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风险 样本条款

内部控制风险. 发行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对控制与防范企业重大风险、严重管理舞弊及重要流程错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如经营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上的差异、与子公司的关联交易和担保行为以及其他不可预见因素,一旦内控制度难以及时、全面的覆盖,将对发行人的经营和管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内部控制风险. 作为控股型的企业集团,发行人本部主要承担管理职能,发行人的生产经营业务主要通过下属企业进行。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人事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债权投资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和全资及控股企业管理制度 等,但是由于公司控股、参股公司较多且员工素质差异较大,相关人员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贯彻执行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贯彻执行,对控股、参股公司的管控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将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收益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行人原业务模式主要是接受四川省人民政府划拨原有的股权、债权等国有资产,并依据授权对其进行管理,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思路的转变,发行人逐步从被动接受转型为主动投资管理,在逐步消化原有存量国有资产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自主投资和重组并购力度,通过主动筛选投资、重组项目,提高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水平,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一定位转型需要发行人对投资、重组项目进行判断、选择和决策,同时要求发行人进一步加强对投资、重组项目在战略、运营、资金、组织、管控体系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如果当地政府及母公司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对发行人的战略定位发生重大变化,会使发行人面临一定的战略定位转型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存在内部控制执行偏差及多次收到监管措施的情形,公司已及时整改到位,并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若未来公司有关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有效性不足的风险,可能对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内部控制风险. 本次交易完成后,随着标的公司进入上市公司体系内,上市公司将加强标的公司的内部控制,引入上市公司现有成熟的管理体系,促进标的公司在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使其符合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子公司的要求。如果标的公司存在潜在的内部控制风险且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将会对上市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内部控制风险. 公司各业务板块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 职责的明确及其良好的执行,使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但是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发展,以及受业务人员业务水平的制约,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若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有可能造成管理失控,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 发行人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控制与防范企业重大风险、严重管理舞弊及重要流程错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考虑到经营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上的差异,及在实际经营过程所面临的不可预见的因素,一旦内控制度难以及时、全面的覆盖面临的风险,将对发行人的经营和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截至 2018 年末,公司及下属主要子公司拥有在职员工 7,734 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 44.30%,公司坚持绩效导向、重视员工及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释放员工生产力和创造力,全面促进公司和员工双赢,有力地保障了员工队伍的稳定。但随着行业的发 展,业内企业的扩张对中高端管理人才、核心技术骨干的挖角,以及自主创业门槛的降低,未来公司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风险。 建筑装饰行业特别建筑幕墙行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通常同时开工的外装项目达到数百个,从业务链条来看涉及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安装、结算及售后等多个业务环节,在地域上几乎覆盖了全国主要的大中型城市。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公司一方面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对项目经理充分授权,并通过内部市场化的机制将其利益与公司利益进行捆绑;另一方面在业务集中的区域设立工程总监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安全巡查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和可靠的服务品质。尽管公司制订了相应的措施规避和管控施工场所分散的风险,但由于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承接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人员配置、管理水平若不能及时提升,仍有可能出现由于施工现场管控不到位而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内部控制风险. 公司的货币资金使用、成本费用控制和财务控制系统,以及公司对综合经营、投资运营、对外担保、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管控及对分公司、子公司的有效控制是维持其正常经营、及时反馈业务经营情况的前提,该方面出现任何的管理不当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其财务状况,或者使管理层无法作出正确的经营判断,从而对其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内部控制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公司总资产规模分别为 1,103,341.27万元、1,532,704.28 万元、1,705,203.69 万元和 1,784,490.04 万元,营业收入分别为 1,027,617.47 万元、1,314,450.24 万元、1,532,630.53 万元和 875,003.34 万元, 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 52,776.07 万元、74,352.27 万元、 88,788.45 万元和 57,642.47 万元。随着公司资产、业务、机构和人员规模的快速扩张,资源配置和内部控制管理的复杂度不断上升,公司存在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的风险,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内部约束不健全的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 发行人按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各项业务领域制定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但仍可能因内部及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当事人的认知程度不够、执行人不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主观故意等原因,导致现行内部控制机制失去效用,发生违规风险、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另外,随着近年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发行人的业务规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创新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所面临的监管政策不断变化。如果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的业务模式和外部监管环境,将直接导致公司在管理上无法有效控制相应风险,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受到影响。
内部控制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不独立以及公司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工商变更手续等多个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并因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披露重组信息、实控人减持计划披露不准确、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年报存在会计差错等问题,多次收 到深交所和厦门证监局出具的监管函件,虽然公司已及时整改到位,并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若未来公司有关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可能导致公司治理有效性不足、信息披露不准确的风险,可能对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