理人决定召集的,应当自出具书面决定之日起60日内召开;管理人决定不召集,托管人仍认为有必要召开的,应当由托管人自行召集,并自出具书面决定之日起60日内召开并告知管理人,管理人应当配合。
4、代表集合计划份额10%以上(含10%)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就同一事项书面要求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向管理人提出书面提议。管理人应当自收到书面提议之日起10日内决定是否召集,并书面告知提出提议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代表和托管人。管理人决定召集的,应当自出具书面决定之日起60日内召开;管理人决定不召集,代表集合计划份额10%以上(含10%)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仍认为有必要召开的,应当向托管人提出书面提议。托管人应当自收到书面提议之日起10日内决定是否召集,并书面告知提出提议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
代表和管理人;托管人决定召集的,应当自出具书面决定之日起60日内召开。并告知管理人,管理人应当配合。
5、代表集合计划份额10%以上(含10%)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就同一事项要求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而管理人、托管人都不召集的,单独或合计代表集合计划份额10%以上(含10%)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有权自行召集,并至少提前30日报中国证监会备案。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依法自行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管理人、托管人应当配合,不得阻碍、干扰。
6、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会议的召集人负责选择确定开会时间、地点、方式和权益登记日。
(三)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通知时间、通知内容、通知方式
1、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召集人应于会议召开前30日,在规定媒介公告。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通知应至少载明以下内容:
(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形式;
(2)会议拟审议的事项、议事程序和表决方式;
(3)有权出席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权益登记日;
(4)授权委托证明的内容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代理人身份,代理权限和代理有效期限等)、送达时间和地点;
(5)会务常设联系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6)出席会议者必须准备的文件和必须履行的手续;
(7)召集人需要通知的其他事项。
2、采取通讯开会方式并进行表决的情况下,由会议召集人决定在会议通知中说明本次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所采取的具体通讯方式、委托的公证机关及其联系方式和联系人、书面表决意见寄交的截止时间和收取方式。
3、如召集人为管理人,还应另行书面通知托管人到指定地点对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如召集人为托管人,则应另行书面通知管理人到指定地点对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如召集人为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则应另行书面通知管理人和托管人到指定地点对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管理人或托管人拒不派代表对书面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的,不影响表决意见的计票效力。
(四)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出席会议的方式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可通过现场开会方式、通讯开会方式或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允许的其他方式召开,会议的召开方式由会议召集人确定。
1、现场开会。由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本人出席或以代理投票授权委托证明委派代表出席,现场开会时管理人和托管人的授权代表应当列席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管理人或托管人不派代表列席的,不影响表决效力。现场开会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以进行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议程:
(1)亲自出席会议者持有集合计划份额的凭证、受托出席会议者出具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持有集合计划份额的凭证及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代理投票授权委托证明符合法律法规、《集合计划合同》和会议通知的规定,并且持有集合计划份额的凭证与管理人持有的登记资料相符;
(2)经核对,汇总到会者出示的在权益登记日持有集合计划份额的凭证显示,有效的集合计划份额不少于本集合计划在权益登记日集合计划总份额的二分之 一(含二分之一)。若到会者在权益登记日代表的有效的集合计划份额少于本集合计划在权益登记日集合计划总份额的二分之一,召集人可以在原公告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时间的3个月以后、6个月以内,就原定审议事项重新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重新召集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到会者在权益登记日代表的有效的集合计划份额应不少于本集合计划在权益登记日集合计划总 份额的三分之一(含三分之一)。
2、通讯开会。通讯开会系指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将其对表决事项的投票以书面形式或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方式在表决截止日以前送达至召集人指定的 地址或系统。通讯开会应以书面方式或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方式进行表决。
在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时,通讯开会的方式视为有效:
(1)会议召集人按《集合计划合同》约定公布会议通知后,在2个工作日内连续公布相关提示性公告;
(2)召集人按集合计划合同约定通知托管人(如果托管人为召集人,则为管理人)到指定地点对书面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会议召集人在托管人(如果托管人为召集人,则为管理人)和公证机关的监督下按照会议通知规定的方式收取份额持有人的书面表决意见;托管人或管理人经通知不参加收取书面表决意见的,不影响表决效力;
(3)本人直接出具书面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书面意见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所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不小于在权益登记日集合计划总份额的二分之一
(含二分之一);若本人直接出具书面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书面意见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所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小于在权益登记日集合计划总份额的二分之一,召集人可以在原公告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时间的3个月以后、6个月以内,就原定审议事项重新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重新召集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集合计划份额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直接出具书面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书面意见;
(4)上述第(3)项中直接出具书面意见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或受托代表他人出具书面意见的代理人,同时提交的持有集合计划份额的凭证、受托出具书面意见的代理人出具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持有集合计划份额的凭证及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代理投票授权委托证明符合法律法规、《集合计划合同》和会议通知的规定,并与集合计划登记机构记录相符。
3、在不与法律法规冲突的前提下,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亦可采用网络、电话、短信等其他非现场方式或者以现场方式与非现场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程序比照现场开会和通讯开会的程序进行。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可以采用书面、网络、电话、短信或其他方式进行表决,具体方式由会议召集人确定并在会议通知中列明。
(五)议事内容与程序 1、议事内容及提案权
议事内容为关系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利益的重大事项,如《集合计划合同》的重大修改、决定终止《集合计划合同》、更换管理人、更换托管人、与其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并、法律法规及《集合计划合同》规定的其他事项以及会议召集人认为需提交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讨论的其他事项。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集人发出召集会议的通知后,对原有提案的修改应当在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前及时公告。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不得对未事先公告的议事内容进行表决。 2、议事程序
(1)现场开会
在现场开会的方式下,首先由大会主持人按照下列第(七)条规定程序确定和公布监票人,然后由大会主持人宣读提案,经讨论后进行表决,并形成大会决议。大会主持人为管理人授权出席会议的代表,在管理人授权代表未能主持大会的情况下,由托管人授权其出席会议的代表主持;如果管理人授权代表和托管人授权代表均未能主持大会,则由出席大会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和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50%以上(含50%)选举产生一名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作为该次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主持人。管理人和托管人拒不出席或主持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不影响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作出的决议的效力。
会议召集人应当制作出席会议人员的签名册。签名册载明参加会议人员姓名
(或单位名称)、身份证明文件号码、持有或代表有表决权的集合计划份额、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姓名(或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等事项。
(2)通讯开会
在通讯开会的情况下,首先由召集人提前30日公布提案,在所通知的表决截止日期后2个工作日内在公证机关监督下由召集人统计全部有效表决,在公证机关监督下形成决议。
(六)表决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所持每份集合计划份额有一票表决权。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分为一般决议和特别决议:
1、一般决议,一般决议须经参加大会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二分之一以上(含二分之一)通过方为有效;除下列第2项所规定的须以特别决议通过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均以一般决议的方式通过。
2、特别决议,特别决议应当经参加大会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通过方可做出。除《集合计划合同》另有约定外,转换集合计划运作方式、更换管理人或者托管人、终止《集合计划合同》、本集合计划与其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并以特别决议通过方为有效。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采取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表决。
采取通讯方式进行表决时,除非在计票时有充分的相反证据证明,否则提交符合会议通知中规定的确认投资者身份文件的表决视为有效出席的投资者,表面符合会议通知规定的书面表决意见视为有效表决,表决意见模糊不清或相互矛盾
的视为弃权表决,但应当计入出具书面意见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所代表的集合计划份额总数。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各项提案或同一项提案内并列的各项议题应当分开审议、逐项表决。
(七)计票 1、现场开会
(1)如大会由管理人或托管人召集,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主持人应当在会议开始后宣布在出席会议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和代理人中选举两名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代表与大会召集人授权的一名监督员共同担任监票人;如大会由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自行召集或大会虽然由管理人或托管人召集,但是管理人或托管人未出席大会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主持人应当在会议开始后宣布在出席会议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中选举三名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代表担任监票人。管理人或托管人不出席大会的,不影响计票的效力。
(2)监票人应当在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表决后立即进行清点并由大会主持人当场公布计票结果。
(3)如果会议主持人或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或代理人对于提交的表决结果有怀疑,可以在宣布表决结果后立即对所投票数要求进行重新清点。监票人应当进行重新清点,重新清点以一次为限。重新清点后,大会主持人应当当场公布重新清点结果。
(4)计票过程应由公证机关予以公证,管理人或托管人拒不出席大会的,不影响计票的效力。
2、通讯开会
在通讯开会的情况下,计票方式为:由大会召集人授权的两名监督员在托管人授权代表(若由托管人召集,则为管理人授权代表)的监督下进行计票,并由公证机关对其计票过程予以公证。管理人或托管人拒派代表对书面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的,不影响计票和表决结果。
(八)生效与公告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召集人应当自通过之日起5日内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自表决通过之日起生效。
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自生效之日起2日内在规定媒介上公告。如果采用通讯方式进行表决,在公告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时,必须将公证书全文、公证机构、公证员姓名等一同公告。
管理人、托管人和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应当执行生效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生效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对全体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管理人、托管人均有约束力。
(九)本部分关于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事由、召开条件、议事程序、表决条件等规定,凡是直接引用法律法规的部分,如将来法律法规修改导致相关内容被取消或变更的,管理人与托管人协商一致并提前公告后,可直接对本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无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三、集合计划合同解除和终止的事由、程序以及集合计划财产清算方式
(一)《集合计划合同》的变更
1、变更集合计划合同涉及法律法规规定或本合同约定应经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通过的事项的,应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通过。对于法律法规规定和集合计划合同约定可不经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通过的事项,由管理人和托管人同意后变更并公告,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2、关于《集合计划合同》变更的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自生效后方可执行,并自决议生效后两日内在规定媒介公告。
(二)《集合计划合同》的终止事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履行相关程序后,《集合计划合同》应当终止: 1、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终止的;
2、管理人、托管人职责终止,在6个月内没有新管理人、新托管人承接的;
3、《集合计划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4、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况。
(三)集合计划财产的清算
1、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自出现《集合计划合同》终止事由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成立清算小组,管理人组织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并在中国证监会的监督下进行集合计划清算。
2、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组成: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成员由管理人、托管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的注册会计师、律师以及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人员组成。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可以聘用必要的工作人员。
3、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职责: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负责集合计划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变现和分配。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可以依法进行必要的民事活动。
4、集合计划财产清算程序:
(1)《集合计划合同》终止情形出现时,由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统一接管集合计划;
(2)对集合计划财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确认;
(3)对集合计划财产进行估值和变现;
(4)制作清算报告;
(5)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清算报告进行外部审计,聘请律师事务所对清算报告出具法律意见书;
(6)将清算报告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公告;
(7)对集合计划剩余财产进行分配。
5、集合计划财产清算的期限为6个月,但因本集合计划所持证券的流动性受到限制而不能及时变现的,清算期限可相应顺延。
(四)清算费用
清算费用是指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在进行集合计划清算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合理费用,清算费用由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优先从集合计划财产中支付。
(五)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剩余资产的分配
依据集合计划财产清算的分配方案,将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后的全部剩余资产扣除集合计划财产清算费用、交纳所欠税款并清偿集合计划债务后,按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持有的集合计划份额比例进行分配。
(六)集合计划财产清算的公告
清算过程中的有关重大事项须及时公告;集合计划财产清算报告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由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公告。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公告于集合计划财产清算报告报
中国证监会备案后5个工作日内由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进行公告,集合计划财产清算小组应当将清算报告登载在规定网站上,并将清算报告提示性公告登载在规定报刊上。
(七)集合计划财产清算账册及文件的保存
集合计划财产清算账册及有关文件由托管人保存20年以上。四、争议解决方式
各方当事人同意,因《集合计划合同》而产生的或与《集合计划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如经友好协商未能解决的,任何一方可将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该会当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地点为北京市。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各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争议处理期间,管理人和托管人应恪守各自的职责,继续忠实、勤勉、尽责地履行集合计划合同规定的义务,维护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集合计划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为集合计划合同之目的,不含港澳台立法)管辖。
五、集合计划合同存放地和投资者取得集合计划合同的方式
《集合计划合同》可印制成册,供投资者在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的办公场所和营业场所查阅。
第十九部分 集合计划托管协议的内容摘要
一、托管协议当事人
(一)管理人
名称: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6号4号楼法定代表人:xxx
成立时间:2005年11月2日
批准设立机关及批准设立文号:中国证监会、证监机构字【2005】112号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7,756,694,797元人民币存续期间:持续经营
(二)托管人
名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住所: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17号法定代表人:于文强
设立日期:2001年3月30日
批准设立机关及批准设立文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许可 [2014]251号
组织形式: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000万人民币存续期间: 持续经营
二、托管人对管理人的业务监督和核查
(一)托管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集合计划合同和本协议的约定,对集合计划投资范围、投资对象进行监督。
1、本集合计划投资于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允许投资的金融工具,具体如下:
(1)现金;
(2)期限在1 年以内(含1 年)的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
(3)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债券回购;
(4)剩余期限在397 天以内(含397 天)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
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
(5)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
本集合计划投资于本条第(4)项的,其中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项信用评级均应当为最高级;超短期融资券的主体信用评级应当为最高级。发行人同时有两家以上境内评级机构评级的,按照孰低原则确定评级。
如果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以后允许货币市场集合计划投资其他品种,管理人在履行适当程序后,可以将其纳入投资范围。
2、本集合计划不得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1)股票;
(2)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
(3)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
(4)主体信用评级和债项信用评级在最高级以下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主体信用评级在最高级以下的超短期融资券;发行人同时有两家以上境内评级机构评级的,按照孰低原则确定评级;
(5)中国证监会禁止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本集合计划拟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低于AA+的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与同业存单的,应当经管理人董事会审议批准,相关交易应当事先征得托管人的同意,并作为重大事项履行信息披露程序。
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取消上述限制后,本集合计划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3、组合限制
集合计划的投资组合应遵循以下限制:
(1)本集合计划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 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240天;
(2)本集合计划投资组合中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5%;
(3)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五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10%;
(4)到期日在10 个交易日以上的逆回购、银行定期存款(可提前支取的除外)等流动性受限资产投资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30%;
(5)除发生巨额赎回、连续3 个交易日累计赎回20%以上或者连续5 个交易日累计赎回30%以上的情形外,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不得超过20%;
(6)本集合计划持有同一机构发行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10%,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除外;
(7)本集合计划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其市值不超过资产净值的10%;本集合计划与由管理人管理的全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
(8)本集合计划投资于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30%,但投资于有存款期限,根据协议可提前支取的银行存款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9)本集合计划投资于具有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20%,投资于不具有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5%;
(10)债券回购最长期限为1个月,债券回购到期后不得展期;
(11)本集合计划的资产总值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140%;
(12)当本集合计划前10 名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总份额的50%时,本集合计划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60 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 120天;投资组合中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 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30%;
(13)当本集合计划前10 名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集合计划总份额的20%时,本集合计划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90 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180天;投资组合中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20%;
(14)本集合计划主动投资于流动性受限资产的市值合计不得超过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10%;因证券市场波动、集合计划规模变动等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