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述 样本条款

行业概述. 公司所处行业为物流仓储业。近几年,我国仓储行业得益于内需拉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而快速增长。但随着传统地产商的进入及电商自建仓库步伐的加快,未来仓储行业竞争压力或将加大。 受我国内需拉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前期物流设施相对不足的多重影响,近年来国内仓储业经历了迅速的扩张。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 2011 年的 2,437.19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6,245.6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4.39%。截至 2018 年底,我国营业性通用 (常温)仓库面积约 10.60 亿平方米,比 2017 年底的 10.38 亿平方米增长 2.1%。在冷 库方面,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冷库总容积约 1.47 亿立方米,比 2017 年底增长 8.63%。 2011 年-2019 年国内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行业概述. 1996 年,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分部的专家小组在“功能性食品的科学概念及其功能成分应用的科学基础”研讨会上提出了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即“一种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对身体某种或多种机能有益处,有足够营养效果改善健康状况或者能减少患病,即可被称为功能性食品”。 2001 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益生菌定义为摄入量足够时对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从我国和全球范围来 讲,含益生菌食品都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 年 4 月,我国发布《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将双歧杆菌、乳杆菌和链球菌三个菌属中的部分菌种(包括青春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益生菌菌种)纳入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范围,益生菌的食用在我国正式起步。目前,我国益生菌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为将益生菌添加于婴幼儿奶粉、酸奶、饮料中,即食型益生菌粉、菌片和固体饮料等益生菌终端消费品的市场也在不断成长。 2021 年 11 月 8 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对益生菌及益生菌食品进行了定义、分类,并对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运输贮存进行了明确规定。团标明确,益生菌食品是指“添加了益生菌,并且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符合一定要求的食品”。 公司食用益生菌制品属于普通膳食补充剂,隶属于功能性食品(或健康食品)范畴,但并非《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保健食品。益生菌可用作膳食补充剂、食品配料、食品添加剂、药品等,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是功能性食品中成长最快的品种之一。目前,我国益生菌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为将益生菌添加于婴幼儿奶粉、酸奶、饮料中,即食型益生菌、菌片等益生菌终端消费品的市场也在不断成长。
行业概述. 微生态制剂是从动物或自然界分离、筛选、鉴定或通过生物工程人工组建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有活菌并用于人、动物及植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广义的微生态制剂既包括正常微生物成员 (即益生菌),还包括一些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所需物质的制剂,如低聚糖等益生元。狭义上讲,微生态制剂即指益生菌制品。 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宿主体内的微生态结构,排除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袭,并在调整微生态失调、生物拮抗、代谢产物、增强免疫、促进机体营养吸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微生态制剂在动植物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和微生物肥料。
行业概述. 1、电线电缆行业概述 电线电缆按国际电工名词术语定义为“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 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它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电器、仪表所不可 缺少的器材,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 电线电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是机械行业中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产业,电线电缆产品广 泛应用于能源、交通、通信、汽车以及石油化工等产业,其发展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走向以及各相关行业发展的影响,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行业概述. 公司所处聚焦于供应链、大数据及新能源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产业服务行业。近几年,我国仓储行业得益于内需拉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而快速增长。但随着传统地产商的进入及电商自建仓库步伐的加快,未来仓储行业竞争压力或将加大。
行业概述. 新闻出版是信息密集型的文化产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综合性工作。“十一五”以来,新闻出版业稳步发展,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传统出版持续发展,印刷复制增长势头强劲,出版物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新闻出版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新闻出版业发展空间逐步拓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传播、外贸等为主,包括教育、科研、版权代理、物资供应、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 2017 年,新闻出版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动优化升级和融合发展,持续提高优质出版产品供给,实现了行业的良好发展。2017 年新闻出版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不含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18,119.2亿元,较 2016 年同口径增长 4.5%;拥有资产总额 22,165.4 亿元,增长 3.0%;利润总额 1,344.3 亿元,增长 2.7%。另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汇总数据显示, 2017 年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 7,071.9 亿元,增长 23.6%。 2018 年,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继续增长,经济规 模稳步提升。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18,687.5 亿元,较 2017年增长 3.1%;拥有资产总额 23,414.2 亿元,增长 5.6%;所有者权益 11,807.2 亿元,增长 4.4%。其中,图书出版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提速,营收增速在 8 个产业类别中名列第一。 过去几年内,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营性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完成,组建了一批出版传媒集团和报业、期刊、印刷、发行集团。转制后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和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资 本进入新闻出版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走出去”模式不断创新,渠道日渐宽广,对外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实现了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输出双增长。新闻出版行政机构更加健全,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
行业概述. 发行人主营业务为废电的回收与拆解处理和产业园区固体废弃物一体化处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发行人所属行业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C42)。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发行人所处行业属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于 2019 年 10 月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发行人主营业务所属的“区域性废旧汽车、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船舶、废钢铁、废旧木材、废旧橡胶等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行业为发展鼓励类行业。
行业概述. 2018 年,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民航紧扣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约瓶颈,步步为营,攻坚克难,行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行业概述. 纯碱,学名碳酸钠,俗名苏打、石碱、洗涤碱,化学式 Na2CO3,属于盐类,含十个结晶水的碳酸钠为无色晶体,结晶水不稳定,易风化成白色粉末碳酸钠,为强电解质,具有盐的通性和热稳定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纯碱广泛应用于建材、轻工、化工、冶金、纺织等工业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堪称“化工之母”。建材行业主要用于制造玻璃,如平板玻璃、瓶玻璃、光学玻璃和高级器皿等;轻工行业主要用于洗衣粉、三聚磷酸钠、保温瓶、灯泡、白糖、搪瓷、皮革、日用玻璃、造纸等;化工行业主要用于制取钠盐、金属碳酸盐、小苏打、硝酸钠、亚硝酸钠、硅酸钠、硼砂、漂白剂、填料、洗涤剂、催化剂及染料等;冶金工业主要用作冶炼助熔剂、脱除硫和磷、选矿, 以及铜、铅、镍、锡、铀、铝等金属的制备;在陶瓷工业中制取耐火材料和釉也会用到纯碱。另外,纯碱还可用于显像管、石油、医药、国防军工等领域。 从纯碱下游消费领域看,主要有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化学品、氧化铝以及合成洗涤剂等,其中玻璃是最主要消费领域。 纯碱生产工艺主要分天然碱法和合成碱法,而合成碱法又分氨碱法和联碱 45%和 49%。 资料来源:中国氯碱网 纯碱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简介及优缺点对比情况如下: 生产工艺 工艺简介 优点 缺点 氨碱法 以盐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以氨为中间辅助材料生产纯碱的方法,产物包括纯碱和 碱化渣(氯化钙等) 原料廉价易得,产品质量高,合成氨可以循环使用,利用率高 盐利用率较低,副产氯化钙废渣排放量较大 联碱法 以合成氨装置生产的氨和二氧化碳及原盐为原料生产纯碱并联产氯化铵的方法,产物包括纯碱和氯化铵,生石 灰等 原盐利用率高,污染少、能耗低 合成氨利用率较低,需要配套合成氨装置,一次性投资额较大,同时纯碱产能会受到化肥行 业的影响 天然碱法 以天然矿物碱,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经煅烧、过滤、结晶制得纯碱的 方法 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环境污染小 质量较低,含硫酸根较多;受限于天然碱资源 自 2003 年我国纯碱产量首超美国后,产量逐年攀升,并于 2010 年成功跃居全球产量第一大国。2016 年受环保限产影响,我国纯碱产量为 2,588 万吨(占全球产量约 45%),为近 25 年来首次产量负增长。国内纯碱基本由国内市场内部 消化,对外贸易为净出口状态,但出口占比较低。2020 全年纯碱出口 137.8261 万吨,进口 32.52 万吨,净出口 105.31 万吨,仅占全国产量的 3.74%。
行业概述. PVC 全名为 PolyvinylChloride,是世界五大通用材料之一,全球总产量仅 次于聚乙烯,位居塑料产品产量的第二位。PVC 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电子、医疗、汽车等领域,成为应用领域最广的塑料品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PVC 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目前氯乙烯单体的生产主要有两种原料路线:以石油乙烯为原料的乙烯氧氯化法(简称“乙烯法”),称为石油路线;由乙炔和氯化氢合成氯乙烯单体,乙炔来自电石,称为电石路线(简称“电石法”)。乙烯法在西欧、北美、中东等地区应用广泛,电石法则在中国发展较快。由于我国资源呈现“富煤贫油”的结构以及电石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等,因此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以电石法生产 PVC 为主。 从产能分布来看,我国 PVC 总产能约一半左右集中在西北地区,依赖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从而较为方便的获取电石原料,主要进行电石法 PVC 的生产。乙烯法产能仅占总产能的 18%左右,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内 PVC 行业发展已由规模扩张期进入深度调整期,从 2011年开始到 2016 年上半年,PVC 价格处于下降趋势,2016 年下半年受到成本端上升、供给端收缩以及需求端好转影响,PVC 产品价格迅速上涨。受行业景气度上升的影响,2017 年以来国内 PVC 产量逐渐提高,2017 年国内聚氯乙烯产量为1,764.72 万吨,同比增加5.72%。2018 年国内聚氯乙烯累计产量已达1,922.19万吨,同比增加 8.92%。2019 年国内聚氯乙烯累计产量已达 1,933.40 万吨,同比增加 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