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use of 行业政策 Clause in Contracts

行业政策.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行业,国家陆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指导性文件,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名称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相关内容 《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2022 年 11 月 工信部、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 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好 2.0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原材料、关键软件、核心 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 年 7 月 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到 2025 年,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实现 产业化应用 《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 年 12 月 发改委、工信部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大“首台套” “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领域“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 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 2021 年 3 月 十三届全国人 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 远景目标纲要》 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 动能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 2020 年 10 月 国务院办公厅 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 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 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 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2020 年 10 月 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 汽车轻量化是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共性基础技术;轻量化是有效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将带动冶金、材料、装备等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 2035 年燃油乘用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25%,纯电乘用 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35% 《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 工信部政法 [2020]29 号) 2020 年 2 月 工信部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重点支持 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食品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核 心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等配套产业的支撑能力

Appears in 1 contract

Samples: 科创公司

行业政策.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行业,国家陆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指导性文件,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发布时间 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 主要内容 2017 年 8 月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 见》 国务院 提出丰富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由文化部、中央网信办、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负责,实施数字内容创新发展工程名称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相关内容 《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2022 年 11 月 工信部、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 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好 2.0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原材料、关键软件、核心 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 2016 年 7 月 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到 2025 年,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实现 产业化应用 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告产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202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提出实现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效益、深化行业改革和优化发展环境五大目标,重点任务为提升广告企业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广告产业创新、推进广告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广告产业国际化水平、完善公益广告发展体系、建设广告业公关服务体系、发展广告研究和教育培训、促进广告市场秩序继续好转和推进行业组织改革发展。 2016 12 6 发改委、工信部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大“首台套” “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领域“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 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 2021 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意见》在阐述以品牌促进供需结构升级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理清了基本思路,明确了主要任务,设置了重大工程,提出了保障措施。《意见》作为我国首份国家级关于品牌建设的文件,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品牌发展与供需结构升级的重要指引。 2016 年 3 月 十三届全国人 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 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以先进技术为辅助,内容建设为基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内容+平台+终 发布时间 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 主要内容 要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 动能 端”的新型传播体系,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 2015 年 7 月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20 国务院 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014 10 8 国务院办公厅 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 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 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 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2020 年 10 月 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 汽车轻量化是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共性基础技术;轻量化是有效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将带动冶金、材料、装备等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 2035 年燃油乘用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25%,纯电乘用 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35% 《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 工信部政法 [2020]29 号) 2020 2014 年 2 月 工信部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重点支持 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食品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核 心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等配套产业的支撑能力《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Appears in 1 contract

Samples: 增资协议

行业政策.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行业,国家陆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指导性文件,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2016 年 3 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求包装行业面向建设包装强国的战略任务,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全面推进绿色包装、安全包装、智能包装一体化发展,有效提升包装制品、包装装备、包装印刷等关键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名称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相关内容 《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2022 2016 11 月 工信部、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 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好 2.0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原材料、关键软件、核心 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 5 月,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布《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指出“十三五”塑料加工业应紧紧围绕“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成型”的技术方向,重点突破原料、先进成型技术与工艺、装备三大发展瓶颈;要认真贯彻《中国制造 2025》,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实施新兴战略产业,发挥塑料加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的重要作用;要紧紧围绕“高端化”战略,加强以产学研为主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和核心技术。 2016 7 月 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到 2025 年,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实现 产业化应用 《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 8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轻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进一步推动轻工机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食品机械重点发展大型高速成套化、无菌化、智能化食品生产及 PET 瓶、易拉罐等包装生产线。塑料机械重点开展驱动传动系统数控化与效能提升,成型过程复杂参数传感与智能控制,嵌入式机器人协同应用、综合决策与信息化管理等技术研发及应用。电池机械重点开发铅蓄电池连续化极板制造,动力电池宽幅高速极片制造,自动化成分容系统和电池系统测试,废旧电池分选、拆解及再生等设备。加快推进高效高精度扣式电池等自动生产线的国产化。 2016 年 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食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将大型吹灌旋一体化无菌冷灌装技术与装备和超洁净灌装生产线(开发 72,000 瓶/时以上旋转式 PET 瓶饮料吹灌旋一体化装备、36,000 瓶/时饮料无菌吹灌旋一体机、12L 以上大瓶水吹灌旋一体机等),全自动数控高速自立袋灌装封口设备,饮料品质在线检测与自动剔除装备,高速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含气饮料灌装封盖设备,单腔 2,400 瓶/时以上高速旋转式 PET 瓶吹瓶机等纳入行业专用装备自主化发展重点。 2016 年 12 月 发改委、工信部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大“首台套” “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领域“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 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月,中国包装联合会发布了《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包装、智能包装、安全包装被确定为包装工业的“三大方向”。规划明晰了“十三五”方向,包装工业规模持续增长,质量素质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结构调整优化,动力逐步转换,这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包装工业的主要目标;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贡献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十三五”时期包装业的核心目标。 2016 2021 年 3 月 十三届全国人 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 远景目标纲要》 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 动能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 2020 年 10 月 国务院办公厅 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 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 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 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2020 年 10 月 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 汽车轻量化是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共性基础技术;轻量化是有效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将带动冶金、材料、装备等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 2035 年燃油乘用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25%,纯电乘用 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35% 《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 工信部政法 [2020]29 号) 2020 年 2 月 工信部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重点支持 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食品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核 心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等配套产业的支撑能力1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构建创新体系。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实施包装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引导企业建立研发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技术中心、创新团队和众创空间建设,着力落实“双创”行动,鼓励包装企业构建创新创业融合孵化的平台与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包装行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建设一批面向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以及成果推广与应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平台,形成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群。

Appears in 1 contract

Samples: 房地产开发

行业政策.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行业,国家陆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指导性文件,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钢铁行业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同时也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明显的行业。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我国第一部指导钢铁行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政策指出,钢铁行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具体目标是: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使钢铁行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2008年钢铁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体行业呈现出放缓、低迷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于2009年1月14日原则审议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此次规划的出台显示出钢铁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不可动摇的地位。《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钢铁业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力争至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若干个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名称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相关内容 《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2022 年 11 月 工信部、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 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好 2.0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原材料、关键软件、核心 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 年 7 月 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转型效果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到 2025 年,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实现 产业化应用 《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 2012年8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40号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对有关领域、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等节能减排目标。 2012年9月初,工信部出台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以下称:新规范),新规范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对钢铁企业在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能耗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实行更加严格的能耗环保管理标准。吨钢烟(粉)尘排放量调整为不超过1.19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63千克,吨钢新水消耗提高到不超过4.1立方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4%。同时,增加了烧结、炼铁等各工序新的排放标准。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装备水平、环保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新规范的实施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促进淘汰落后、推动兼并重组,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013年10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其中对钢铁行业重点推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山西、江西等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整合分散钢铁产能,推动城市钢厂搬迁,优化产业布局,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 2014年7月18日,环保部、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环发[2014]107号)。建立以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空气质量改善程度作为检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准,设立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指标,通过强化考核,以督促各地区贯彻落实《大气十条》及《目标责任书》工作要求。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2015年7月,工信部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进行了修订,规范提出严格控制新增钢铁产能,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敏感区域实施减量置换,不得新建独立炼钢、炼铁热轧企业,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目标锁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大型结构性重组,遏制行业无序竞争,加大产品创新,促进绿色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 2016年10月28日,工信部制定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已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将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钢铁行业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质量为先、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实现调整升级,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7年5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及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坚定不移处置“僵尸企业”,以便更加严格的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清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产能,更加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2018年1月,工信部对2015年发布的《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出台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月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对钢铁企业炼铁、炼钢冶炼设备的产能置换标准、比例、程序等方面内容予以明确。 2018年8月21日,为巩固扩大供给侧改革性改革成果,构建促进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商务部连同九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对钢铁企业支持措施的函》,要求切实贯彻中央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和推动产业绿色发展要求,不得出台支持违规新增产能的措施,以及阻碍不符合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的产能退出和“僵尸企业”出清的措施。 2019年有关基建稳增长政策不断释放,降低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万亿元,发改委开展为期半年的“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规划随之出台。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 于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开展现有钢铁产能置换项目自查工作,研究制定钢铁项目备案指导意见、修订钢铁产能置换办法,加强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2020年 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提出确保2020年要全面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加快处置钢铁行业“僵尸企业”,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严禁新增产能,开展巩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成果专项抽查等。 2020 年 12 月 发改委、工信部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大“首台套”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钢铁产能置换细则和对应的产能核算办法,其总体架构与 2017 年 12 月底公布的文件基本相同,本次变动内容主要为产能置换限制区域扩大,减量置换力度加大。上述政策的出台均是为了巩固现阶段钢铁行业去产能成果,确保现存项目符合政策要求,进一步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行人聚焦于各类基建和制造业客户的供应链需求痛点,融合公司全国线下网络和电商平台,数字化协同整合社会仓储、运输及加工等资源,为大宗商品供应链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产销衔接、库存管理、物流配送、半成品加工、套期保值等全链条集成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致力于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组织者和供应链管理者”。 发行人已连续 12 年上榜财富中国 500 强企业,2021 年排名提升至 97 位。 2020 年在第 21 届上市公司金牛奖评选中荣获“金牛最具投资价值奖”,2020 年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试点主体”和“浙江省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并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中期评价中获得“优等”。 2020 年,公司入选中证浙江国资创新发展指数。 公司定位于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组织、配置优势资源,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集成服务,致力于打造 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领域“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 业融通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 2021 年 3 月 十三届全国人 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 远景目标纲要》 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 动能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 2020 年 10 月 国务院办公厅 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 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 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 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2020 年 10 月 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 汽车轻量化是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共性基础技术;轻量化是有效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将带动冶金、材料、装备等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 2035 年燃油乘用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25%,纯电乘用 车轻量化系数降低 35% 《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 工信部政法 [2020]29 号) 2020 年 2 月 工信部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重点支持 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食品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核 心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等配套产业的支撑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组织者和供应链管理者”。公司根据“一二三”发展战略

Appears in 1 contract

Samples: 牵头主承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