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及盈利情况 样本条款

收入及盈利情况.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 1-6 月张润置业实现营业收入 3,101.47万元、7,256.84 万元、8,333.93 万元和 4,211.35 万元,其中主要为园区租赁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 1-6 月张润置业营业总成本分别为 5,029.16 万元、5,064.37 万元、4,683.51 万元和 2,482.54 万元,主要为营业成本 和银行借款产生的财务费用;其中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 1-6 月 张润置业营业成本分别为 2,143.08 万元、2,329.15 万元、2,327.96 万元和 1,146.96万元,分别占营业总收入的 66.34%、32.10%、27.93%和 27.24%;财务费用分别为 2,862.54 万元、2,684.85 万元、2,256.70 万元和 1,011.96 万元,分别占营业总收入的 92.30%、37.00%、27.08%和 24.03%。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以及 2022 年 1-6 月,张润置业的营业毛利率分别为 33.66%、67.90%、72.07%和 72.76%,经营效率快速提升后保持稳定。2019 年、 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 1-6 月,张润置业实现净利润-1,927.69 万元、2,620.08 万元和 2,695.92 万元和 1,285.81 万元,呈现平稳态势。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张润置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 4,406.69 万元、7,753.77 万元和 7,515.54 万元,经营现金流情况良好。

Related to 收入及盈利情况

  • 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 本协议适用中国法律,并依此解释。 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协议签订各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 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地点为北京。仲裁裁决是终局性的并对各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争议处理期间,合同当事人仍应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维护资产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 争议解决 因本合同有关的任何纠纷或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文明施工 合同当事人对文明施工的要求: 。

  • 质量保修责任 1. 属于保修范围、内容的项目,承包人应当在接到保修通知之日起 7 天内派人保修。承包人不在约定期限内派人保修的,发包人可以委托他人修理。 2. 发生紧急事故需抢修的,承包人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应当立即到达事故现场抢修。 3. 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立即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由原设计人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人提出保修方案,承包人实施保修。 4. 质量保修完成后,由发包人组织验收。

  • 争议解决方式 因本协议产生或与之相关的争议,双方当事人应通过协商、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能解决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地点为北京市,按照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争议处理期间,双方当事人应恪守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职责,各自继续忠实、勤勉、尽责地履行《基金合同》和本托管协议规定的义务,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本协议受中国法律管辖。

  •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特定目的存續期間、依相關法令所定(例如商業會計法等)或因執行業務所必須之保存期間或依個別契約就資料之保存所定之保存年限。(以期限最長者為準)。 (2) 地區:「個人資料利用之對象」其國內及國外所在地。

  • 申购赎回清单的格式 申购赎回清单的格式举例如下:

  • 合作范围 乙方作为本项目中选社会资本,按照采购文件要求出资组建项目公司,按照 《PPP 项目合同》等合同文件约定负责本项目合作范围内的项目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工作。

  • 备注说明 (1) 若本项目采用不见面开标,开标时投标人使用 CA证书参与远程投标文件解密。投标人用于解密的CA证书应为该投标文件生成加密、上传的同一把 CA证书。 (2) 若本项目采用不见面开标,投标人在开标时间前30分钟,应当提前登录开标系统进行签到,填写联系人姓名与联系号码;在系统约定时间内使用CA证书签到以及解密,未成功签到或未成功解密的视为其无效投标。 (3) 投标人对不见面开标过程和开标记录有疑义,应在开标系统规定时间内在不见面开标室提出异议,采购代理机构在网上开标系统中进行查看及回复。开标会议结束后不再接受相关询问、质疑或者回避申请。

  • 争议解决办法 因履行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甲、乙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争议,则向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