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业务 样本条款

资产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由资产管理部负责开展。公司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主要类型包括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单一资产管理业务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业务收入包括资管产品的管理费收入、投资业绩报酬收入等。 公司于 2002 年 6 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从事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资格, 于 2010 年 9 月获准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公司资产管理部秉承“资源整合,团队作战,为客户创造增值服务”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进步,历经证券市场多次波动起伏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风险管理理念,打磨出了专业的团队,权益、债券、量化、创新等各项业务人才齐备。公司坚持为客户提供全面、 多样的资管产品服务,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覆盖权益类、固定收益类、量化类、新三板类、定增类、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质押式回购等多个投资方向;同时,在资产证券化(ABS)业务、FOF 业务等方面也取得新的突破。 2018 年,公司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为 1.87 亿元,受托管理资产规 模 2,156.16 亿元。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资产管理融资类业务模式变化显著,公司继续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内部资源转型。2018 年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为 329.6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36.06%,实现了较大突破。 2019 年,公司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为 1.60 亿元,受托管理资产净 值 1,693.80 亿元;同时,公司继续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推动内部资源整合, 至 2019 年末,公司专项资管业务净值为 435.3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1.15%。 2020 年,公司坚定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向主动管理方向发展,全力开拓银行渠道及第三方代销机构,布局全国城商行、农商行渠道,并强化与公司内部分支机构协同合作,资管销售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同时,进一步完善业务制度建设,优化流程和决策机制。2020 年内,公司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全力推动大集合资管产品改造,压降不符合资管新规的存量业务和产品。2020 年,母公司受托管理资产净值为 1,230.66 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产净值为 49.66 亿元, 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产净值为 781.51 亿元,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产净 值为 399.49 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为 1.05 亿元。 2021 年上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提升产品业绩、拓宽渠道建设”为导向,逐步引进投资、销售优秀人才,加强专业化投研及销售团队建设,构建了多元化产品体系,提速大集合参公改造,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打造特色资管发展优势;积极拓宽渠道建设,推进与国有银行、城商行等的代销业务合作,深入挖掘委外业务等合作机会,开展机构定制业务。截至 2021 年 6 月末,母公司 受托管理资产规模 1,114.64 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产净值为 41.15 亿元,单一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产净值为 655.73 亿元,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产净值为 417.76 亿元。2021 年上半年,母公司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为 5,478.37 万元。2021 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发行长城证券-至远一号 1 期、2 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及长城荣耀 5 号-供应链金融 1 期、2 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合 计 29 个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总额为 172.76 亿元,并储备多个已获批文待 发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项目总数在企业资产证券化管理人中位列第 6 名。
资产管理业务.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客户签订委托资产管理合同,根据合同的约定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以获取利润的行为。该业务可大致分为发行、运作、信息披露、投顾、销售支付结算、评价、外包服务等七类二级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 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行业监管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资产管理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进入规范经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同时,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加速重构,券商资管业务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券商正立足自身禀赋,探索特色化与差异化,打造核心竞争力。截至2022年末,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0.67万亿元,同比增下降1.93%,行业全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201.95亿元,同比下降8.04%。(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报告期内,公司资管业务以提升投研能力为核心,坚持固收+权益产品双轮驱动,致力开发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产品,持续完善产品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产品创设能力,着力提升资管规模和质量;依托公司综合金融优势,协同资金、投行、投资、财富管理等业务线,合作共赢,为客户提供全业务链的服务方案,打造公司资管业务生态圈;始终坚持事前风险预警、事中投资监督机制、事后跟踪反馈,保障产品收益。注重金融科技运用,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大力拓展外部渠道,不断夯实资管业务发展根基。2022年,国元证券资管新规整改过渡期结束,通道类产品规模继续下降,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产品规模快速增长,同比上升46.06%。 公司境内资产管理业务主要为母公司和国元期货开展的客户资产受托管理业务。 2022年,公司实现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7,630.17万元,同比增长15.44%;发生资产管理业务成本3,580.77万元,同比增长7.22%;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利润4,049.40万元,同比增长23.83%。其中:母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7,205.10万元,同比增长 9.53%;发生资产管理业务成本3,146.67万元,同比增长1.68%;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利润4,058.43万元,同比增长16.50%。国元期货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利润-9.04万元,同比减少亏损204.60万元。2023年1-9月,公司实现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6,428.59万元,同比下降10.10%;发生资产管理业务成本3,673.94万元,同比增长305.97%;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利润2,754.65万元,同比下降55.89%。公司最新一期资产管理业务成本大幅增加主要系人力成本增加所致。
资产管理业务. 大地期货设立资产管理部,负责规划和全面实施资产管理业务。相关资产管理业务活动接受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督管理。大地期货资产管理部由部门负责人、交易执行、风险控制、投资经理和客户经理等组成,并配备专职业务 人员,各岗位保持独立,不相互兼任。 截至 2020 年 9 月末,大地期货资产管理部积极发展自主管理能力,存续主 动管理型资管产品 3 个,包括:大地期货丰泽二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大地期货丰晟三号 FOF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大地期货丰泽三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受托资产总规模为 5,060.00 万元,目前运行正常。当期到期结束的资产管理计划共计 2 个产品。
资产管理业务.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平台包括:海通资管公司、海富通基金、富国基金、 8 家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以及海外资产管理业务。 2018 年公司面临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压力,海通资管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 分别增长 10%与 25%,报告期末公司主动管理业务规模为 1,083 亿元,较 2017年末增长 20%。集合类产品投资业绩排名位于同类产品前 22%。渠道方面,海通资管积极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年末产品存量 93 亿元,较 2017 年末增长 270%。 2018 年,海富通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为 2,125 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较 2017 年末净新增 240 亿元,累计达到 747 亿元;完成国内首只地方债 ETF 发行, 募集规模超过 60 亿元。富国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为 4,340 亿元,公募基金管理 规模 1,969 亿元;公司整体投资业绩优良,权益、固定收益、量化、海外等投资领域均有表现突出的明星产品,多只基金当年的业绩排名跻身同类前十。 2018 年,公司 PE 基金子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募投管退”全流程管理,以 PE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上线为抓手,实现中后台集中,确保投资决策及投后管理流程的规范、高效和透明。 2018 年,海通国际证券作为香港中资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领头羊,资管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产品线日趋完善,投资业绩显著提升,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业内认可度稳步提升。管理规模持续于中资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在港资管公司中名列前茅。旗下产品获评多项奖项,其中,海通沪深 300 指数 ETF 被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和彭博评为“最佳指数追踪基金表现-亚军”,海通环球人民币收益基金被亚洲资产管理评为“最佳离岸人民币债券基金-7 年”。截至 2018 年末,资产管理规模为 464 亿港元。 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资产总规模超 1.1 万亿元,其 中海通资管公司 3,079 亿元、海富通基金 2,158 亿元、富国基金 5,198 亿元、产 业投资基金子公司 217 亿元、海通国际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480 亿港元。 截至 2019 年 6 月末,海通资管公司主动管理规模 1,373 亿元,较年初增长 27%;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管理规模 864 亿元,较年初增长 26%。上半年新发行小集合 53 只,首发规模 140 亿元,同比增长 2,073%;发行 ABS 专项资管计划 12 只,发行规模 145 亿元,同比增长 215%。 2019 年 1-6 月,海富通基金各项经营指标稳健增长。截至 2019 年 6 月末,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780 亿元;海富通阿尔法对冲基金荣获《上海证券报》“金基金•三年期灵活配置型基金”等三大重磅奖项,规模较年初增长 32%。富国基金有效客户实现较快增长,管理资产总规模再创新高,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2,630亿元,较年初增长 33%;积极布局科创板业务,两只科创基金业内首批发售;养老金业务持续发展,总规模突破 1,000 亿元。 海通证券进一步加强客户储备,为后续基金募集提供资源,强化“募投管退”的全流程管理,推进 PE 业务中后台集中管理,强化投后跟踪和管理,推进 PE 业务线的专业化投资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在管存量 项目 325 个,在会项目 20 个;上半年实现上市项目 6 家(含过会),并购项目 9 家,转让等方式退出项目 11 个,累计实现上市(含过会、借壳)及并购项目 75个。上半年,公司直投业务及下属公司管理的 PE 股权投资基金累计实现退出账面收益 6 亿元。 海通国际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480 亿港元,在过往七年中取得了约五倍的涨幅。多只基金产品表现出色:海通中国 A 股基金的净值增幅均在 20%以上,位列同类基金产品前列;凭借出众的品牌和深耕香港市场的优势,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成为香港首只中资券商背景的北上基金。
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是国际期货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制定和执行资产管理投资策略并运用客户资金进行投资,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费用或者报酬的业务活动。
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接受单一客户或者特定多个客户的书面委托并提供资产投资与管理的服务,根据相关规定及合同的约定,运用客户委托资产进行投资,并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费用或者报酬的业务活动。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同业存单标准化债权资产、债券、中央银行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分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上市公司股票、存托凭证、标准化股权类资产、期货及期权合约等标准化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以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等标准化资产。目前,广州期货主要是通过自有营业网点以及银行、基金、券商、私募、第三方理财等合作性营销通道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广州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管理费收入以及管理人业绩报酬收入。其中,管理费率按照合同约定比例为准;管理人业绩报酬收入是公司与管理的受托资产盈利水平挂钩的利润分成,产品到期时公司按照约定的比例收取管理人业绩报酬。
资产管理业务. 2018 年 4 月,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发布,资管业务进入调整期,不满足新规要求的资管产品将逐步整改,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将逐步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通道类资管规模持续收缩。根据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018 年末、2019 年末全行业受托资金规模分别较年初下降 18.25%和 12.91%。在行业规范化管理的引导下,公司积极推进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缩减通道业务和创设私募主动管理产品,全方位发力主动管理,持续增强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主动管理规模迈上新台阶,带动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收入快速增长。 2019-2021 年度,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1,441.99 万元、 59,607.54 万元和 52,929.90 万元,同比增长 339.88%、43.83%、-11.20%,2019 年、2020 年保持较高增长水平,2021 年有所下降;资管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 11,306.99 万元及 31,083.60 万元和 43,172.33 万元,同比增长 20.93%、 174.91%和 38.89%。随着资管业务的平稳快速发展,资管业务收入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上升,2019-2021 年度,分别为 12.82%、17.76%和 15.19%。 报告期内,华安证券(不含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项目 2021 年度/末 2020 年度/末 2019 年度/末 期末产品数量(个) 000 000 000
资产管理业务. 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行业监管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资产管理业务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进入规范经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同时,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加速重构,券商资管业务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券商正立足自身禀 赋,探索特色化与差异化,打造核心竞争力。截至2022年末,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0.67万亿元,同比增下降1.93%,行业全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201.95亿元,同比下降8.04%。(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2023 年,资管行业加速回归资产管理本源,主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结构性优化持续深入,产品供给不断丰富,行业新生态、新格局正逐步确立。截至 2023 年 12 月末,证券资管产品数量 20,146 只,同比上升 9.41%,产品规模 59,250.64 亿元,同比下降 13.80%(数据来源:Wind 资讯) 报告期内,公司资管业务梳理战略定位、明确战略举措,优化投研风控体系,加强协同合作;不断丰富产品线,完善产品体系架构,打造优质资管产品,同时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成功为多家上市公司及其员工定制产品;建立直销柜台,更好地为机构投资者服务;夯实主动管理基础,加大主动管理方向转型力度,主动管理与私募产品规模快速提升。 公司境内资产管理业务主要为母公司开展的客户资产受托管理业务和全资子公司国元股权开展的私募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 9,109.05 万元,同比增长 26.96%;发生资产管理业务成本 5,668.93 万元,同比增长
资产管理业务. 创兴银行于 2013 年已开始规划“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业务, 并获批总共 13 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度,已全数用于创兴银行自有资金对于人民币债券资产的投资,有利于改善息差。