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吴起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丘陵沟整区的过渡地带,属白于山核心区域,这里曾经缺林少绿、生态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社会经济极其落后。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1998年,吴起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口号,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至2012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4.79万亩,经国家确认兑现184.87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经过二十余年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营造起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为主的防护林214.64万亩,对保障农业生产、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近年来,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工程初期营造的防护林已陆续进入树木生理成过熟期,枯立木、濒死木株数日渐增多,防护林退化衰败现象日趋严重,难以自然更新恢复和维持稳定的生长状态。另外,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条件等因素所限,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过大、林分生长不良等情况。加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防护功能整体下降、病虫害加重,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发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工作,达到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的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在4年试点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全面落实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任务的通知》(林防造字[2019]9号),标志着退化林修复改造已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为加强全县生态建设步伐,提高林分质量,2021年8月,吴起县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县域退化林分布、生长状况、林种(树种)结构等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委托设计单位依据《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LY/T3179-2020)》、《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LY/T2786-2017)》等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结合县域退化林实际情况,编制完成《吴起县2021年县级财政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
Appears in 1 contract
Samples: 招标文件
项目背景. 吴起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丘陵沟整区的过渡地带,属白于山核心区域,这里曾经缺林少绿、生态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社会经济极其落后。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1998年,吴起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口号,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至2012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4.79万亩,经国家确认兑现184.87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经过二十余年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营造起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为主的防护林214.64万亩,对保障农业生产、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专题研究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正式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依据《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国灾险普办发〔2020〕2号),在持续做好各部门常态化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普查工作。本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的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普查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六大灾种;调查内容包括:开展灾害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调查成果将为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提供数据基础,为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近年来,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工程初期营造的防护林已陆续进入树木生理成过熟期,枯立木、濒死木株数日渐增多,防护林退化衰败现象日趋严重,难以自然更新恢复和维持稳定的生长状态。另外,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条件等因素所限,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过大、林分生长不良等情况。加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防护功能整体下降、病虫害加重,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发挥本次普查参与主体多,协调任务重,将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上下指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水利 部门,左右指各级水利部门和应急部门)。水旱灾害是全国综合风险普查的六大灾种之一,相关普查工作由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实施。2020年8月起,水利部多次召开培训会,全面深化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技术交流与培训。2020年12月4日,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办防函〔2020〕1074号),全面推进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 作。2020年9月15日,省普查办(应急部门牵头)印发《关于做好我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粤国灾险普办〔2020〕2号),全面部署我省风险普查工作。按照分工安排,省级水利部门主要负责水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 估、洪水灾害(防洪工程)隐患调查及评估、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工作,达到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的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在4年试点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全面落实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任务的通知》(林防造字[2019]9号),标志着退化林修复改造已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为加强全县生态建设步伐,提高林分质量,2021年8月,吴起县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县域退化林分布、生长状况、林种(树种)结构等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委托设计单位依据《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LY/T3179-2020)》、《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LY/T2786-2017)》等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结合县域退化林实际情况,编制完成《吴起县2021年县级财政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2021年1月26日,省水利厅普查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我省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粤水防御函 〔2021〕144号),部署各地市做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广东省结合水利部工作要求与省内水旱风险隐患实际,为便于日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开展,要求成果数据可靠且能与日常防御水旱风险工作紧密结合,用普查成果切实加强广东省水旱灾害预报预警能力,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推进水旱灾害防御相关工作。
Appears in 1 contract
Samples: 公开招标文件
项目背景. 吴起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丘陵沟整区的过渡地带,属白于山核心区域,这里曾经缺林少绿、生态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社会经济极其落后。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1998年,吴起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口号,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至2012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4.79万亩,经国家确认兑现184.87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经过二十余年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营造起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为主的防护林214.64万亩,对保障农业生产、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要求,顺应新兴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规范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大力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积极营造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为打造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工程初期营造的防护林已陆续进入树木生理成过熟期,枯立木、濒死木株数日渐增多,防护林退化衰败现象日趋严重,难以自然更新恢复和维持稳定的生长状态。另外,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条件等因素所限,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过大、林分生长不良等情况。加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防护功能整体下降、病虫害加重,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发挥《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按照安全为先、保护隐私的原则,充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拓展完善现有设施资源,全面建成互通共享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强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创新管理模式,推动生育登记网上办理。消除数据壁垒,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探索社会化健康医疗数据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实现健康医疗数据在平台集聚、业务事项在平台办理、政府决策依托平台支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工作,达到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的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在4年试点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全面落实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任务的通知》(林防造字[2019]9号),标志着退化林修复改造已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为加强全县生态建设步伐,提高林分质量,2021年8月,吴起县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县域退化林分布、生长状况、林种(树种)结构等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委托设计单位依据《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LY/T3179-2020)》、《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LY/T2786-2017)》等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结合县域退化林实际情况,编制完成《吴起县2021年县级财政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2021年10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推动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加快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作为新医改“三医联动”的优秀代表,更应该通过不断的深入完善改革路径,让“三医联动”政策叠加效益进一步显现。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11号)总体部署要求及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按照文件要求中强调要促进全民健康信息联通应用,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为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治疗,推动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构建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核心数据库,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统一接入和数据共享。探索建立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监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数据共享。研究制定数据开放清单,开展政府医疗健康数据授权运营试点。严格规范公民健康信息管理使用,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
Appears in 1 contract
Samples: 公开招标文件
项目背景. 吴起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丘陵沟整区的过渡地带,属白于山核心区域,这里曾经缺林少绿、生态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社会经济极其落后。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1998年,吴起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口号,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至2012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4.79万亩,经国家确认兑现184.87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经过二十余年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营造起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为主的防护林214.64万亩,对保障农业生产、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阐述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新理念、新要求。2018年10月1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对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行专门部署,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九项重点工程,“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位列九项重点工程之首。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 〔2020〕12 号),明确要求“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2021年4月7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修订版)》(国灾险普办发〔2021〕6号);2021年7月27日,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粤国灾险普办发〔2021〕12号)。 近年来,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工程初期营造的防护林已陆续进入树木生理成过熟期,枯立木、濒死木株数日渐增多,防护林退化衰败现象日趋严重,难以自然更新恢复和维持稳定的生长状态。另外,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条件等因素所限,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过大、林分生长不良等情况。加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防护功能整体下降、病虫害加重,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发挥根据国家统一印发的实施方案要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的总体原则实施,以先全面调查再分级评估的步骤开展,各级政府成立普查办按行政层级有序组织实施各级普查任务,其中省级普查办和省级各行业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地区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并督导全省开展普查各项工作任务,督导辖区地市、县区具体开展各级普查调查任务,组织具体开展全省省、市、县三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市级普查办和市级各行业部门负责全面组织并督导全市开展普查各项工作任务,督导辖区县区具体开展普查调查任务,审核辖区县区提交的调查数据并补充市级层面调查数据;县级普查办和县级各行业部门负责全面组织全县具体开展普查调查任务,上报提交全辖区调查数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工作,达到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的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在4年试点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全面落实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任务的通知》(林防造字[2019]9号),标志着退化林修复改造已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为加强全县生态建设步伐,提高林分质量,2021年8月,吴起县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县域退化林分布、生长状况、林种(树种)结构等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委托设计单位依据《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LY/T3179-2020)》、《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LY/T2786-2017)》等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结合县域退化林实际情况,编制完成《吴起县2021年县级财政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广东省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要求,开展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以下简称“普查”),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开展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减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要素的广东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应用需要编制省级 1:25万、市县级1:5万或1:10万主要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自然灾害区划,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非煤矿山自然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依托统一开发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软件开展调查对象清查、调查和质量审核上报工作。调查范围是对广东省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尾矿库开展基础信息、自然灾害(地震灾害、水旱(洪涝)灾害、地质灾害)设防情况、防灾减灾能力等信息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 震、水旱、地质灾害有关成果数据,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尾矿库自然灾害设防达标与致灾危险性评估。 广东省要求在普查的基础上开展非煤矿山的应用研究和典型示范应用工作。本项目重点从自然灾害与安全生产耦合的链式灾害开展研究。
Appears in 1 contract
Samples: 公开招标
项目背景. 吴起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丘陵沟整区的过渡地带,属白于山核心区域,这里曾经缺林少绿、生态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社会经济极其落后。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1998年,吴起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口号,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至2012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4.79万亩,经国家确认兑现184.87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经过二十余年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营造起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为主的防护林214.64万亩,对保障农业生产、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2022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办发〔2022〕15号),要求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遵循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制度和科技支撑保障,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促进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水平。 近年来,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工程初期营造的防护林已陆续进入树木生理成过熟期,枯立木、濒死木株数日渐增多,防护林退化衰败现象日趋严重,难以自然更新恢复和维持稳定的生长状态。另外,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条件等因素所限,防护林普遍存在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过大、林分生长不良等情况。加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防护功能整体下降、病虫害加重,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发挥2022年12月9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第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环办固体〔2022〕32号),要求对列入《第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的化学物质,应当按照《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完成详细信息调查和加密监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工作,达到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的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在4年试点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全面落实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改造任务的通知》(林防造字[2019]9号),标志着退化林修复改造已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为加强全县生态建设步伐,提高林分质量,2021年8月,吴起县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县域退化林分布、生长状况、林种(树种)结构等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委托设计单位依据《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LY/T3179-2020)》、《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LY/T2786-2017)》等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结合县域退化林实际情况,编制完成《吴起县2021年县级财政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2022年12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浙政办发〔2022〕84号),要求2024年底前制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及相应管控措施;到2025年,掌握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状况、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状况、环境与健康风险状况,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限制、限排措施,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得到有限管控,新污染物治理政策、标准、技术和监管体系基本健全。 2023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2023〕418号),指出第一批国家优先评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是目前亟待开展的重要任务,且已纳入生态环境部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跟踪评估工作的评估指标。 通过实施“嘉兴市优先评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项目”,对嘉兴市典型工业园区及周边区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源,为制定社会经济可行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支撑,建立健全嘉兴市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推动嘉兴市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绿色替代,进一步提高区域环境管理水平。 本项目依托首批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的工作成果,针对我市涉及到的《第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中且产用量大的或我市涉及的典型化学物质,选择南湖金鹰电镀园区和海宁经编产业园作为目标园区,结合园区内企业生产情况、三废处置情况及污染物性质等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摸清相关污染排放源对环境的影响。
Appears in 1 contract
Samples: 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