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评估. (1) 含水层结构 评估区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含水层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天然状态下,基岩裂隙含水层相对封闭。现状露天开采未揭露地下水含水层,露天采场无涌水。未影响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现状评估露天采矿活动对地表水影响程度较轻。 当地区域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SO4·Cl-Ca(Na)型水,pH 值平均为 7.8,矿化度平均值为 0.5g/L。 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赋存介质为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层,主要分布在区内低洼地带,由砾石、砂、土组成,该层固结性差,结构疏松,孔隙比大,透水性好,且均在地下水位以上,故将其划分为透水不含水层。
现状评估. 对现有环卫设施现状进行排摸评估,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
现状评估. 在充分收集矿山相关资料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和水土污染的破坏情况进行了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表 3-6)确定。 表 3‒3 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采矿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 10000 立方米/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 坏; 采矿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较 大,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较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 3000~10000 立方米/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比较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或破坏; 采矿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小于 3000 立方米/d,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 破坏;
现状评估. 1. 现状评估 1.1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氧含量、血压 1.2测量血糖(如必要)
现状评估.
3.2.1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3.2.1.1 矿山地质灾害评估与级别 柳河铁矿项目为中型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可确定评估区地质灾害评估级别为二级。
3.2.1.2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评估区为丘陵地貌,地形坡度 20~30°,地势起伏较大。矿体顶底板围岩为斜长角闪片麻岩、混花岗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均属较坚硬岩体,裂隙不发育,稳固性好。露天采坑为岩质边坡,边坡角 55°,目前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经现场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没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危害程度轻,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矿区矿业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分级为较轻。
3.2.2 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 矿区范围内已形成一个南北长约 590m,东西宽 140~250m 露天采坑,北部露天采坑最低开采标高 147.86m,南部露天采坑最低开采标高 80.41m。坡上风化基岩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和排泄通道,所以矿山露天开采破坏了区内局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均衡特征。矿山正常涌水量 200m3/d,矿坑排水量小,地下水位无明显变化,未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未受影响。 在采矿活动中,不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无生活污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矿区矿业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分级为较轻。
3.2.3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现状评估 矿山由于采矿活动,目前矿区范围内已形成一个南北长约 590m,东西宽 140~250m 露天采坑,北部露天采坑最低开采标高 147.86m,南部露天采坑最低开采标高 80.41m,边坡角 40~55°。露天开采造成山体破损,岩石裸露,边坡陡峭,岩石松动,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 矿山为采矿及运输矿石方便,开拓了运输道路连接采矿区、工业广场、办公库房区及农村道路。运输道路的开拓损毁地表植被,使原来植被生长条件受限。
现状评估. 该矿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危险性小,影响程度较轻;矿业活动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用水,影响程度较轻;由于采矿工作形成的采场、表土场、办公库房区等,规模较大,对地形地貌景观产生较严重的影响;矿业活动占用破坏林地面积大于 4hm2,影响程度严重。综确定该矿山现状评估的影响程度分级为严重级别。
现状评估. 开展调研,了解服务对象精神健康状况、社区康复问题及需求。建立健全直接服务对象基本情况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