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概況 样本条款

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產業概況. (1) 產業現況與發展 A. 醫療器材產業現況與發展 醫療器材與國民健康息息相關,是一種協助人類疾病預防、診斷、減緩與治療的民生必要性產業,故因景氣變化而波動的幅度較其他產業小。醫療器材包含血糖計、血壓計、聽診器、輪椅、醫院用儀器等,範圍相當廣泛,整體來說,醫療器材產業的特性可歸納如下: a. 產品多樣性 b. 技術複雜度與整合度高 c. 研發與利潤的不確定性高 d. 產品上市具審查門檻 e. 市場的封閉性高 f. 領導廠商藉由併購快速擴張 根據工研院2010年7月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預測,2009年全球市場達2,568億美金,2011年可達2,898億美金,平均年成長率6.2%。由於老年人口快速成長, 65歲以上高齡人口數將於2011~2029年進入高峰期,改變人口金字塔的結構。高齡化社會促使慢性病患照護需求與醫療經費相關支出逐年攀升,未來市場仍將保持穩健的成長動能。
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鑄造產業係所謂的工業之母,其鑄品材質可細分為鐵、鋼、鋁合金、銅合金、鎂合金及鈦合金等等,涵蓋了一個國家各種工業的基礎材料,是世界各國工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產業。目前國內鑄造業以鑄鐵廠商佔大多數,就鑄鐵產品而言,其種類大致上可分為灰口鑄鐵(FC)、球墨鑄鐵(FCD)、沃斯回火球墨鑄鐵(ADI)等;生產方式則以濕砂模(中、小型鑄件)、呋喃模(大型鑄件)為主,其應用範圍包含運輸工具、機械、電機、電子、營建器材、民生及高精密的國防航太工業等,故在工業發展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國內鑄造工業於日據時代即已萌芽,歷經 60 年代能源危機時期伴隨著 傳統出口產業的繁榮,產業呈現蓬勃發展,全盛時期鑄造廠商數高達 1,600多家,然而臺灣近十幾年來由於勞動人力取得不易,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及下游產業外移等因素影響,許多體質不良或小規模家庭式鑄造廠紛紛關閉歇業,使得廠商數持續縮減,僅剩少數具經濟規模之自動化專業鑄造廠商如嘉義鋼鐵、勤美、六和機械、美達工業、光隆、甲聖、穎杰、源潤豐、台灣正昇等廠家外,其餘大都屬家庭式生產工廠,生產規模小,且缺乏成熟之技術及自動化設備,產品品質良莠不齊、交貨日期不定,而難與一般專業鑄造廠商競爭。 依據第 50 屆世界鑄件產量普查結果顯示,2015 年全球鑄件產量比 2014年增加 0.4%,全球鑄件產量增長已呈現停滯狀,從全球鑄造產業發展趨勢來看,中國鑄件產量較去年度下降 1.3%,佔全球鑄件產量的 44%,仍為世界第一大鑄件生產國,但產品仍以中低階為主,高附加價值的高階鑄件仍以進口為主,台灣專業鑄造廠商在品質、交期、精密度、成本控制及服務上仍具有相當競爭優勢,未來產業應朝向持續自動化技術、改善工作環境、人才留用與培訓三個方向邁進,以吸引更多青年新血投入,促進產業轉型,提高產業形象,在機械、汽車產業需求加持下,不管在外銷及內需市場上,台灣鑄造產業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本公司及其子公司主要從事球墨鑄鐵及灰口鑄鐵等高級鑄件生產製造,產品之應用大致上可歸屬為機械零件及汽車零件,故與機械產業及汽車產業有相當高之關聯性,茲就機械及汽車產業之發展來說明本公司及其子公司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A. 機械產業 機械產業是典型技術密集工業,也是國家的重點樞紐工業,機械產業是指各產業中,直接用於生產的機械設備及輔助設備,主要可以分為五大範圍: ћ工具機:車床、鑽床、磨床、鋸床、NC 工具機、非傳統加工工具機等。 ќ產業機械:紡織及成衣機械、包裝機械、木工機械、化工機械、塑膠機械、造紙印刷機械、食品飲料機械、農業園藝機械。 ѝ通用機械:事務機器、污染防治設備、模具、壓縮機及鼓風機、電動工具、機械人、輸送設備。 ў動力機械:引擎發動機、渦輪機、鍋爐、內燃機、其他動力機械。 џ零組件:軸承、閥類、齒輪、空油壓原件及其他零組件。 台灣機械產業從 1980 年代開始正式展開高速成長,從 1981 年到 2016 年之間,產值由新台幣 500 億元成長到 8,433 億元,成長了約 17倍,亞洲地區的經濟成長,尢其是中國大陸市場,是近十餘年來主要成長動力,台灣機械工業發展至今,已建立了相當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不論在國內市場或國際市場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台灣機械產業 2012~2016 年產值資料如下: 機械行業別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金屬加工工具機 151,612 141,038 150,886 138,513 119,544 高科技生產設備 85,872 108,523 123,561 128,716 126,579 產業機械 164,234 169,838 181,104 187,980 184,397 搬運與自動化機械 40,924 41,505 48,092 45,869 45,558 機械傳動元件 41,371 43,688 48,362 50,914 47,514
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本公司主要業務項目包括二類,一類屬電腦網路及資訊服務業之加值型經銷商,提供整合性硬體與軟體系統建置及維護服務,另一類為半導體設備及應用材料之代理銷售服務;以下茲就本公司所屬產業之現況及特性分析如下:
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A.半導體產業 (A) 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現況 依WSTS 資料顯示(詳表一)2006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 2,477 億美元,較 2005 年成長 8.9%。預期 2007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可成長 2.3%,產值為 2,535 億美元。至於 2008 年及 2009 年半導體景氣仍將維持成長趨 勢,產值分別為 2,792 億美元及 2,938 億美元,成長率分別達 10.2%及 5.2%;分析全球半導體成長動力來源仍以 PC、行動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為主。
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A.總體經濟 本公司主要產品包含電風扇、電暖器、電工產品(換氣扇、烘手機、浴室照明電暖器等)及其他小家電(如:果汁機、電磁爐、加/除濕器、電鍋、空氣清淨機等),其中又以電風扇、電暖器及其他小家電為其銷售主軸,合計約占各年度營收總額之九成以上。小家電產品係可便利消費者的生活及提高消費者的生活品質,亦為需求彈性較高之電器產品,其需求量易隨著消費者經濟能力而變化,不景氣的經濟環境往往會導致消費者對其需求下降,故經濟環境對於小家電行業之影響舉足輕重。 中國經濟之發展與全球環境有密不可分之關係,就總體經濟觀之,經過 2008 年的金融風暴後,全球經濟在 2009 年第二季後便開始復甦,2010 及 2011 年雖因「歐債問題」爆發引起全球熱烈探討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但全球景氣尚持續復甦,亞洲內需成為世界成長引擎。隨景氣逐漸回溫,各國市場亦轉趨穩定,根據各主要政府及研究機後最新公佈的生產與貿易面數據顯示,美國景氣已經穩定復甦,雖然歐債問題目前處於不明之階段,但亞洲新興國家經濟仍維持擴張態勢,新興市場需求仍可望維持熱絡,消費能力展望亦趨於樂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下簡稱 IMF)於 2011 年 4月 11 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指出,儘管面臨新風險,但全球復甦力量正在增強,將延續發達經濟體增長較慢、發展中經濟體增長較快的“南高北低”雙速復甦局面,全球經濟復甦力量正在增強,2012 年世界經濟將增長 4.5%,新興經濟體將繼續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其中預計新興經濟體經濟仍將強勁增長,2012 年經濟增速將達到 6.5%,繼續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而預計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將達到 2.6%。但 IMF 指出,失業率仍居高不下,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在積聚經濟過熱風險,商品價格高亦帶來了新的政策挑戰,而舊有挑戰財政和金融部門的修復和改革以及全球需求重新平衡仍亟待解決。 經濟狀況而言,首先亞太地區的中國方面,IMF 報告預測中國經濟 2012 年的增速將達到 9.5%。與 IMF 預測的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情況相比,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最為快速的國家。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由增加公共投資轉向私人消費,繼 2010 年實現約 10.3%的經濟高增長之後,預期中國近年度經濟仍將保持在 9.5%左右。中國國內消費的增長將支撐信貸迅速增加、勞動力市場的改善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日本方面,因 311 日本大地震拖累日本 2011 年經濟增長,使其 2011 年經濟成長率下調,2012 年增長率預期將回升到 2.1%。 對韓國方面,IMF 預期其 2012 年經濟約可增長 4.2%。 綜上所述,於 2009 年起全球經濟狀況處於復甦階段;2010 年延續著去年度之復甦狀況亦持續成長;2011 年更達到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之穩定成長高峰,雖然少數國家受到自然災害及歐債問題等影響,使得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但對全球大部分國家而言,近幾年度確實為繼 2008 年來各國之經濟成長高峰,而 IMF 對 2012 年預測亦顯示全球各國仍將呈現經濟成長之趨勢,各國消費能力將增加,但物價水準亦可能隨經濟發展而上漲。另於各國復甦及成長狀況可觀察出,先進的經濟體呈現溫和復甦,而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則較為強勁,由於新興和發展中之經濟體消費能力迅速提昇,故包含中國在內之新興經濟體對提升基本生活品質之小家電產品需求將持續增加,未來明顯仍是具備重大發展潛力之市場。
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散裝航運以運輸穀物、礦石、煤炭、鋼材、肥料、鋁樊土等民生物資及工業原物料為主。市場變化與全球經濟循環、海上貿易增減及國際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關。 散裝貨船依承載運能大小主要可分海岬型(Capesize)、巴拿馬極限型(Panamax)、超級極限型(Supramax)、輕便型極限型(Handymax)及輕便型(Handysize)等五大類,分別以 BCI(Baltic Capesize Index)、BPI(Baltic Panamax Index)、BSI(Baltic Supramax Index)及 BHI(Baltic Handy Index)等四個指數表示目前的平均運價,每個指數皆由數條到十幾條航線的運價組成,其中以 BCI、BPI 及 BSI 各佔三分之一權值加權制訂出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altic Exchange Dry Index,BDI),用以反應全球整體散裝航運景氣。由於小型船舶運載的貨物類型廣泛,部分種類貨物會對船隻規格有特殊要求,因此運價差異較大,加上船隻數量較多,佔散裝總運量的比例卻較小,因此 BHI指標的代表性較低。 自金融危機以來,散裝航運業步入蕭條已長達五年之久,分析其主要原因係由於前幾年航運市場的繁榮,帶動各家投入建造新船,加上老齡船舶未能及時退出市場,使得全球航運市場運能大增,超過正常需求約三成左右,進而造成運力大幅過剩,使得航運市場長期陷入低迷,而且形勢日益嚴峻。惟近期因全球大宗原物料回補庫存需求旺,帶動海岬型船舶運載熱絡,反映散裝航運運價的 BDI 指數於 102 年 12 月初衝破 2000 點,創 102 年新高,各型船舶運價較去年同期呈現成長,除了現貨船舶運價好轉,隨著這波運價漲勢再起也有助於接下來合約船訂約價格調升,加上美國經濟逐步復甦,歐洲最壞的情況也已過去,中國經濟穩定成長,都將支撐散裝航運市場需求成長,綜觀上述,預期未來市場船噸供給壓力減輕及全球經濟在各政府改革政策推動之下,市場可望逐步復甦,預期國內散裝船業者 103 年業績將優 於 102 年。 (2) 產業上、中、下游之關聯性 散裝航運業係屬運輸服務業,主要以承載大宗物資散裝貨物之運輸服務為經營業務範圍。其主要的需求產業幾乎涵蓋所有產業分類,且不同於一般製造業,無類似一般產品之產製過程以及主要原料之供應,故無明顯上、中、下游之關係。 倉儲業及 陸上運輸 原物料、鋼材、 機械、原木等 散裝航運業
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A. 儘管 2008 年被動電子元件之下游應用產品出貨量成長力道大幅走緩,不過因單位使用量的增加,且我國廠商全球市佔率的提升,加上上游原物料成本壓力大幅降低,使得我國被動電子元件需求也是持續成長中,以 PC 市場為例,新的 CPU(雙核心)誕生對於被動元件的特性要求也相對提高及新的需求(低價電腦、遊戲市場、商用機種)產生兼顧了低階及中高階消費族群,我們可以說一個現代人已經完全離不開電子產品的依賴,人們為追求更方便的生活,電子產品的性能就會一再升級,電子元件的需求將逐年攀升。但 2008 年第四季由於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台灣重要的電子各產業均受到嚴重衝擊。由於整體環境持續受到失業率攀升,與消費者信心下滑的影響, 2008 年的第四季產生了旺季不旺現象,因此廠商出貨均較原先預估下滑。 而 2009 年第一、二季市場需求的反彈可能性仍不高,不過由於急單效應以 及中國大陸下鄉計畫,各電子產業的產能利用率第一季比起 2008 年第四季亦提昇很多。下半年則需觀察各國政府推動的相關計畫是否能有效刺激產業發展,降低失業率,並讓消費者信心重建。綜觀 2009 年被動電子元件需求,第一、二季雖有急單效應,下半年隨著景氣緩慢復甦加上山寨版低價電子產品熱賣,在不景氣中也會有不錯出貨預估出現。
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A.半導體產業 (A) 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現況 2005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 2,275 億美元,較 2004 年成長 6.8%。預 期 2006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可成長 8%,產值為 2,457 億美元。至於 2007 年及 2008 年,預估半導體景氣亦將可維持成長趨勢,產值分別為 2,717 億美元及 3,076 億美元,成長率分別達 10.58%及 13.21%;分析全球半導體成長動力來源仍以 PC、行動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為主。 2005-2008 WSTS Semiconductor Market Forecast 單位:百萬美元;% 區域別或產品別 2004 2005 2006(e) 2007(f) 2008(f) 金額 金額 成長率 金額 成長率 金額 成長率 金額 成長 率 Americas 39,065 40,736 4.3 41,788 2.6 45,487 8.9 50,549 11.1 Europe 39,424 44,082 -3.7 46,923 6.4 50,867 8.4 56,470 11.0
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發展 本公司營業毛利以提供半導體業製程設備之技術服務為主(因半導體製程設備之買賣金額鉅大,本公司係以原廠支付給本公司之技術服務費認列收入),次之為安全監測系統整合服務與工業自動化感測元件及圖控相關設備,目前分別佔 88 年度之營業毛利之 35.27%、30.99%、29.95%,以下針對各主要市場之發展作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